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切割加工:问题和解决方案 101
1. W 愤怒 坏了
(1) 放电状态不良——降低P值。如果这个值大大降低,导线仍然断线,可以考虑降低I值,直到导线连续。这种操作会降低处理效率。如果经常断线,请参考以下内容找出断线的原因。
(2)冲洗状态不好,如上下喷嘴不能贴面或开口加工。一般断丝在加工区——降低P值,检查上下喷嘴帽是否损坏,如有损坏请更换。
(3)导电块磨损严重或太脏。通常断线的位置在导电块附近——转动或更换导电块并进行清洁。
(4)导丝部分太脏,导致丝线被刮花。通常断丝位于导丝部分附近——清洁导丝部分。
(5)线张力过高——参数中调低线张力FW,尤其是锥度切割时。
(6)电极丝的种类和工件材料的质量——更换电极丝;减小 P 和 I 值,直到导线连续。

(7)废线桶内的线溢出,造成短路。通常,刚开始加工就会断线——将与地面接触的废线返回到废线桶中,以消除短路。
(8) 修整剪断的线材时,偏移量可能不合适,造成修整不动,断丝--减少偏移量之间的余量。
(9)后收线轮断线——检查收线轮的线压比,标准值为1:1.5。
(10)导电块冷却水不足,断线一般位于导电块附近-检查冷却水回路。
(11)去离子水的电导率过高。通常断线在加工区。若超过标准值10μs,则去离子水循环至标准值或低于标准值再进行处理。如仍达不到标准值,请更换树脂。
(12)去离子水质量差。通常断丝在加工区——水箱内的水有混浊或异味。请更换滤纸芯和水。
(13)断丝、下臂下陶瓷导轮内嵌废丝或操作不灵活——清洗后重新调整安装陶瓷导轮,必要时检查导轮磨损情况。导丝嘴并更换。
(14)张力轮振动过大(走线不稳)——用张力计校正线张力。
2.处理速度问题
(1)不按标准工艺,上下喷嘴距离工件0.1mm以上——尽量贴面加工。
(2)创建的TEC文件不正确——正确输入相关工艺数据,得到正确的TEC文件。
(3)修改加工参数,特别是P和I的值减小太多,加工速度会大大降低。需要合理修改。
(4)冲洗状态不好,标准冲洗压力不达标。如果确实无法进行单板加工,则必须正确理解加工速度。
(5)工件变形导致加工过程中放电状态不稳定,尤其是修边控制变形。
(6)如果在参数中勾选ACO(Automatically Optimize Energy),在某些情况下,处理效率会降低很多。在稳定切削的情况下,可以不勾选ACO功能。
(7)对于角部较多的工件,采用高精度参数可以获得高精度。主切削默认str为55,但会降低效率——降低拐角策略str的值(如33)或取消(设置为0)以提高加工速度。
(8) 修边速度慢——每次切割的相对加工量可以减少一点。提高切边速度,可减少主切偏移0.01mm-0.02mm。
(9)需要检查导电块的冷却水是否正常,尤其是下导电块的冷却水是否存在。
(10) 主切削效率比以前低-请考虑清洗下导丝芯座。
3.曲面线问题
(1)电极丝质量有问题-建议更换品牌电极丝。
(2)工件材料种类问题,或工件含有杂质——更换工件材料。

(3)工件内部组织局部内应力的释放会导致工件个别位置出现线痕。
(4)工作液温度过高或温度变化过大——必须使用制冷机控制工作液温度,保证合适的环境温度。
(5)机床外部环境恶劣,振动大——改善外部环境。
(6)导电块磨损严重——轮换或更换。
(7)上下导电块冷却水不足-清洗相关部位。
(8)导丝部分太脏。
(9)工作液太脏——清洗油箱及工作区,更换工作液。
(10)观察放电状态是否稳定,修整时是否有短路回退现象——必要时可将UHP值提高1~2。
(11)如果边缘较暗-可以将修整参数Smode改为10,UHP值增加2。
(12) 如果微调时放电电流和电压正常,但速度很低——可以减少相对偏移。
(13)冲洗状态不好,标准冲洗压力和射流形状不达标-检查上下喷嘴是否损坏。
(14) 钢丝张力不稳定——必要时校准钢丝速度和张力。
