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应用的 FeCl3 插层石墨烯和 WS2 薄膜的透射特性
摘要
时间分辨太赫兹光谱已成为专注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常用方法。然而,寻找适用于这些系统的材料的问题仍然是相关的。合适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二维材料。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具有三氯化铁 FeCl3 掺杂剂的独特石墨烯基结构在玻璃、蓝宝石和 Kapton 聚酰亚胺薄膜基板上的传输特性,以前没有在上述近红外和太赫兹范围内的问题框架内进行研究。我们还展示了由转移到聚酰亚胺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基板上的液晶溶液制成的二硫化钨 WS2 薄膜的特性。杂质的引入、结构尺寸的选择以及对改性 2D 层状材料使用合适的基板可以控制太赫兹和红外范围内样品的传输,这可用于创建有效的太赫兹调制器和组件光谱系统。
介绍
基于飞秒近红外激光的太赫兹时域宽带光谱领域因其在无损控制[1]、生物医学[2]、安全系统、宽带通信[3]和其他 [4]。尽管该技术在工业和科学项目中的应用和观察使用前景广阔,但仍然明显缺乏用于产生、检测、过滤和调制太赫兹辐射的有效材料。适用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 (THz-TDS) 的固体材料可分为几类:非线性和半导体晶体、有机晶体和超材料、复合材料和二维材料。二维材料由于其紧凑的尺寸以及通过修改层的数量和组成以及基板类型来控制性能的额外可能性而提供了有希望的解决方案。
可剥离以提取单个层的层状材料主要可分为三类 [5]: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硫属化物和氧化物。石墨烯 [6-8]、二硫化钼 (MoS2) [9, 10]、硒化铋 Bi2Se3 [11]、二硒化钨 (WSe2) [12]、二硫化钨 (WS2) [13] 以及基于层状异质结构组合的不同器件多种单独的 2D 材料 [14-16] 已经被证明在太赫兹频率范围内展示了独特而令人兴奋的特性。应该提到的是,对于 THz-TDS 而言,在室温下稳定的材料更合适,因为这些材料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整个系统的额外操作要求。石墨烯已被广泛用于 THz-TDS 系统的不同组成部分,特别是作为检测器 [17]、偏振器 [6]、调制器 [18, 19] 和波导 [20] 以及作为高次谐波产生介质 [21, 22] .分层 WS2 也被证明是一种太赫兹发生器 [23, 24],作为基于单个纳米片 [25] 或液体剥离的多层纳米片 [13] 的调制器,以及作为磁调谐调制器 [26, 27]。
通常,二维材料被转移到基板上,然后支撑在基板上。由于激光诱导产生和检测用于 THz-TDS 系统;因此,除了二维材料的特性之外,还应该在红外和宽带太赫兹范围内研究衬底的特性。在近红外和宽 THz 频率范围内具有高透明度的基板材料是可取的。硅、高密度聚乙烯、聚四氟乙烯 (Teflon)、环烯烃共聚物 (Topas)、聚酰亚胺 (Kapton)、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 等材料 [28] 通常用于 THz-TDS,因为它们满足透明度要求.然而,每个基板对支撑在其上的 2D 材料的特性都有独特的影响 [29]。衬底和二维材料对器件整体性能的影响是内在耦合的。此外,界面区域的特定地形会显着影响性能。因此,在研究二维材料结合不同基材的新构象时,应综合考虑整体效应。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展示了在玻璃、蓝宝石和 Kapton 聚酰亚胺薄膜基板上插入 FeCl3 掺杂剂 [30] 的独特石墨烯基结构的透射特性。这种材料以前没有在 NIR 和 THz (0.1 – 2 THz) 范围内就上述问题进行过研究。我们还展示了由液晶 (LC) 溶液制成的 WS2 薄膜的特性,这些溶液在相同的电磁范围内转移到 Kapton 和 PET 基材上。研究表明,掺杂杂质的引入、结构尺寸的选择以及二维层状材料的合适衬底的使用,使得人们可以控制太赫兹和近红外范围内样品的透射率,然后可用于为未来的太赫兹光谱系统创建有效的调制器和组件。
