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数值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周期性椭圆石墨烯-黑磷 (BP) 对的红外区域双波段吸收器。由于石墨烯和 BP 的结合,所提出的吸收器对两种共振都表现出接近统一的各向异性吸收。每个共振都可以通过调整几何参数独立调节。此外,石墨烯和 BP 的掺杂水平也可以有效地调节谐振特性。通过分析电场分布,在石墨烯-BP 椭圆中观察到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导致强烈的各向异性等离子体响应。此外,还说明了入射角和偏振灵敏度的鲁棒性。
介绍
石墨烯是一种二维材料,碳原子排列成蜂窝状晶格[1, 2]。由于其超紧凑的尺寸和独特的光-石墨烯相互作用,近年来开发了各种基于石墨烯的光子器件 [3,4,5,6]。作为其最重要的应用之一,基于石墨烯的超材料吸收器由于其强大且可调谐的等离子体响应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兴趣 [7,8,9,10]。然而,由于石墨烯的带隙为零或接近零,一些需要高开关比的应用受到限制[11]。作为替代的二维材料,黑磷(BP)是一种单层磷原子,排列在六方晶格中,具有褶皱结构 [12],最近也引起了研究兴趣的激增。它具有卓越的光学和电子特性,例如面内各向异性、厚度相关的可调带隙 [13] 以及高载流子密度和迁移率 [14]。在过去的几年中,在红外区域,研究人员已经研究了许多结构以增强基于 BP 的超材料中的光-BP 相互作用强度 [15,16,17]。然而,基于 BP 的吸收体的等离子体共振很难灵活有效地调整,并且它们通常具有相对较低的吸收率和中等掺杂水平。这是因为单层 BP 的共振强度相当弱,限制了其各向异性电位。因此,已经提出了基于石墨烯-BP 的等离子体吸收器,利用石墨烯和 BP 的杂交来实现强和各向异性的等离子体吸收 [18,19,20]。然而,之前报道的基于石墨烯-BP的吸收体通常需要相对复杂的制造技术或具有单一的吸收带,阻碍了它们在成像、生物传感和通信系统中的进一步应用。
所提出的吸收体由沉积在 SiO2 层上的横向和纵向椭圆形石墨烯-BP 对组成,如图 1 所示。六方氮化硼 (hBN) 层插入单层石墨烯和 BP 之间作为绝缘间隔物以防止载流子传输它们之间并保证高载流子迁移率。 SiO2 和 hBN 的参数从参考文献中获得。 21 和参考。分别为 22。模拟由 COMSOL Multiphysics 执行,以研究双频带特性,该模拟基于频域中的有限元方法 (FEM)。我们应用 Floquet 周期性作为 x 的边界条件 - 和 y - 方向。计算域顶面设置红外波激发端口,底面设置完美电导体(PEC)边界条件。具有用户控制器网格密度的四面体网格应用于整个域。
<图片>
结果与讨论
为了说明所提出的吸收体的各向异性吸收特性,我们首先模拟和比较单个石墨烯层、单个 BP 层和石墨烯-BP 对的吸收光谱。从图 2a 中可以看出,石墨烯的等离子体响应是各向同性的,在 9.9 μm 和 15.4 μm 处有两个明显的吸收峰,与极化无关。另一方面,尽管 BP 的等离子体共振是各向异性的,但其强度对于 TE (<12.7%) 或 TM (<0.7%) 入射都很弱。通过结合石墨烯和 BP 的优点,石墨烯-BP 对表现出强烈的和各向异性的等离子体响应。对于TE入射,两个吸收峰位于8.8 μm和14.1 μm,吸收率大于90%。对于 TM 入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移动到 9.5 μm 和 15.4 μm。偏振消光比可以定义为 PER =10 × log(R 1/R 0),其中 R 1 和 R 0 表示反射率 (R =1-A , A 表示同一波长下不同极化的吸光度),则每个共振的最大PER值在λ处可达23 dB和25 dB =9.5 μm 和 λ =14.1 μm,分别。因此,所提出的吸收器可以用作高性能的双波段反射偏振器。
<图片>
结论
总之,我们提出了一种由周期性横向和纵向石墨烯-BP 椭圆组成的各向异性双波段红外吸收器。每个谐振的最大 PER 可以达到 23 dB 和 25 dB。双各向异性共振归因于位于短轴和长轴末端的感应电偶极子。通过调整短轴和长轴的长度,可以分别独立调谐第一和第二吸收峰。此外,还可以通过改变石墨烯和 BP 的相应掺杂水平来调整共振吸收带。此外,在任何偏振的斜入射下都可以实现两个峰的高吸收率。所提出的吸收体可用作可调反射偏振器和新型红外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