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materials >> 纳米材料

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依赖于错位截断的银纳米棱镜二聚体

摘要

在使用自组装方法制备 Ag 纳米棱镜二聚体过程中, 未对齐的边缘到边缘二聚体是常见的产物。然而,在自组装方法中,Ag纳米棱柱很容易被截断,因为它们在酸性环境中很容易被氧化。在这项工作中,在未对齐的边到边二聚体上对截断的 Ag 纳米棱镜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了解截断和未对齐对二聚体的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LSPR) 的影响。通过改变二聚体的错位长度,可以灵活地调制二聚体的共振波长和强度。随着错位长度的增加,在较短波长处观察到更强的峰值,在较长波长处观察到更弱的峰值。两个峰的共振波长和强度也可以通过调整二聚体中 Ag 纳米棱柱的截断长度来灵活调整。结果基于有限元法(FEM)进行了数值论证,显示出在纳米开关、多通道可调生物传感器和其他纳米器件应用中的广阔前景。

背景

银和金纳米粒子由于其独特的光学特性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光学特性源于它们的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LSPR)效应。这些纳米粒子中的传导电子与入射光共同振荡,从而导致位于纳米粒子表面周围的增强电场 [1, 2]。纳米粒子的 LSPR 效应可以通过改变纳米粒子的大小、形状、材料和周围环境来调节 [3-5]。在众多纳米粒子中,纳米棱柱 (NPs) 因其各向异性几何特性和可调 LSPR 特性而备受关注 [6-8]。由于各向异性的几何特性,表面上的振荡电荷倾向于在 NP 的尖端周围积聚,从而使 NP 周围的局部电场比各向同性纳米粒子 [9] 更强。 NP的LSPR特性通常分为面内偶极共振、面内四极共振和面外偶极共振。随着NP边缘长度的增加,面内偶极共振显示出红移效应[10, 11]。

当两个纳米粒子彼此靠近时,增强的电场集中在二聚体的间隙中。这种现象被称为热点效应,它源于纳米颗粒之间的 LSPR 耦合效应。具有显着热点效应的二聚体可以通过电子束光刻 [12]、纳米球光刻 [13] 和自组装方法 [14, 15] 轻松制备。对于自组装方法,具有特定几何形状的金属纳米粒子通过具有特定基团的分子连接。因此,二聚体中的间隙与分子链长度一样窄。这进一步减小了两个纳米粒子之间的间隙,并导致更显着的热点效应[16-18]。

NP 二聚体作为典型二聚体的热点效应已被广泛研究,但大多数关于 NP 二聚体的研究都集中在尖端到尖端的几何形状上 [19-23]。然而,在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尖端到尖端二聚体的过程中,广泛存在具有边缘到边缘几何形状的 NP 二聚体 [15]。自组装方法通常会导致 NP 二聚体的随机错位效应。具有破坏对称性的随机错位的边到边 Au NP 二聚体可以产生一种新的光学特性 [24]。该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调节二聚体的错位长度来切换双共振。谐振位置可以通过改变金纳米粒子的间隙长度和厚度来调整。由于光学特性对结构参数的敏感性,这一发现为开发纳米开关、纳米马达、纳米尺和双通道生物传感器铺平了道路。然而,由于金原子的惰性,Au NP二聚体的结构参数通常在制备后就固定了。

由于 Ag 容易被氧化,因此 Ag NP 的尖端在其制备过程中很容易被蚀刻。这导致 Ag NP 转变为 Ag 截断纳米棱柱 (TNP)。由截断效应引起的结构对称性的变化引起了一些新的光学特性 [8, 25]。截断效应可以引入未对齐的边对边 Ag NP 二聚体中,以获得具有新颖光学特性的可调器件。在这里,使用有限元法研究了截断和错位对 LSPR 边到边 Ag TNP 二聚体的影响。

方法

错位截断银纳米棱柱二聚体的结构模型

计算中使用的结构模型如图 1 所示。自组装方法中使用的 Ag NPs 通常通过种子诱导生长方法制备: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保持厚度恒定来灵活调节其边长[26]。在本文中,Ag NP 的厚度保持恒定在 T =8nm。假设 Ag NP 边缘到边缘二聚体是通过自组装方法制备的;因此,该二聚体的间隙长度 (G ) 具有特定的分子长度 G =2 纳米。

<图片>

Ag TNP二聚体示意图,显示特定错位长度l 1

未对齐的边到边二聚体由两个相同的 Ag TNP 组成,具有以下尺寸、边长 (L ), 错位长度 (l 1) 和截断长度 (l 2)。 Ag NP 的尖端沿直线切割,初始边缘长度为 L =130 nm 和截断长度 l 2 =10 纳米。为了研究错位的影响,错位率R =l 1/L Ag TNP 二聚体的数量从 0 到 1.5 不等。作为 R 当接近 0 或 1 时,对截断长度增加的 Ag TNP 二聚体进行建模以研究截断效应的影响。 Ag TNP 转变为六边形纳米片 (HNP),作为 Ag HNP 的边长 (L 1 ) 等于截断长度 l 2 =L /3。为了进一步研究截断和错位的影响,错位比为 R 的 Ag HNP 二聚体 1 =l 1/L 1 ,范围从 0 到 3,被模拟。

