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 >> 物联网技术

XLE:用于资产跟踪的下一代低功耗蓝牙

每一年,世界都变得更加紧密。通过使用无线技术和连接解决方​​案,消费者和工作场所都可以从简化日常流程中受益。但这对环境有什么影响,尤其是在考虑电池等因素时?

在欧盟委员会最近的一项研究中,他们报告说,到 2025 年,全球每天将丢弃多达 7800 万块为物联网设备供电的电池。目前,为物联网设备供电的大多数电池的使用寿命明显少于设备的使用寿命。这可以达到 10 年的设备寿命,而电池只能使用 2 年。通过投资寿命更长的电池来减少电池浪费非常重要。

解决现代问题的现代物联网解决方案

在资产跟踪行业,您可能熟悉需要电池为连接的实时定位解决方案 (RTLS) 供电的有源 RFID 解决方案。典型的设备包括信标、接入点和资产标签。资产标签通常由电池供电,平均电池寿命为 1-2 年。这一切都取决于将数据传输到云中的连接解决方​​案的类型。此类示例包括超宽带、蓝牙和低功耗蓝牙 (LE)。

Link Labs 通过创建所谓的 Xtreme Low Energy (XLE) 开创了蓝牙 LE 的使用。与同类资产跟踪解决方案相比,XLE 可为用户提供高达 400% 的电池续航时间,确保公司永远不会忘记他们的业务资产。

XLE 的工作原理

XLE 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使物联网设备能够快速高效地相互连接和通信。如上所述,XLE 比传统蓝牙 LE 使用更少的电池电量,同时仍能确保节省成本和快速投资回报。

作为一种相位测距技术,XLE 根据附近的定位信标确定其位置。在几秒钟内,标记资产的位置通过标签向附近信标发送消息所需的时间,到标签收到响应的时间来衡量。根据接收到的信息,标签确定哪个信标最近,计算它与信标之间的距离,并将大致位置发送到长达一米的基于云的用户界面 (UI)。

XLE 对资产跟踪的好处

XLE 的目的不仅是降低功耗和延长电池寿命,而且还提供资产定位精度。以下是实施 XL​​E 解决方案的主要优势的细分。

电池寿命长

XLE 标签不需要像其他技术那样经常在信标之间传输信息。通过允许用户设置标签发送位置更新频率的参数,标签电池的使用寿命更长。这些标签的低功耗使其电池寿命长达 7 年。

高达米级精度

XLE 使用相位测距技术使用 xyz 坐标确定标签的位置,精度高达米级。标签和信标相互通信,通过从附近的信标对标签的位置进行三角测量来提供精确的位置。

简单的库存搜索

XLE 物联网系统可以定位设备、车辆、工具和其他资产等物品。这不仅可以更轻松地找到丢失的项目和跟踪在制品 (WIP) 产品,还可以更轻松地进行报告和分析。通过集成的 UI 平台,用户可以识别瓶颈或低效率。

长读取范围

XLE 在开放区域环境中效果最佳,非常适合全天寻找具有近乎精确位置的实时产品的公司,而不会影响标签电池寿命。定位信标可以从 10 到 30 米的距离捕获数据,并从高高的天花板捕获传输,信标之间的距离大约为 10 到 20 米。

WIFI 独立

XLE 技术将数据传输到 Link Labs 网关并传输到云端,而无需使用设施的 Wi-Fi 或蜂窝连接。它可以部署为称为 Symphony Link 的独立物联网 (IoT) 网络,从而降低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并且没有安全风险。

加入 Link Labs,参加 IoT XLE 网络研讨会

Link Labs 将于美国东部时间 10 月 7 日下午 1 点举办网络研讨会,深入讨论 XLE,
以及电池消耗的重要性。加入 Link Labs 将接待 CEO Bob Proctor 和首席工程师 Mark Bloechl,以及业务发展副总裁主持人 Michael Jenkins。立即注册您的位置。


物联网技术

  1. 回顾:蓝牙 LE 和 XLE 如何成为资产跟踪和监控的未来
  2. 关于用于资产跟踪的低功耗蓝牙 (LE) 的 5 个速览
  3. 为您的企业选择合适的物联网解决方案:XLE 或蓝牙 LE
  4. 选择低功耗蓝牙进行工业室内资产跟踪的四大理由
  5. 低功耗蓝牙如何使 RTLS 受益
  6. 蓝牙对比。低功耗蓝牙:有何不同? [2021 更新]
  7. 选择最佳资产跟踪解决方案的 3 个关键考虑因素
  8. u-blox:蓝牙低功耗信标优化现场资产跟踪
  9. 结合低功耗蓝牙和蜂窝 LPWA 的强大功能,用于大规模物联网部署
  10. 可持续性应该是无线技术的下一个重点
  11. 下一代智能传感器材料
  12. COVID-19:对下一代智能工厂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