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materials >> 纳米材料

由电场辅助的硅纳米线阵列的高速和方向控制形成

摘要

金属辅助化学蚀刻 (MaCE) 是一种低成本且通用的方法,被认为是制备硅纳米线 (SiNWs) 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技术,但缺乏对 Si 中注入空穴的良好控制可能会降低蚀刻速率,产生不需要的侧壁蚀刻,并降低结构均匀性。在这里,在本研究中,进行了偏置调制的 MaCE 工艺,其蚀刻速率是具有大面积均匀性的典型无偏置 MaCE 的四倍以上。发现场介导的空穴整流压倒了反应离子延迟扩散的影响,因此分布式蚀刻的动力学转移到定向蚀刻行为。此外,蚀刻方向也可以通过外部偏置来控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电极化程度,刻蚀方向向倾斜特征转变,形成了特殊的倾斜/垂直NW阵列,其抗反射特性优于传统的垂直排列特征。

介绍

低维硅 (Si) 纳米结构显示出卓越的电子、机械和光电特性,可作为功能器件和应用的构建元件 [1,2,3],例如场效应晶体管、生物传感器和光伏电池 [4] ,5,6,7,8,9]。为了形成规则的 Si 纳米结构阵列,金属辅助化学蚀刻被认为是主流策略,它甚至能够在平面衬底 [10, 11]、粉末 [12, 13] 和金字塔结构上形成 Si 纳米线 (SiNW) 阵列[14]。在蚀刻过程中,通过金属催化剂向下方的硅注入空穴,随后氧化硅的溶解不断发生,从而导致长蚀刻孔。然而,产生的空穴可以在硅基体内扩散,而不是总是相对于衬底平面垂直移动;它通常会导致在主要蚀刻位点附近形成大量硅纳米孔,从而留下无法控制的蚀刻轮廓 [15]。当溶液具有高粘度时,这一特征尤为明显。

缺乏对Si内注入空穴的良好控制可能会阻碍Si纳米结构的实际应用。

为了克服这个苛刻的问题,外部场的使用似乎很有希望。 Liyi Li 等人证明了高纵横比 (> 10:1) 的规则孔或条形阵列可以通过使用电偏置衰减 MaCE 来实现,但特征尺寸是微尺度的 [16]。受这项工作的启发,在本研究中,我们试图通过在 MacE 过程中施加偏置来探索制造 SiNW 阵列的可行性。研究了正偏压和负偏压以了解依赖于场的蚀刻动力学。除了蚀刻速率之外,我们发现蚀刻方向是可以调节的,其中倾斜/垂直特征形式的双段 SiNW 是通过调整偏置方向来实现的。探索了存在电场的潜在蚀刻机制和蚀刻动力学,并在实验和模拟分析中展示了独特的倾斜/垂直 SiNW 阵列的优异抗反射特性。

方法

基材准备

厚度为 525 μm 的单晶 (100) 单面抛光 Si 衬底用作起始材料。将硅衬底在异丙醇、丙酮和去离子水中超声清洗几个循环,然后在 SC-1 溶液(1 份 NH4OH、1 份 H2O2 和 5 份去离子水)中进一步清洗 30 分钟清洁表面并导致亲水表面。

纳米球光刻

为了制造高度有序的对齐纳米结构,进行了纳米球光刻(NSL)。基本上,直径为 300 nm 的聚苯乙烯纳米球 (PSs) 缓慢分散并组装在培养皿中空气/水界面的六边形密堆积特征中,然后直接转移到 Si 衬底上。通过在 200 mTorr 的工艺压力下使用功率为 100 W 的氧等离子体实现了大规模均匀 PS 的尺寸收缩。蚀刻时间设置为 120 秒,氧气流量保持在 12 sccm。随后,在 7.0 × 10 -6 真空条件下,使用电子束蒸发器以 0.3 Å/s 的速率沉积 30 nm 银膜 托。然后,通过在甲苯中超声处理 2 h 将剩余的 PSs 完全去除,从而在 Si 衬底上形成图案化的银网。

Si 纳米线的制造

清洁后的硅基板贴上铜带作为电极作为顶部和背面,并连接电源以施加电场。将施加的电压调整在 40 V 到 40 V 之间。当将它们浸入由 HF (49%)、H2O2 (30%) 和DI 水的浓度分别为 4 M 和 0.28 M [17,18,19,20]。进行蚀刻工艺后,用浓 HNO3 (65%) 去除残留的 Ag 层

特征

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LEO 1530)表征形成的纳米线的形态。使用 Theta Lite (TL101) 进行接触角分析。 SiNW 的发光行为通过配备发光二极管灯(输出功率:780 mW)的光致发光 (PL) 系统进行表征,光源波长为 365 nm。 UV/Vis 反射光谱由 UV-vis-NIR 分光光度计 (Varian, Cary 5000, Australia) 记录。采用有限差分时域(FDTD)模拟光反射率,沿光照方向选择完美匹配的边界。