错位截断银纳米棱柱二聚体的有限元方法

使用 COMSOL Multiphysics 的 FEM 方法研究错位长度对 LSPR 边到边 Ag TNP 二聚体的影响。 Ag 的相对介电常数由 Drude 模型获得,ε (ω ) =ε ∞ − ω p 2 /[ω (ω + )],其中 ε ∞ =3.7 为无穷大频率,ω p =1.38 × 10 16 是体等离子体频率,γ =3.72 × 10 13 是电子的振荡阻尼[27]。

Ag TNP 二聚体以 x-y 为模型 z 处的平面 =0 与空气 (n =1) 围绕它。在二聚体周围使用空气是为了简化计算过程。入射光沿 y 偏振 -axis,沿 z 正常定向 -Ag TNP 表面上的轴。波长的调谐在 λ 之间完成 =600 纳米至 λ =1100 纳米,步长为 4 纳米。

结果与讨论

Ag TNP 二聚体的消光截面 (ECS) 强度分布图显示波长和 R 之间的变化 首先计算以研究未对准长度对 LSPR 的影响。图 2 显示了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强度分布彩色图。如图 2 所示,带有 R 的 Ag TNP 二聚体 =0 显示两个强度相等的峰。当 R 等于 1,标记为峰值 1 的较短波长峰值很强,并显示出蓝移效应。对于标记为峰值 2 的较长波长,强度降低并显示蓝移效应。作为 R 从 0 增加到 1,峰值 1 的谐振波长开始减小,然后略微稳定。同时,其强度逐渐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当 R 从 0 变为 1/8。这是因为高阶 LSPR 模式的消失。峰2的共振波长先增大后减小,但强度始终减小。

<图片>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光谱。 作为 R 函数的 ECS 强度分布图 和波长。 b ECS 共振波长(暗散射线 ) 和强度(红色短虚线 ) 光谱与 R . 广场三角线 分别显示峰1和峰2

图 2a 中的峰 1 进一步增强为 R 从 1 增加到 1.5,其谐振波长保持不变。此外,峰值 2 不断减小直至消失,而其谐振波长始终减小。作为 R 达到 1.5,双峰退化为单峰,其共振波长等于 Ag TNP 单体的共振波长。当 R 大于 1,Ag TNPs 之间的 LSPR 耦合相互作用非常弱。在图 2b 中,当 R 时,峰 2 在 ECS 光谱中起主导作用 <0.5(蓝色区域)而当 R 时,峰 1 占主导地位> 0.5(黄色区域)。因此,可以通过调节二聚体的错位长度来打开或关闭两个峰。

不同R值下Ag TNP二聚体的电场分布 如图 3 所示。Ag TNP 二聚体的几何构型随着 R 而变化 从 0 到 1.5 不等。当 R 等于 0,Ag TNP 二聚体具有边缘到边缘的几何形状。作为 R 达到 1,配置变为尖端到尖端的几何形状,并且作为 R 进一步增加,配置会变成异常的尖端几何形状。在图 3a 中,增强的电场集中在间隙的中心和两端,因此对于 R =0,峰 1 为高阶 LSPR 模式。当 R 大于 0,高阶 LSPR 模式消失,二聚体的结构对称性被破坏。然后峰 1 可归因于图 3b-d 所示二聚体中 Ag 截断纳米棱柱之间的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反对称模式。电场主要分布在远离 Ag TNP 二聚体间隙的横向尖端周围。当 R 足够大,二聚体中 Ag TNP 的电场分布与 Ag TNP 单体的电场分布相似,如图 3h 所示。图 3e-g 显示峰 2 可归因于二聚体中 Ag 截断纳米棱柱之间的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对称模式。增强的电场主要集中在间隙中。结果表明,通过调节二聚体中 Ag TNPs 之间的 LSPR 耦合相互作用,可以打开或关闭两个峰。当 R 等于 0,两个峰的 Ag TNP 二聚体在间隙中具有巨大的增强电场(高于 900 V/m)。 Ag TNP二聚体周围电场的增强效应随着R而减弱 增加。这意味着错位效应会削弱 Ag TNP 二聚体的热点效应,如果 R 增加,增强的电场分布将从间隙转移到二聚体中Ag TNP的横向尖端。

<图片>

Ag TNP 二聚体和单体的计算电场分布。图像取自 z 处 Ag TNP 二聚体的横截面 x-y 上的 =0 飞机。面板ag 对应于图 2a 中标记的点 A-G。峰值 1:a R =0; b R =0.5,B; c R =1; d R =1.5。峰值 2:e R =0, f R =0.5, g R =1.h 单体

