UGIMA® 4104 QT650
UGIMA® 4104 是由UGITECH 独家生产的一种改进了机械加工性的不锈钢。
其性能与UGI 4104相同,只是可加工性更好:
属性
一般
属性 | 值 |
---|---|
密度 | 7.9克/立方厘米 |
机械
属性 | 温度 | 值 | 评论 |
---|---|---|---|
弹性模量 | 20℃ | 215 帕 | |
100℃ | 212 帕 | ||
200℃ | 205 帕 | ||
300℃ | 200 帕 | ||
400℃ | 190 帕 | ||
伸长率 | 12% | 分钟。 | |
面积缩小 | 35.0% | 分钟。 | |
抗拉强度 | 650.0 - 800.0 兆帕 |
热
属性 | 值 | 评论 |
---|---|---|
热膨胀系数 | 0.0000105 1/K | 20 至 100°C、20 至 200°C、20 至 300°C、20 至 400°C |
比热容 | 460 J/(kg·K) | |
导热系数 | 25 W/(m·K) |
电气
属性 | 值 |
---|---|
电阻率 | 7.3e-07 Ω·m |
磁性
属性 | 值 |
---|---|
饱和极化 | 1.6吨 |
化学性质
属性 | 值 | 评论 |
---|---|---|
碳 | 0.1 - 0.15 % | |
铬 | 15.5 - 17.5 % | |
锰 | 1.0 - 1.5 % | |
钼 | 0.2 - 0.5 % | |
镍 | 0.5 | 最大。 |
磷 | 0.04 | 最大。 |
硅 | 0.7000000000000001 | 最大。 |
硫磺 | 0.25 - 0.35000000000000003 % |
技术特性
属性 | ||
---|---|---|
应用领域 |
| |
腐蚀特性 |
UGIMA® 4104 在某些环境中具有出色的耐腐蚀能力。其耐腐蚀性是铁素体不锈钢的典型特征,各方面与4104相似;其耐腐蚀性与 430 铁素体不锈钢相似,但在容易引起点蚀或缝隙腐蚀的环境中高硫含量会削弱其耐腐蚀性。 联系供应商了解这些类型的环境 该等级适用于所有办公设备应用。 UGIMA® 4104 的使用与加工行业中使用的所有流体、润滑剂、油和润滑脂兼容。 然而,UGIMA® 4104 不推荐用于海洋环境和高氧化性化学环境。 当表面没有所有痕量的加工油或外来颗粒(例如铁)时,可以获得最佳的耐腐蚀性。 UGIMA® 4104 的酸洗方式与 4104 铁素体钢相同。这也适用于去污。 注意:不锈钢的耐腐蚀性取决于与腐蚀气氛成分有关的许多因素(氯化物浓度、氧化剂的存在与否、温度、pH、搅拌或不搅拌等),以及材料的制备(不含金属颗粒的表面,表面光洁度,如硬化、抛光等)。盐雾测试(法国标准 NFX 41002)等某些测试也应采取预防措施:例如不应在样品上使用可能导致腐蚀跳出和减少测试电阻时间的标记标签。
| |
通用机械加工性 | 由于夹杂物的优化,UGIMA® 4104 在加工中的性能非常好。由于采用了 UGIMA® 工艺,这不仅适用于非常高的速度和严苛的切削条件,而且适用于低速和不太严酷的切削条件,因为通过这一最新开发实现了新的改进。因此,UGIMA® 4104 特别适用于螺钉加工,因为其改进的可加工性在广泛的切削条件和加工操作中是有效的。其性能基于极好的断屑性、延长的刀具寿命和出色的表面光洁度。
下表所示的切削条件是我们在 UGIMA® 4104 开发试验阶段确定的条件。 如果您希望使用该牌号为您的组件和工作环境发挥最大优势,请联系我们的技术服务。
| |
热处理 | UGIMA® 4104 在处理高达约 830°C 后具有软铁素体结构。高于此温度,形成奥氏体,经冷却转变为马氏体:处理至约1100℃后,马氏体最大约50%。
| |
热成型 | 锻造:UGIMA® 4104 可以锻造。 它具有与 1.4016 (430) 铁素体不锈钢相似的低流动应力(热硬度),即约为 1.4301 (304) 奥氏体不锈钢的 50%。加热:1100°C至1250°C之间;最低锻造温度:950℃
| |
其他 |
可用产品:
| |
焊接 |
这个等级很难焊接。 与所有半铁素体钢种一样,如果不采取某些预防措施(氢致冷焊缝开裂、缺乏焊缝延展性、晶间腐蚀等),焊接 UGIMA® 4104 会存在各种风险。因此,该操作应该特别严格。 为了将热影响区的冷焊缝开裂风险降到最低[以及在焊缝金属区,在均匀焊接或无填充材料焊接的情况下],应将零件预热至 150 至 230°C 以去除氢存在于基体金属中,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冷却时的拉伸应力。如果使用有涂层的电极,应将其彻底干燥,以确保不会以水蒸气的形式提供氢气。出于同样的原因,在电弧焊中,保护气体不得含有 H2。 焊接后,为了恢复热影响区[和焊缝金属区,在均匀焊接或无填充材料焊接的情况下]的弹性,马氏体应在 760°C(1 小时)下进行焊后退火热处理) + 淬火将其转变为铁素体 + 碳化物。如果焊接部件在硬化过程中存在变形的风险,则必须在强制淬火之前将它们在烘箱中缓慢冷却至 600°C,以避免在 T <500°C 时出现任何脆化风险。为确保在电弧焊过程中提高焊道弹性,保护气体不得含有 N2,不推荐使用 CO2。一般来说,推荐的唯一保护气体是氩气(加上 2% 的氧气仅用于 MIG 焊接)。 最后,在热影响区[以及在焊缝金属区,在均匀焊接或无填充材料焊接的情况下]很难防止晶间腐蚀,当使用高焊接能量时风险更大。因此应尽量减少焊接能量,以减少因 Cr23C6 析出而造成的晶界铬损耗。 如果需要填充金属,可以使用均质铁素体填充物(430L 或 430LNb,用于焊接厚度 <3 mm),或奥氏体填充物(ER308LSi,309LSi 等),或双相填充物 (ER312)。奥氏体和双相填充金属消除了焊接金属区域中冷焊开裂和晶间腐蚀的风险,但在热影响区域中则不然。因此在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预热和焊后热处理。由于 UGIMA® 4104 中含有大量 S,因此不建议使用“镍基”填充焊丝,有时建议在焊接 AISI430 半铁素体钢时使用(有热裂风险)。
|
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