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光催化的单层磷烯-碳纳米管异质结构:密度泛函理论分析
摘要
一维(1D)/2D异质结构因其独特的几何结构和丰富的物理特性而在电子和光电领域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在这里,我们通过大规模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系统地探索了单壁碳纳米管(CNT)/磷烯(BP)杂化物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能。结果表明,CNT 和 BP 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是一种微弱的范德华 (vdW) 力,并且与 CNT 的管径相关。与单独的 BP 和 CNT 相比,CNT/BP 杂化物具有很强的光吸收。在 CNT/BP 杂化物中观察到直径依赖的 I 型或 II 型异质结。此外,CNTs不仅可以显着促进光生载流子转移,还可以有效提高BP作为助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这些发现将丰富我们对基于BP的一维/二维异质结构的理解,为高效磷烯基或碳纳米管基纳米光催化剂的设计提供进一步的见解。
背景
磷烯 (BP) 是一种新兴的二维 (2D) 层状黑磷 [1, 2],由于其非凡的特性,如显着的高空穴迁移率 (10,000 cm 2 V −1 s −1 ) [4] 和广泛可调的能带结构 (0.3–2 eV) [5, 6]。然而,BP在环境条件下容易吸收包括外部水和氧气在内的小分子,导致其不稳定性,从而阻碍了其实际应用[7,8,9,10]。最近的工作表明,BP 与其他纳米材料之间形成范德华 (vdW) 异质结构可以极大地提高其稳定性,因为在 BP 表面生长的其他纳米材料作为接触抑制剂可以防止其与环境条件下的小分子发生反应[11,12,13,14,15,16,17]。陈等人。据报道,BN-BP 异质结构的电性能在暴露于环境条件整整一周后没有显示出退化 [11]。袁等人。发现BP/MoS2复合材料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照射下产氢率比裸BP高62倍)[12]。
石墨烯、碳纳米管(CNTs)和富勒烯等低维碳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而得到广泛应用[18,19,20]。与孤立的磷烯相比,由于具有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已经设计和合成了各种碳纳米材料/BP 复合材料,以满足不同的电子和光电应用 [21,22,23,24,25]。 BP 被石墨烯作为薄钝化层稳定至少几个月 [26]。 BP/g-C3N4 杂化物在可见光下对 H2 析出和 RhB 的快速降解显示出优异且稳定的光催化活性 [24]。特别是,陈等人。通过热蒸发转化方法在高度分散的 CNT 基体中直接从红磷制备 CNT/BP 1D/2D 异质结构,表现出与商业 RuO2 电催化剂相当的高稳定性和高效的析氧反应(OER)活性,因为它们独特的几何和电子特性 [27]。加入碳纳米管的 BP 片材是通过添加 N 将-甲基-2-吡咯烷酮基BP溶液加入到水性单壁CNT分散体中,具有改善的电荷转移性能和抑制的复合率,以及在环境条件下的高稳定性[28]。
为了开发 CNT/BP 异质结作为光催化剂的应用潜力,通过大规模密度泛函理论 (DFT) 计算系统地探索了电子结构和界面相互作用。具有不同直径(0.3~20.0 nm)的单壁锯齿形碳纳米管被用来构建BP/CNT异质结构,因为碳纳米管的电子结构随着直径的变化而变化[29],因此会影响其光电性能。 CNT/BP 纳米复合材料。更重要的是,(5,0)、(7,0)、(8,0) 和 (10,0) CNT 是半导体,而 (3,0)、(6,0) 和 (9, 0) 碳纳米管本质上是金属的。因此,所研究的 CNT/BP 复合材料具有代表性,可以阐明优异光电活性的确切机制,因为实验中使用的碳纳米管通常是自然界中金属和半导体管的混合物。在这里,我们明确表明 CNT/BP 混合物中的界面相互作用是弱的 vdW 相互作用,并且与 CNT 的管径有关。与单独的 BP 和 CNT 相比,所有的 CNT/BP 杂化物都具有小带隙(<0.8 eV)和强光吸收。在 CNT/BP 杂化物中观察到直径依赖的 I 型或 II 型异质结。 CNTs可以有效提高BP的稳定性。这些发现表明,CNT/BP杂化材料应该是一种很好的光催化剂候选物,有助于开发高效的磷烯基或CNT基纳米光催化剂。