为了研究截断对转换的影响,模拟了截断长度依赖的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共振波长和强度光谱,如图 4 所示(对于 R =0, 1)。当截断长度l 2 是 43.3 纳米和 L =130 nm,Ag TNP 变成 Ag HNP。如图 4a 所示,峰 1 从最初的强状态突然下降,然后稳定在弱状态,如 lR 时增加 2 =0. 这是因为高阶 LSPR 模式对应于相同 R 处的峰值 1 随着间隙长度的减少,间隙中不再存在值(即,作为 l 2 增加)。随着截断长度的增加,峰 1 的起源从高阶 LSPR 模式变为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反对称模式。当 R 等于 0 或 1,如图 4 所示,两个峰值的谐振波长始终减小。如图 4b 所示,峰值 2 随着 l 逐渐消失 2 增加到特定值,双峰退化为单峰。类似地,这是由于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对称模式随着两个 Ag TNP 之间的间隔增加而减弱(即,随着 l 2 增加)。这意味着Ag TNP二聚体的开关效应可以通过改变源于Ag易氧化特性的截断长度来灵活调节。

<图片>

带有 l 的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光谱 2 从 0 到 43.3 nm。 R =0; b R =1. 暗散射红色短点线 分别显示共振波长和强度光谱。 广场三角线 分别显示峰1和峰2

当截断长度增加到临界值时,二聚体中的 Ag TNP 转变为 Ag HNP。 Ag HNP的边长L 1 是 43.3 纳米。图 5 显示了 Ag HNP 二聚体与 R 的 ECS 强度分布图 1 和波长。此处,入射光的波长范围为 500 到 900 nm。对于 Ag HNP 边缘到边缘二聚体,错位长度的变化 (l 1) 也引起其ECS谱中两个峰的变化。随着错位率R的增加 1 =l 1/L 1 ,Ag HNP边缘到边缘二聚体的开关效应比Ag TNP二聚体更显着。源自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对称模式的峰 2 在 ECS 光谱中迅速消失,两个 Ag HNP 相互远离 (R 1> 1) 如图 5 所示。峰 1 源自 Ag HNP 之间 LSPR 耦合相互作用的反对称模式,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Ag HNP二聚体的峰2与峰1的强度比明显大于Ag TNP二聚体的强度比。与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光谱相比,Ag HNP 二聚体具有单峰配置,也可以通过改变错位长度来切换。这进一步证明了截断长度不同的Ag NP边缘到边缘二聚体具有错位相关的转换效应。

<图片>

Ag HNP 二聚体的 ECS 光谱。 ECS 强度分布图与 R 1 和波长。 b 两个峰的共振波长光谱

结论

总之,已使用 FEM 研究了 Ag TNP 未对齐的边缘到边缘二聚体的 LSPR 效应。 Ag TNP 二聚体的 ECS 光谱具有两个峰,可以通过调节错位长度来打开或关闭。当 R 小于 0.5,较长波长的峰在 ECS 光谱中起突出作用。作为 R 增长大于 0.5,较短的波长峰值占主导地位。由于截断效应,两个峰的共振波长可以通过改变截断长度来灵活调制。当截断长度增加到特定值时,Ag TNP 转化为 Ag HNP。双峰退化为单峰,Ag HNP 二聚体的峰也可以通过改变错位长度来切换。计算结果表明,Ag TNP 未对齐的边缘到边缘二聚体为有前景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纳米开关、多通道可调生物传感器、其他纳米器件等铺平了道路。

缩写

ECS:

消光截面

有限元:

有限元法

G

间隙长度

HNP:

六边形纳米片

L

边长

l 1 :

错位长度

l 2:

截断长度

LSPR:

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NP:

纳米棱镜

R

错位率

T

厚度

TNP:

截短的纳米棱镜


纳米材料

  1. 简单串联共振
  2. 基于局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金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诊断人类布鲁氏菌病,介绍一种快速且经济的方法
  3. 表面对纳米通道中石油运输的影响:分子动力学研究
  4. 使用改良的自由表面静电纺丝高通量制造优质纳米纤维
  5. 横向电子聚焦中自旋分裂峰的温度依赖性
  6. Ti 掺杂的 MgAl2O4 纳米磷光体表面缺陷
  7. 超材料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和磁偶极子共振的耦合效应
  8. 基于介电纳米棱镜的等离子体传感器
  9. 基于 Epsilon 近零氧化铟锡的对极化不敏感的表面等离子体极化电吸收调制器
  10. 石墨烯上金属纳米粒子中的电磁场再分布
  11. Au/Ru(0001) 表面的细微纳米结构
  12. 带有 V 形槽腔的通道等离子体纳米线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