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位寄存器简介
移位寄存器与计数器一样,是一种顺序逻辑 .
与组合逻辑不同,顺序逻辑不仅受当前输入的影响,还受先前历史的影响。
换句话说,时序逻辑会记住过去的事件。
移位寄存器产生数字信号或波形的离散延迟。
与时钟同步的波形 ,一个重复的方波,延迟 “n” 离散时钟时间,其中 “n” 是移位寄存器级数。
因此,四级移位寄存器将“数据输入”延迟四个时钟到“数据输出”。
移位寄存器中的级是延迟级 , 通常键入 “D” 人字拖或输入 “JK” 人字拖。
以前,很长的(数百级)移位寄存器用作数字存储器。
这个过时的应用程序让人想起用作早期计算机内存的声学汞延迟线。
串行数据传输,在米到千米的距离内,使用移位寄存器将并行数据转换为串行形式。
串行数据通信用单个串行高速电路代替了许多慢速并行数据线。
数十厘米的短距离串行数据,使用移位寄存器将数据输入和输出微处理器。
许多外围设备,包括模数转换器、数模转换器、显示驱动器和存储器,都使用移位寄存器来减少电路板上的布线量。
一些专门的计数器电路实际上使用移位寄存器来产生重复波形。
更长的移位寄存器,在反馈的帮助下,生成的模式看起来像随机噪声,伪噪声 .
基本移位寄存器按结构分为以下几类:
- 串行输入/串行输出
- 并行输入/串行输出
- 串行输入/并行输出
- 通用并行输入/并行输出
- 环形计数器
上图是一个串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的框图,长度为4级。
输入端的数据从输入端到移位寄存器的输出端会延迟四个时钟周期。
上面“数据输入”中的数据将出现在阶段 A 在第一个时钟脉冲后输出。在第二个脉冲阶段A之后 数据传输到阶段B 输出,并且“数据输入”被传输到阶段A 输出。在第三个时钟之后,阶段 C 被阶段 B 取代;阶段 B 被阶段 A 取代;阶段A被“数据输入”替换。
在第四个时钟之后,原本出现在“data in”的数据处于阶段D , “输出”。
“先进”数据是“先出”,因为它从“数据输入”转移到“数据输出”。
数据同时加载到并行输入/串行输出移位寄存器的所有阶段。
然后通过时钟脉冲通过“数据输出”将数据移出。由于上图显示的是一个四级移位寄存器,因此需要四个时钟脉冲才能将所有数据移出。
在上图中,阶段 D 数据将出现在“数据输出”处,直到第一个时钟脉冲;阶段 C 数据将出现在第一个时钟和第二个时钟脉冲之间的“数据输出”处;阶段 B 数据将出现在第二个时钟和第三个时钟之间;和阶段 A 数据将出现在第三个和第四个时钟之间。
在第四个时钟脉冲之后,延迟四个时钟脉冲后,移位寄存器的“数据输出”处应出现连续的“数据输入”位。
如果四个开关通过DD连接到DA,则可以仅使用一个数据引脚和一个时钟引脚将状态读入微处理器。
由于添加更多开关不需要额外的引脚,因此这种方法对于许多输入来说看起来很有吸引力。
上面,四个数据位将通过四个时钟脉冲从“数据输入”移入,并在 QA 到 QD 处可用,用于驱动 LED、灯、继电器驱动器和喇叭等外部电路。在第一个时钟之后,“data in”处的数据出现在 QA 处。
第二个时钟后,旧的QA数据出现在QB处; QA 从“数据输入”接收下一个数据。第三个时钟后,QB数据在QC。
在第四个时钟之后,QC 数据在 QD。此阶段包含首先出现在“数据输入”处的数据。移位寄存器现在应该包含四个数据位。
并入/并出移位寄存器将并入、串行出移位寄存器的功能与串入、并出移位寄存器的功能相结合,形成通用移位寄存器。
“无所不能”的移位器是有代价的——I/O(输入/输出)引脚数量的增加可能会减少可以封装的级数。
DA 到 DD 的数据被并行加载到寄存器中。
QA 到 QD 的数据可能会偏移时钟输入端的脉冲数。
移位后的数据可在 QA 到 QD 处获得。
“模式”输入,可以是多个输入,控制从DA到DD的数据并行加载、数据移位和移位方向。
有向左或向右移位数据的移位寄存器。
如果移位寄存器的串行输出连接到串行输入,只要存在时钟脉冲,数据就可以永久地围绕环移动。
如果输出如上图所示在反馈前被反转,我们就不用担心将初始数据加载到“环形计数器”中。
相关工作表:
- 移位寄存器工作表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