方法
为了构建 CNT/BP 异质结构,分别使用 (1 × 1 × 1) CNT 来表示典型的~ 0.43 nm CNT。计算出的超胞由(1×5)单层BP(包含20个P原子)和轴向长度为4.26 Å的不同碳管组成。这只会导致较小的轴向应变,导致 1.3% 的晶格失配。所有杂化体的真空深度高达 15 Å,以避免在超胞中的人工相互作用(4.4 × 16.5 × 28 Å 3 )。所有的理论计算都是使用在平面波基础 CASTEP 代码中实现的密度泛函理论 (DFT) 方法进行的 [30]。选择了 Perdew-Burke-Ernzerh (PBE) 类型的广义梯度近似 (GGA) 交换相关函数 [31]。尽管 PBE 函数可能低估了带隙,但 BP/CNT 混合体中计算的特征和趋势在质量上仍然是可靠的 [32]。需要通过采用 Grimme 的 DFT-D2 方法的半经验校正方案来考虑层间范德华 (vdW) 相互作用 [33]。使用 k 个 5 × 8 × 1 点的 Morkhost-Pack 网格对二维布里渊区进行采样,以进行几何优化和计算状态密度 (DOS)。平面波的截止能量选择为 400 eV,总能量,原子上的所有力都收敛到小于 10 -6 分别为 eV 和 0.01 eV/Å。
结果与讨论
几何结构和地层能
实验证据表明,碳纳米管是金属的还是半导体的与其管直径 (D) 和壁中石墨环排列的螺旋度密切相关 [34]。制造单壁碳纳米管 (SWNT) 阵列时的控制直径是确定其特性以及将其集成到实际设备中的关键方面 [35,36,37]。为了阐明管径对CNT/BP异质结构界面相互作用的影响,选择了7个直径范围从2.35到7.83 Å(见表1)的锯齿形单壁碳纳米管。
图>图 1 显示了四种代表性 CNT/BP 异质结构的优化几何结构的侧视图和俯视图:(5,0) CNT/BP、(6,0) CNT/BP、(9,0) CNT/BP 和 ( 10,0) CNT-BP 杂化物,分别。对于优化的 CNT-BP 杂化物,纳米管壁与单层 BP 顶部 P 原子之间的平衡距离为 2.80~2.93 Å(见表 1),与单层 BP(或 CNT)和其他材料之间的平衡距离相当(石墨烯/BP [22] 为 3.49 Å,BN/BP [22] 为 3.46 Å,BP/单层 TMD [38] 为 2.15-3.60 Å,MoS2/CNT [39] 为 2.78-3.03 Å,2.86 Å 为CNT/Ag3PO4 [40])。如此大的平衡距离表明碳纳米管通过弱 vdWs 力与单层 BP 相互作用。优化后,杂化物中的碳纳米管和单层BP几乎没有变化,进一步表明CNT-BP相互作用确实是vdW而不是共价,与其他人的结果一致[32]。
<图片>结论
总之,我们通过在 DFT 框架下分析电子和光学性质,研究了 CNT/BP 复合材料在光催化中的潜在应用。我们的结果表明,CNT/BP 杂化物具有小带隙(<0.8 eV),导致它们不仅在可见光区域而且在近红外光谱区域都有强吸收。更重要的是,II 型异质结可以有效地分离 CNT(9,0)/BP 杂化物中的光激发电荷载流子,并可以促进光激发电子和空穴的分离。因此,可以合理地得出结论,CNT/BP 杂化物将是一个很好的光催化剂候选者,这有助于开发高效的磷烯基或 CNT 基纳米光催化剂。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在当前研究期间生成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应要求从相应的作者那里获得。
缩写
- CNT:
-
碳纳米管
- BP:
-
磷烯
- DFT:
-
密度泛函理论
- vdW:
-
范德华
- OER:
-
析氧反应
- PBE:
-
Perdew-Burke-Ernzerh
- GGA:
-
广义梯度逼近
- DOS:
-
态密度
- VB:
-
价带
- CB:
-
导带
- HOL:
-
最高占用层
- LUL:
-
Lowest unoccupied levels.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