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平面纳米孔板在连续介质中由双束缚态引起的高质量因子双波段 Fano 共振
摘要
在光子学中,实现高质量 (Q) 因子共振以提高光学器件的性能至关重要。在此,我们证明了通过使用基于连续介质 (BIC) 中双束缚态激发的平面纳米孔板 (PNS) 可以实现高 Q 因子双波段 Fano 共振。通过缩小或扩大 PNS 超晶格的四聚孔,可以将两个对称保护的 BIC 诱导为双频 Fano 共振,并且可以灵活地调整它们的位置和 Q 因子。双频法诺共振的物理机制可以解释为基于远场多次分解和超晶格近场分布的环形电偶极子或磁环形偶极子之间的谐振耦合。 PNS的双频Fano共振具有偏振无关的特性,即使PNS的几何参数发生显着变化,它们也能幸存下来,使其更适合潜在应用。
介绍
可以通过使用高质量 (Q) 因子响应来实现增强光与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对于提高光学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1]。 Fano 共振的特点是不对称的线形和尖锐的光谱轮廓,为实现光学超材料中的高 Q 因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2]。在过去的十年中,在许多由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启用的纳米级振荡器系统中报道了 Fano 共振 [3, 4],其中 Fano 共振是由金属-电介质界面处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激发的。尽管金属超材料是光操纵的有希望的候选者,但由于金属固有的欧姆损耗,等离子体超材料中的 Fano 共振通常在可见光到近红外 (NIR) 光谱区域受到低 Q 因子的影响。
另一方面,全介电超材料提供强 Mie 型共振,其感应位移电流类似于等离子超材料,但在可见光至 NIR 范围内具有较小的耗散损耗 [5]。由于电和/或磁偶极共振的激发,入射光的能量可以高度集中在介电纳米结构中,这减少了耗散损耗并实现了电场和磁场的大幅共振增强。近年来,连续介质中的束缚态 (BIC) 已成为在全介电超材料中实现高 Q 因子响应的最有希望的方案 [6, 7]。 BIC 位于扩展状态的连续谱内,但违反直觉地保持在空间中的完美定位,理论上具有无限的寿命 [8, 9]。尽管由于非辐射特性,无法从连续光谱中观察到 BIC,但当 BIC 转化为准 BIC (QBIC) [10, 11] 时,可以实现高 Q 因子 Fano 共振,潜在的应用包括定向激光[12]、光学滤波器[13]、非线性频率转换[14]、超灵敏传感器[15、16]和光学涡旋光束[17]。
通常,由于其干涉性质,BIC 的形成与光子结构的对称性(平面和垂直对称性)密切相关。更具体地说,BICs 可以通过斜入射或对称性破坏的纳米结构受到扰动,并且 QBICs 可以实现为本征态和自由空间之间的辐射通道打开 [18, 19]。然而,大多数用于激发具有高 Q 因子的 QBIC 的介电纳米结构是复杂的,例如不对称纳米交叉 [20]、不对称纳米环 [21]、不对称纳米棒 [22,23,24] 和不对称纳米棒 [25,26, 27,28],由于需要将深亚波长狭缝 [20,21,22,23,24] 或纳米孔 [25,26,27,28] 插入光子结构,这在制造中具有挑战性。其他纳米结构,如重塑的矩形条 [29, 30] 具有增加的锋利边缘,使它们更难以通过传统的光刻技术精确制造,由于开口额外的泄漏通道 [31, 32]。此外,倾斜的纳米棒 [33, 34] 是另一种类型的结构,难以精确控制纳米棒的方向,并且在纳米制造过程中保持谐振器之间的深亚波长空间。在应用中,使用具有更简单结构的全介电超材料(如纳米结构平板)来实现 BIC 和高 Q 因子 Fano 共振是有意义的 [35,36,37,38]。此外,多个 Fano 共振在增强多频带谐波生成 [39]、多通道传感 [40] 和光发射 [41] 等应用中非常有用。因此,使用基于 QBIC 激发的相对简单的架构来实现高 Q 因子多重 Fano 共振具有显着的优势。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一种由四聚孔组成的新型平面纳米孔板 (PNS),以实现高 Q 因子双波段 Fano 共振。通过沿超晶格的对角线缩小或扩大 PNS 的四聚孔,两个 QBIC 被激发,两个 Fano 共振的位置及其 Q 因子可以灵活调整。执行超晶格的远场多次分解和近场分布以揭示PNS的谐振特征,表明双频带Fano谐振是由电环形偶极子或磁环形偶极子之间的谐振耦合引起的。 PNS的双频Fano共振具有偏振无关的特性,即使PNS的几何参数发生显着改变,它们也能幸存下来,使其更适合潜在应用。
方法
晶格结构与设计
