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际注意事项 - 电容器
与所有电子元件一样,电容器也有一些限制,为了可靠性和正确的电路操作,必须考虑这些限制。
电容器工作电压
工作电压 :由于电容器只不过是由绝缘体(电介质)隔开的两个导体,因此您必须注意其上允许的最大电压。如果施加过大的电压,可能会超过介电材料的“击穿”额定值,导致电容器内部短路。
电容器极性
极性 :某些电容器在制造时只能承受一种极性的施加电压,而不能承受另一种极性。这是由于它们的结构:电介质是在制造过程中通过直流电压沉积在其中一个板上的微观绝缘层。这些被称为电解 电容器 , 并清楚地标明了它们的极性。
反转电解电容器的电压极性可能会导致超薄介电层的破坏,从而损坏设备。然而,该电介质的厚度允许在相对较小的封装尺寸中具有极高的电容值。出于同样的原因,与其他类型的电容器结构相比,电解电容器的额定电压往往较低。
电容器等效电路
等效电路: 由于电容器中的极板具有一定的电阻,而且没有电介质是完美的绝缘体,因此不存在“完美”电容器之类的东西。在现实生活中,电容器同时具有串联电阻和并联(泄漏)电阻与其纯电容特性相互作用:
幸运的是,制造串联电阻非常小的电容器和漏电阻非常高的电容器相对容易!
电容器物理尺寸
对于电子领域的大多数应用,最小尺寸是组件工程的目标。可以制造更小的组件,可以在更小的封装中构建更多的电路,通常也可以减轻重量。对于电容器,单元的最小尺寸有两个主要限制因素:工作电压和电容 .而这两个因素往往是相互对立的。对于电介质材料的任何给定选择,增加电容器额定电压的唯一方法是增加电介质的厚度。然而,正如我们所见,这具有降低电容的效果。可以通过增加板面积来恢复电容。但这使得一个更大的单位。这就是为什么您不能仅通过大小来判断电容器的额定值(法拉)。任何给定尺寸的电容器都可能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容和较低的工作电压,反之亦然,或者在这两个极端之间进行某种折衷。以下面两张照片为例:
这是一个物理尺寸相当大的电容器,但它的电容值非常低:只有 2 µF。然而,它的工作电压相当高:2000伏!如果这个电容器被重新设计在它的极板之间有一个更薄的电介质层,至少可以实现一百倍的电容增加,但代价是显着降低其工作电压。将上面的照片与下面的照片进行比较。下图所示的电容器是电解单元,大小与上图相似,但非常 不同的电容值和工作电压:
较薄的介电层使其具有更大的电容(20,000 µF)和显着降低的工作电压(连续 35 伏,间歇 45 伏)。
以下是一些不同类型电容器的样本,均比之前显示的单位小:
电解电容和钽电容极化 (极性敏感),并且总是这样标记。电解单元的负极 (-) 引线通过外壳上的箭头符号加以区分。一些极化电容器的极性通过标记正极端子来指定。显示在直立位置的大型 20,000 µF 电解装置的正极 (+) 端子标有“加号”标记。陶瓷、聚酯薄膜、塑料薄膜和空气电容器没有极性标记,因为这些类型是非极化 (它们对极性不敏感)。
电容器是电子电路中非常常见的元件。仔细看看下面的照片——印刷电路板上标有“C”标识的每个组件都是一个电容器:
此电路板上显示的一些电容器是标准电解电容器:C30(电路板顶部,中间)和 C36(左侧,距离顶部 1/3)。其他一些是一种特殊的电解电容器,称为钽 ,因为这是用于制造板材的金属类型。钽电容器因其物理尺寸而具有相对较高的电容。上图电路板上的以下电容是钽:C14(就在C30的左下角)、C19(在R10的正下方,也就是C30的下方)、C24(电路板的左下角)和C22(下- 对)。
在这张照片中可以看到更小的电容器的例子:
为了节省空间,该电路板上的电容器和所有电阻器都是“表面贴装器件”。遵循元件标签惯例,电容器可以通过以字母“C”开头的标签来识别。
相关工作表:
- 电容器工作表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