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美国不能打破中国对稀土金属的垄断
全球大流行暴露了美国和世界在关键设备和原材料方面对中国的完全依赖。稀土元素 (REE) 的供应尤其如此,许多商业产品和国防系统都需要稀土元素 (REE)。中国对 REE 实行严格控制的风险已得到充分证明,而 COVID-19 只是再次强调了这些风险。
不幸的是,由于国家战略、垂直整合和行业补贴,目前基于最低生产成本的市场结构无法克服中国在稀土领域的主导地位。
稀土元素由周期表第三族的 17 种元素组成。中国每年生产约 132,000 公吨,估计储量约为 4400 万吨。美国的数字分别约为 26,000 和 140 万吨。 REE广泛应用于智能手机、电视、电池、医疗设备、国防武器等诸多商业高科技产品。
中国的产业政策将支持和发展稀土产业作为国家经济和安全举措。它包括三个目标:控制 REE 供应链,获取西方知识产权,并将其材料嵌入美国商业和国防系统。通用电气、Northrup Grumman 和波音等公司缺乏将 REE 氧化物加工成可用组件的能力。目前,几乎所有在中国境外开采的稀土都被运往中国加工成高价值金属、磁铁和合金。
中国的国家战略为小企业提供补贴,以垂直整合高科技供应链。该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进了这一战略,通过收购外国贷款违约资产、购买国内稀土矿以抵消国家出口配额、支持本地技术以及通过与外国学术和研究机构合作瞄准知识产权。
1980 年代,美国稀土矿开采量急剧减少。中国从通用汽车那里获得了技术,使其从低端材料供应商转变为磁铁、合金和金属生产商。在这个过程中,它能够消除竞争并主导世界供应。由于缺乏一致的国防或管理政策,美国基本上将能力和控制权拱手让给了中国,这些政策本可以承认 REE 对经济和国家安全至关重要。直到 2019 年,美国商务部才概述了联邦战略的六个关键领域,以确保关键材料的国内供应。
由于缺乏针对国内发展的持续和积极的政策,美国忽视了公私合作模式的潜力,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恢复该国在 REE 采购和制造方面的领导地位。
除了低劳动力成本外,中国还通过补贴小型稀土组织、通过限制对日出口操纵当地和世界事件、闲置国内工厂以减少供应过剩以及通过收购获得海外资源等方式实现了有效的价格控制,一带一路和道路倡议,以及政治影响。由于在稀土采购和劳动力成本方面近乎垄断,中国目前的定价态势使其几乎立于不败之地——除非美国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
美国普遍认为,私人投资和开设新的国内矿山将解决国家的资源问题。情况并非如此,原因如下:
- 新材料可用性的引入将导致价格下降并影响矿山运营,这在发达经济体中最为严重,因为初始投资较大且运营成本较高。美国矿业公司 Molycorp 的破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生产稀土的矿山平均需要五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全面投入运营。到那时,由于新产能、全球定价压力或其他原因导致价格下降,该计划可能不再可行。只有当市场价格保持在入场价之上时,新的采矿业务才能可持续。然而,将矿石进一步加工和制造成具有附加值的合金和金属将需要额外的工厂装置,成本更高。很明显,这种模式自 80 年代以来就失败了。
- 中国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价格和增加供应来操纵新产能,暂时吸收损失以淘汰新的营利性公司。它在 2010 年减少 REE 出口方面非常有效,并明确警告美国将切断 REE 供应,作为两国持续贸易争端的对策。
- 稀土矿石继续运往中国加工成增值材料、合金和成品。这完全是因为美国以牺牲自己的国家利益为代价盲目遵循低成本、市场效率的理念。虽然中国通过控制增值 REE 供应链在战略和财政上获益,但美国继续通过坚持旧模式而放弃潜在的国家战略杠杆。
- 中国继续主导全球 REE 供应,推动国内制造增值,并以允许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作为回报获取知识产权。 2017 年,中国颁布了一项网络安全法,要求网络运营商将特定数据存储在中国境内,并允许中国当局对公司的网络运营进行抽查。该法律引起了外国企业对更严格的数据控制、知识产权盗窃风险增加以及被迫改用中国制造设备的担忧。
试图仅仅通过开设新的独立矿山来争夺来自中国的稀土供应,只会进一步侵蚀美国的经济和国家安全。需要一种公私合作供应链模型来打破这种严重的依赖关系。
(注意: 这是多部分系列文章的第一篇。)
舒博·查特吉 是一名数字化转型、战略、技术和运营主管。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