结果与讨论

图 1a 显示了在载银 Si 衬底上采用的典型 MaCE 和偏置辅助 MaCE 的比较。可以发现,H2O2氧化剂提供了在现有Ag催化剂的辅助下向Si扩散的空穴。然而,空穴的注入并不总是以单向方向进行,而是由于 AgNP 的不平坦面与 Si 接触而分散开,如图 1a 所示。这些特征明确地导致孔的损失,这些孔无法促进 Si 的定向溶解以形成 NW,而是分布并可能容易导致多孔结构的形成。相比之下,在相对于基板平面的垂直排列中采用正向偏压 (+ 10 V) 可以显着改变蚀刻动力学。现场应用的 MaCE 的相关设计在附加文件 1:图 S1 中示意性地呈现。事实上,与典型的 MaCE 工艺(220 nm/min)(图 1c)相比,所涉及的极化电位迫使所有空穴沿着外加场的方向扩散,这对增强的蚀刻速率(260 nm/min)(图 1c)做出响应。 1b)。因此,在 MaCE 工艺中施加的正偏压的变化可能导致蚀刻速率的变化,如附加文件 1:图 S2 所示,其中清楚地证明了 MaCE 的空穴整流,因为涉及正偏压。

<图片>

示意图展示了典型的 MaCE(上图)和偏置辅助的 MaCE(下图)。 b 制备的 SiNW 的横截面 SEM 图像 典型的 MacE 和 c 偏置辅助MaCE (+ 10 V)

另一方面,这种场辅助效应在 MaCE 过程受到负偏置时也是有效的。图 2a 显示了相对于空穴注入路径的空穴扩散的相反整流,它通过限制 Ag 微电极内的空穴来抑制 Si 的有效溶解,并导致蚀刻速率降低(180 nm/min)。此外,图 2b 展示了对 MaCE 反应蚀刻速率施加的偏压的整体范围。它表明蚀刻动力学相对于所涉及偏压的极化的转变。负偏压明确导致蚀刻速率的降低,而+ 10 V的正偏压有利于Si的有效蚀刻定向通孔整流效应并反映蚀刻速率的逐渐增加。使用更大的偏置,除了空穴整流外,它还可能引入新生成的空穴,涉及 Si 的定向蚀刻,这与阳极氧化效果相关 [21, 22]。这种效应主要控制了蚀刻动力学,从而使蚀刻速率比典型的无偏置 MacE 显着提高了四倍以上。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空穴整流和阳极氧化的联合作用发生在 Si 上,可以调节蚀刻动力学和相关行为。

<图片>

从偏置辅助 MaCE 获得的 SiNW 的横截面 SEM 图像,施加的电场为 - 10 V。 b 外加电压与相应刻蚀速率对形成SiNWs的关系

为了进一步揭示 MaCE 反应中的偏置调节动力学,使用了相对高粘度的溶液。这是通过在 90% 的 IPA 溶剂中混合蚀刻剂来实现的。扩散系数与粘度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23],

$$ \mathrm{D}=\mathrm{AT}/{\upeta}^{\mathrm{p}} $$ (1)

其中 D 是扩散系数,A 是经验常数,T 温度,η 是溶剂的粘度,p 是粘度指数。因此,IPA 溶剂的粘度在 25 ° 时为 2.1 mPa s C,比水大 2.3 倍以上(粘度 =0.9 mPa s)。因此,可以预期 IPA 介质中 H2O2 和 F− 离子的离子扩散率远低于水条件下的扩散率。如图 3a 所示,当不使用偏置时,在 5 分钟的蚀刻下产生了厚度为 170.3 nm 的薄多孔结构。这是由于所涉及的 IPA 溶剂具有较大的粘度,旨在以随机方向展开孔洞,从而形成多孔特征而不是一维结构。为了促进电荷积累以启动 Si 的垂直蚀刻,引入了各种正偏压,如图 3b-d 所示。应该指出的是,在包括 + 20 V 和 + 30 V 在内的低偏压下,多孔结构的膜厚明显增加,导致蚀刻速率从 34.0 nm/min (0 V)、62.2 nm/min (+ 20 V) 向 92.1 nm/min (+ 30 V)。

<图片>

a获得的Si纳米结构的横截面SEM图像 MacE 没有偏见,b MacE,+ 20 V,c 具有 + 30 V 和 d 的 MacE MacE 电压为 + 40 V。e 不同偏压条件下纳米结构形成示意图

这些结果验证了基本上支配蚀刻动力学的偏差的影响,其中假设大多数分离的孔被收集并聚集在 Ag 催化剂位点下方,从而启动更深的蚀刻形态。当施加的偏压增加到+ 40 V时,场介导的空穴整流压倒了对反应离子延迟扩散的影响,随机和分布式蚀刻的动力学因此转移到定向蚀刻行为;实现了垂直排列的 SiNW 阵列,在这四种测试条件中显示出高达 137.8 nm/min 的最高蚀刻速率,如图 3d 所示。从图 3e 可以理解与施加的偏压有关的不同形成机制。这表明在不引入偏压时,空穴的各向同性扩散路径导致多孔薄膜的形成。相比之下,在适度偏差的参与下发现了相对各向异性的空穴传输,其中生成的孔最终沿偏置方向移动并建立了多个孔的特征。在高偏置条件下,注入的空穴被迫在催化剂/Si界面处积累,并在极化场后协同移动到Si中,从而产生垂直蚀刻轮廓。

