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合作运营和维护规则
工厂专业人员经常谈论维护、运营和工程合作伙伴关系的重要性。根据我的经验,讨论通常集中在非常笼统的术语上,例如更好的沟通和理解。这些问题很重要,但我们需要精确的规则和行动来推动长期合作。
当 IDCON 致力于可靠性改进项目时,我们通常首先与运营和维护领导合作,制定法律并就工作流程和合作规则达成一致。一旦我们同意,我们就会创建一个“规则手册”,所有员工都可以随身携带。我想分享一些我认为有助于推动组织中的伙伴关系行为的规则。
示例规则 1: “运营、维护和工程是联合伙伴,共同组成一个生产团队。维护负责设备的可靠性,运营负责过程的可靠性,工程则以技术专长帮助双方。”
这意味着我们避免将维护作为运营的供应商。客户-供应商关系不同于联合伙伴关系。客户-供应商设置不能很好地运作,因为如果操作是客户,操作将始终获得他们的要求,这意味着他们管理维护。当操作负责维护时,我很少看到长期的成功,如果有的话。原因是运营经理不能成为维护管理和流程方面的专家。如果一个人就是这样的专家,他或她的继任者很可能不会。
另一方面,如果有客户-供应商关系,维护自己负责预算,那就更糟了;操作人员可以去维护并要求他们想要的任何东西,而不必为此付费。
同意应该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共同目标是提高生产,可以通过瓶颈的整体生产效率来衡量。
示例规则 2: 就每个优先级代码的标准达成一致。让我们假设您的 CMMS 系统中有优先级代码。每个代码都应该有一套标准和时间限制。标准非常重要,因为它指导和约束请求者遵守一组规则。例如,紧急(优先级 1)工单可以是任何直接存在安全、环境或质量问题的工作,或者关键设备出现故障的任何工作。如果不符合标准,则同意此问题未违反维护计划。
具有相应标准和时间限制的优先系统可提高维护效率,并通过更好的沟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示例规则 3: 以下是商定的截止时间:
-
停运、停电或小范围停运的开始日期和时间
-
将作业添加到每周和每日计划
-
将工作添加到关闭/周转
可能无法 100% 遵守规则,但应该有一个商定的指导方针,意图遵守这些规则。例如,可以在停工前 7 天将一项工作添加到停工中,但该工作将被称为闯入工作,并且必须得到工厂经理的批准;不能仅仅因为我们三周前忘记提到它而添加它。
这套规则将迫使运维更好地沟通。由于最后一刻的更改减少,工作执行将得到改善。
示例规则 4: 对工作请求有一个正式的联合批准点。
要求的工作应该有一个正式的评估点。在这里,决定是否需要完成工作。维护和操作应该在聚集之前筛选工作。将工作分为两个部分——“常规”和“改进”。必须完成维护工作(例行);永远无法避免有效的维护工作。改进可能会受到质疑。
很容易忘记,正是在这一点上可以控制预算。在评估每个工作请求时,组织可以腾出 20% 的工匠时间并不少见。这种做法建立了伙伴关系,因为我们决定做的工作更有可能及时完成,并且不太可能要求不必要的工作。信任得到发展。
示例规则 5: 根本原因问题消除是共同完成的。设备和工艺问题涉及维护和操作代表,以协助调查和了解彼此的领域。一个问题很少有一个仅指向操作、维护或工程的解决方案;它更常见的是组合。认识到这一事实可以建立信任和沟通。
设备保养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