4.工件表面未抛光
(1)相对偏移量太小——适当增加相对偏移量。
(2)工件的变形导致修边时切削速度不均匀——控制变形。
(3)电极丝质量差——建议更换品牌电极丝。
(4)导丝部分太脏——干净。
(5)导电块磨损严重——轮换或更换。
(6)工艺参数选择错误——选择正确的TEC。
(7)冲洗状态不好,不能达到标准的冲洗压力和射流形状——检查上下喷嘴是否损坏。
(8) 走线不稳——检查调整。
5.切削形状误差大
(1)切角时电极丝的滞后现象会导致拐角塌陷。对角精度要求较高的工件,应选择具有角策略的TEC参数。
(2)为了防止大零件变形,可以改进加工工艺----
- 1) 模具:做两次主切,先将主切的偏移量在一侧增加0.1—0.2mm,进行第一次主切以释放应力,然后使用标准偏移量进行第二次主切切。
- 2) 打孔:应留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临时停留,在编程时通过打开形状进行加工。
- 3) 合适的起始位置和支撑位置;尝试穿孔作为穿线孔。
(3) 对线不好——重新对线。
(4)机床外部环境恶劣,振动大——改善外部环境。
(5)电极丝种类和工件材料质量太差——选择合适的电极丝和工件。
(6)工件夹持位置与上下喷嘴距离过大——调整夹持方式。
(7)线速或线张力异常——调整或校准。
(8) 冲洗条件发生明显变化,导致灯丝剧烈振动。可能原因是上下喷头损坏,损坏请更换;
(9)机床轴与上下臂是否发生碰撞,导致机床机械精度发生变化。
6.工件是凹的还是凸的
(1)优化参数——在凹面的情况下,可以降低主切切边工艺参数的Ssoll值,提高线速和张力,提高末切恒速切割速度,修剪1和主切之间的间隔可以增加相对偏移量。
(2)凸面与凹面的加工方法相反。
7.直工件锥度误差
(1)电极丝质量差-建议更换品牌电极丝。
(2)优化参数——提高送丝速度,略微增加送丝张力。
(3) ISO程序中增加了适当的锥度补偿——编程时使用锥度补偿功能。
(4)调节上下低压水流量——修整时正确调节低压冲洗液流量。
8.饲料线的痕迹
加工凹模时,刀刃处常出现凹痕。对于一些精密模具来说,精度和表面要求非常高。工件表面的凹痕直接影响产品的表面质量。
- 可以通过进退弧的方式进行进退改进。编程时输入圆弧切入半径和退出半径,4-0.5即可。
- 在自动生成的程序中,引入切割和退出切割的偏移量代码为H000,默认值为0,因此入口和出口在同一点,形成二次放电,导致几微米的凹痕。采用斜进斜退错开进出点可以避免这种现象。只需在程序中赋值H000的值,一般为0.03-0.06。
9.寻边过程中经常断线
使用0.15mm或0.1mm电极丝找边时请检查是否经常断线:
机器配置中的线材张力不正确——系统默认设置寻边张力为12,如果改成0.15mm或0.1mm的电极丝,一定要降低这个张力值,否则会在处理中线对齐。会发生断线。
0.1mm焊丝FW调整为3; 0.15mm焊丝FW调整为7。
10.电弧和电弧连接错误警报
由于部分模具图文件是UG、Master CAM等3D软件转成2D图,转换后的2D图有些拐角、圆弧和实际尺寸不正确,与编程软件的精度有关。程序完成后,对仿真处理进行仿真。有时会报警电弧与电弧连接错误。
(1) 将报警程序行中的圆弧I或J值增加或减少0.001。
(2) 使用Fikus编程软件时,可以将后续加工配置文件由原来的三位小数修改为四位小数。具体步骤为:
- 1)找到Fikus安装文件的Metalcam文件夹,双击找到Fikusvisualcam文件夹。
- 2)找到post文件夹,双击找到cfg文件夹。
- 3) 找到后处理文件 edmagie-CA Frontier-G61.cfg。
- 4) 将第 5 项中的 3 改为 4
制造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