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堆叠半纳米环在纳米环谐振器中产生和操纵高品质的风扇共振因子
摘要
我们证明了在通过半纳米环堆叠的纳米级等离子体共振环系统中存在 Fano 共振光谱响应。我们提出的方案利用法向入射下的堆叠方法来激发亚辐射模式。该纳米结构结合了 Fano 共振和偏振分辨,具有新的旋转模式和高可调性,提供对等离子体光谱响应的动态控制。在近红外波长很容易获得对应于Fano结构不同阶模的高质量谐振线形,这有利于纳米传感器在高度集成电路中的应用。
正式的 PACS
73.20.Mf78.67.Bf
背景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 (SPP) 在过去几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因为它能够在纳米尺度上操纵光-物质相互作用 [1,2,3,4,5,6]。由于纳米制造、纳米光学表征和全场计算电磁学的进步,导致了纳米等离子体领域的出现,因此对金属纳米结构中的局域等离子体共振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控制.一般来说,孤立的纳米结构(如圆盘 [7]、三角形 [8, 9]、棒 [10, 11] 和环 [12, 13])的等离子体共振自然会被分析。作为一种基本的共振效应,由宽和窄激发模式的干扰引起的 Fano 共振通常在环棒纳米结构 [14]、等离子体低聚物簇 [15]、非球形组件 [16]、基于石墨烯的结构 [17] 中产生、量子点 [18] 等。尽管有许多研究工作,但在等离子体纳米结构中在特定波长下形成 Fano 共振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因为它们的复杂性与可用模式的杂化相对应。 19,20,21]。此外,延迟效应 [22, 23] 可以随入射角而变化,从而允许存在暗多极模式 [24,25,26,27],这最近已在超材料环境中得到利用 [28,29,30 ]。然而,在感兴趣的光谱范围内激发高阶模式的系统中,这很困难 [31],或者模式非常复杂并且在空间上延伸到纳米结构的大部分 [32]。并且几乎没有在亚波长尺度上以空间旋转的方式研究等离子体纳米结构。有关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空间分布的信息对于揭示导致等离子体结构产生模式的机制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可以为一个等离子体元件如何有效地耦合到另一个等离子体元件提供一个方法。
在本文中,我们展示了由单个纳米环和半纳米环组成的堆叠纳米结构中的不同 Fano 共振。有限差分时域 (FDTD) 模拟的数值结果表明,法诺共振的偶阶模式在垂直入射下通过堆叠方法特别是激发和控制,而不是斜入射的一般方法。我们的方法为 Fano 共振的光谱特征提供了新的见解。与多个 Fano 共振相关的不同光谱特征各自对应于不同的等离子体模式。非常值得注意的是,将实现涉及旋转模式的多个 Fano 共振,这些旋转模式基于半纳米环的不同取向角。在频谱上同时实现具有有效去相时间的 Fano 共振的两个高质量因子。这些结果可能对高度集成电路中的纳米传感器具有潜在的应用。此外,我们展示了结构的几何形状如何决定法诺共振,然后现有的初始模式如何转换为不同的模式以控制它。这种与纳米结构特性相关的控制对于实际应用非常重要,因为它提供了高度的设计灵活性、显着和稳健的可调性以及优异的性能。
方法
所提出的同心系统由银(Johnson 和 Christy)纳米环与银半纳米环堆叠而成,如图 1 所示,研究显示不同的辐射模式。这里,纳米环的半径/半纳米环的内半径 (Rin ) 和环的外半径 (Rout ) 分别为 310、400 nm。对于我们的平台,结构手螺旋 [33] 的数量由角度 θ 决定 ,这是半纳米环从轴线(沿 y -方向)的同心系统。对于结构,纳米环和半纳米环的厚度为(t ) 放置在周期为 p 的基板上 设置折射率为1,对应的几何参数如下:t =40 nm 和 p =1000 纳米。为了通过 Lumerical FDTD 解决方案执行我们的数值计算,x 中的网格大小 和 y 和 z 方向选择为Δx =Δy =Δz =1 nm [16] 和 Δt =Δx /2c;在这里,c 是真空中的光速。入射平面波照明取为沿后向z - 沿 y 极化的方向 - 模拟中的方向。此外,计算域被 z 中的完美匹配层 (PML) 截断 -方向和x中的周期边界 - 和 y -方向。
<图片> 结果与讨论
图 2a、c 显示了等离子体纳米结构的光学特性,这是单独考虑的。由于纳米结构在法向入射时仅表现出奇数的等离子体共振模式 [25],纳米环的三阶模式在 1027 nm A 可以在正常光照下激发,沿 y 偏振 轴,这意味着纳米环的三阶共振模式是超辐射的。在这种几何结构中,Fano 线形状源于圆盘的等离子体共振与反点切片支持的等离子体共振之间的混合耦合 [34, 35],可以定性地描述为与金属膜中的圆盘形孔(孔结构)[36],如图 2b 所示。从图 2b,我们可以清楚地利用等离子体杂交概念来解释三阶法诺共振的起源,其中等离子体模式可以理解为键合 (D B ) 或抗条带 (D AB ) 纳米盘的模式组合 (D D ) 和反点 (D H ) 等离子体模式。此外,单半纳米环一阶模式的偶极子在 1297 nm B 清晰可见,如图 2c 所示。
<图片> 结论
总之,一种新型的银等离子体纳米结构将模式共振结合到一个混合系统中,该系统由由半个纳米环堆叠的纳米环组成,支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的 Fano 共振。纳米结构表现出高可调性和对其光谱特征的稳健控制,仅具有少数结构手螺旋旋转参数。电场分布的分析表明,可以针对特定频率激发不同的模式。否则,通过旋转半纳米环的角度来实现多个 Fano 共振,然后显着扰动机制。半纳米环的堆叠为在等离子体共振系统中实现不同的法诺共振模式创造了一条路径。此外,Fano线形状具有高品质因数,可以很容易地应用于高度集成电路中的纳米传感器。
缩写
- FDTD:
-
有限差分时域
- FWHM:
-
半高全宽
- PML:
-
完美匹配层
- Q -因素:
-
品质因数
- SPP:
-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