此外,检查了制备的 Si 纹理的表面润湿性,其中所有样品在不同位置测量了六次,如图 4 所示。据报道,测量的接触角与纳米结构的粗糙度相关,根据到下面所示的方程 [24, 25],

$$ \mathrm{cos}\uptheta ={\mathrm{Rfcos}\uptheta}_{\mathrm{e}}-\mathrm{R}\left(1-\mathrm{f}\right) $$ (2 )

其中θθ e 分别是粗糙和平坦 Si 表面的接触角,R 表示粗糙度系数。此外,f 是空气/水表面的面积分数。可以发现,四个不同样品的平均接触角为109.8 0 ± 10.8 0 在无偏压蚀刻的情况下,108.4 0 ± 9.2 0 + 20 V 偏置电压,105.4 0 ± 7.6 0 + 30 V 偏置电压和 103.6 0 ± 1.6 0 使用+ 40 V的偏置,如图4所示。测量接触角与+ 40 V的使用偏差大大减少可能归因于蚀刻表面上相对均匀的形貌,这表明在MaCE中使用了偏置不仅可以提高蚀刻速率,而且可以进一步保持对实际应用至关重要的良好蚀刻均匀性。

<图片>

Si表面接触角测量结果

除了蚀刻速率的调制外,蚀刻方向也可以通过外部偏置来控制,如图 5a 所示。在该测试中,将 MaCE 与纳米球光刻相结合,通过自组装聚苯乙烯纳米球来定义 Ag 图案 [26]。通过在 MaCE 过程中施加相对于衬底平面的垂直偏压,产生了沿偏压方向的定向蚀刻,其中形成了垂直调节的 SiNW 阵列,如图 5b 所示。通过在 60 ° 改变电极化,实现了从垂直特征到倾斜轮廓的蚀刻方向切换 相对于面内方向。虽然偏置被调制,但总体上导致了两段倾斜/垂直 SiNW 阵列的形成,如图 5c 所示。

<图片>

形成倾斜/垂直 SiNW 阵列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b 的横截面 SEM 图像 垂直 SiNW 和 c 倾斜/垂直SiNWs

与在蚀刻条件下通过扩散控制蚀刻剂浓度的局部变化来改变 NW 方向的典型方法不同 [27, 28],这里氧化剂和蚀刻剂的浓度保持一致,因此,蚀刻方向的变化主要是来自外部偏见。这可能会产生实现三维处理能力的可行性。最后,如图 6 所示,对基于垂直和基于两段的 SiNW 阵列的可见光反射率进行了检查。测量的反射结果清楚地证实了平均反射率为 2.8% 的倾斜/垂直 SiNW 阵列具有相对较低的光-反射能力比覆盖可见波段的单一垂直 SiNW 阵列(平均反射率 =5.4%)高。为了进一步证实实验研究,还比较了模拟反射结果,如图6所示。可以发现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表明倾斜/垂直纳米结构具有优异的抗反射特性。 <图片>

垂直和倾斜/垂直SiNW阵列的测量和模拟反射结果分别

结论

提出了用于形成具有改进蚀刻速率的取向控制的 SiNW 阵列的电场辅助 MaCE 方法。通过孔整流和阳极氧化的组合效应阐明了潜在的机制,可以调节蚀刻形态和动力学。此外,对表面润湿性进行了检查,表明在偏压为 + 40 V 时产生了大面积均匀性。通过操纵外加电场的极化,实现了蚀刻方向从垂直特征向倾斜轮廓的转变。这种倾斜/垂直特征形式的两段SiNWs具有大大提高的抗反射性能,可能对光电器件、光子晶体和其他多功能应用有潜在的帮助。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本文包含支持本文结论的数据集。

缩写

FDTD:

有限差分时域

MaCE:

金属辅助化学蚀刻

NSL:

纳米球光刻

PL:

光致发光

PS:

聚苯乙烯纳米球

SEM:

扫描电子显微镜

SiNW:

硅纳米线


纳米材料

  1. 电场和电容
  2. 磁场和电感
  3. 无线电原理
  4. C++ 指针和数组
  5. 数组和指针的关系
  6. 可配置电感式传感器支持高速汽车和工业电动机。
  7. 垂直电场对 ML-GaS 的电子和光学各向异性特性的调制
  8. 揭示金属辅助化学蚀刻过程中多孔硅纳米线的形态演变和蚀刻动力学
  9. 通过金属辅助化学蚀刻制造的金封盖 GaAs 纳米柱阵列
  10. 化学蚀刻制备的硅纳米线的光学和电学特性
  11. TiO2 纳米管阵列:由软硬模板制造和场发射性能的晶粒尺寸依赖性
  12. 激光蚀刻和激光雕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