图 1 显示了所提出的 PNS 的几何示意图及其透射光谱。 PNS由四个纳米孔组成,它们可以沿着超晶格对角线的位移距离Δ> 0收缩(Δ <0)或扩展(Δ> 0),而Δ =0对应于周期减半的简单晶格,其中每个纳米孔都位于超晶格四分之一区域的中心。 PNS的周期和高度分别为Λ和H;纳米孔的半径是 r . PNS的折射率为n s =3.2,背景为空气,折射率为n 一 =1. 图 1c 显示了 PNS 的光谱作为 Δ 位移距离的函数,其中 PNS 被垂直入射 x 照亮 -偏振光。本文介绍的 PNS 的光谱和电磁场分布是通过使用 COMSOL Multiphysics 的有限元法商业软件计算得出的。如图 1c 所示,Δ =0 的非收缩 PNS 没有 Fano 共振。但是,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得两个具有 100% 调制深度(定义为 Fano 峰和 Fano 倾角之间的传输差异)的 Fano 共振稍微缩小或扩大纳米孔。与未收缩PNS的传输响应相比,收缩PNS的传输响应变化剧烈,而边带几乎保持不变。
结果与讨论
图 5 显示了作为半径 r 函数的 PNS 的透射光谱 纳米孔,其他参数与图 1c 相同,Δ =− 28 nm。如图 5a 所示,双频 Fano 共振可以保持为 r 从 0 到最大值 67.5 nm,即 ,四聚化的孔在超晶格中彼此相切。纳米孔半径的增加 r 增加 PNS 的表面扰动并降低其有效折射率 (ERI),导致 Q 因子增加和 Fano 共振蓝移。具体来说,Fano#1 的共振位置对 r 的变化更敏感 ,并且随着四聚化孔彼此接近,双频带 Fano 共振倾向于合并为一种共振模式。如图 5b 所示,r 的增加 不仅使 Fano 共振的共振位置发生蓝移,而且还增加了它们的 FWHM。作为 r 从 25 nm 增加到 45 nm,Fano#1 和 Fano#2 的共振峰分别从 936.7 nm 和 793.2 nm 蓝移到 887.6 nm 和 743.8 nm;并且它们的 FWHM 分别从 0.8 nm 和 0.6 nm 增加到 6.8 nm 和 3.1 nm。注意r的增加 还提高了 Fano 共振的调制深度,100% 调制深度可以实现为 r 大于 30 纳米。此外,通过评估 PNS 结构参数对 Fano 峰值波长的偏移,表明纳米孔半径 r 是 Fano#1 和 Fano#2 最敏感的结构参数(附加文件 1:图 S3)。因此,r 的变化 为动态控制PNS双频Fano谐振的谐振性能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一 作为半径函数的 PNS 传输二维图 r 的纳米孔。 b 不同纳米孔半径的PNS透射光谱r .其他参数与图 1c 相同,Δ =− 28 nm
图>
图 6 显示了结构的对称性对 PNS 传输响应的影响,其中半径 r' 两个纳米孔的距离从零变化到彼此相切,其他参数与图 1c 相同,Δ =− 28 nm。如图 6a 所示,对于沿 x 镜像对称的超晶格 轴(入射光的电场方向),为半径 r 两个纳米孔的 ' 增加,双波段 Fano 共振的共振位置由于 PNS 的 ERI 降低而蓝移,并且由于增加的表面扰动,它们的带宽变宽。然而,如图 6b 所示,虽然随着 r 的增加可以保持两个 Fano 共振 ',两个额外的 Fano 共振将发生作为超晶格沿 x 的镜像对称 轴断了。一般来说,打破沿 x 的结构对称性 (y ) 轴也会破坏模式沿 x 的对称性 (y ) 周期晶格的轴,并且非辐射非简并模式由于其简并分量而能够耦合到外部辐射 [47]。因此,事实上只有沿 x 的镜像对称破坏结构存在两个额外的 Fano 共振 轴表示它们是由于扰动的非退化模式造成的。
结论
通过使用基于双 QBIC 激励的相对简单的 PNS 架构,可以实现高 Q 因子双频 Fano 谐振。通过沿超晶格的对角线缩小或扩大 PNS 的四个纳米孔,两个对称保护的 BIC 可以转换为双频 Fano 共振,并且它们的位置和 Q 因子可以灵活调整。 PNS的双频Fano共振是由电环偶极子或磁环偶极子之间的共振耦合引起的,验证了它们的远场多次分解与超晶格近场分布之间的相关性。 PNS 的双频 Fano 共振具有偏振无关特征,其高 Q 因子特征对几何参数的变化具有鲁棒性。通过增加 PNS 的高度,可以提高高 Q 因子 Fano 共振的数量,因为该结构可以支持更多的泄漏模式。我们的研究结果为实现具有更好性能的高 Q 因数谐振器提供了更多的调谐自由,这可能为激光、传感和非线性光子学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当前研究中使用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根据合理要求向相应作者索取。
缩写
- Q 因子:
-
品质因数
- PNS:
-
平面纳米孔板
- BIC:
-
连续体中的束缚态
- 近红外:
-
近红外
- QBIC:
-
准BIC
- FWHM:
-
半高全宽
- 编辑:
-
电偶极子
- MD:
-
磁偶极子
- TD:
-
环形偶极子
- 情商:
-
电动四极杆
- MQ:
-
磁性四极杆
- ERI:
-
有效折射率
- F–P:
-
法布里-佩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