实验方法
样品制作
图 1a 说明了本文中讨论的不同分层样品的结构。基于石墨烯的样品(单层-SLG;少层-FLG,5-6 个原子层;和多层石墨烯-MLG,50-60 个原子层)使用化学蒸气在金属(铜或镍)催化剂上合成沉积 (CVD) 系统和甲烷作为碳源。 FLG 和 MLG 样品然后在 CVD 系统中使用氯化铁 (FeCl3) 蒸汽插入(分别给出样品表示为 i-FLG 和 i-MLG),使用三区炉内的既定工艺 [30-32]。将嵌入的样品转移到厚度分别为 1 毫米、0.8 毫米和 0.125 毫米的玻璃、蓝宝石和聚酰亚胺基板上。为了实现转移,首先将嵌入的石墨烯涂上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然后使用浓氯化铁溶液蚀刻金属催化剂,仅在 PMMA 上留下嵌入的石墨烯。然后将其转移到所需的基材上,并通过溶解在丙酮中去除 PMMA。由此产生的插入样品已在以前的工作中广泛表征 [30, 31, 33-42]。特别是,插入样品的高分辨率扫描电子显微镜显示在 [41] 中。样品的进一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图像显示在附加文件1:图S1中。
<图片> 结果和讨论
拉曼光谱可用于确定二维材料的层数、层的排列顺序、取向、掺杂、变形和其他特性[50]。获取玻璃上基于石墨烯的样品的拉曼光谱(图 2a)并分析主要特征拉曼模式(附加文件 1:表 S1)。如图 2a 所示,对于玻璃上的各种石墨烯(SLG、FLG、MLG),G 的位置 峰值在 1582–1591 cm
−1
范围内略有变化 .而 2D 与 MLG 相比,SLG 的峰值位置经历了显着的 41 cm
-1
升档。结合 G 的位置 和 2D 峰值,强度比I 2D / 我 G 由所用石墨烯样品的层数和高质量决定。在玻璃上的 SLG、FLG 和 i-FLG 在 1100 cm 附近观察到额外的峰
-1
.事实上,这种行为是由于玻璃基板对这些石墨烯样品的更薄、透明结构的影响增加。各种基板上基于石墨烯的样品的拉曼光谱如图 2b 所示并进行了分析(附加文件 1:表 S2)。典型的石墨烯G 和 2D 在 Kapton (1579, 2721 cm
−1
) 和玻璃 (1582, 2721 cm
−1
) 基板,分别。底物的影响导致主要光谱特征向更高波数移动 [51, 52]。同时,2D 峰值 (2703 cm
−1
) 和 G 的分裂 峰值 (1585, 1612, 1625 cm
−1
) 在蓝宝石上观察到几层插层石墨烯。 G的附加振动模式 峰值源于从 FeCl3 到石墨烯的电荷转移,导致 G 的上移 带(图 2c)。 G 的变化 -带至G 1 =1612 厘米
−1
是石墨烯片的标志,只有一个相邻的 FeCl3 层,向 G 的转变 2 =1625 厘米
−1
表征夹在两个 FeCl3 层之间的石墨烯片,而随机分布的 FeCl3 掺杂剂、杂质或表面电荷会产生 G 0 峰的拉曼位移在 G 之间变化 在原始石墨烯和 G 1 [30, 53]。 2D 这些样品的峰值为 18 cm
−1
降档。这种变化是由较少数量的石墨烯层、它们的结构和嵌入剂的影响引起的。强度比I 2D / 我 G 发现样品的 0.8(聚酰亚胺和玻璃上的 MLG)和 1.4(蓝宝石上的 i-FLG)。所有分析的石墨烯样品都没有 D 峰的证据,表明 sp
2
的高质量和稳定性 -混合碳排列。 D 的弱外观 由于嵌入后发生的结构或边缘缺陷,可以观察到蓝宝石上 i-FLG 的峰值(图 2b)。因此,底物对不同性质石墨烯的结构特征没有显着影响。
<图片> 结论
总之,展示了基于石墨烯和二硫化钨的二维层状材料在近红外和太赫兹范围内的传输特性。观察到在玻璃、蓝宝石和 Kapton 聚酰亚胺基板以及由转移到 Kapton 和 PET 基板的液晶溶液制成的 WS2 薄膜上插入 FeCl3 掺杂剂的独特石墨烯基结构。杂质的引入、嵌入、结构尺寸的选择以及用于改性 2D 层状材料的适当基板的使用允许人们控制太赫兹和红外范围内样品的透射率,这可用于创建有效的调制器和太赫兹光谱系统的组件。这项工作代表了未来研究的面向应用的成果,将专注于太赫兹时域光谱系统的新设备。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本研究中使用和分析的数据集可向相应作者索取合理要求。
缩写
- 原子力显微镜:
-
原子力显微镜
- CVD:
-
化学气相沉积
- EO:
-
光电
- FLG:
-
少层石墨烯
- i-FLG:
-
插层几层石墨烯
- i-MLG:
-
插层多层石墨烯
- i-SLG:
-
插层单层石墨烯
- 国际音标:
-
异丙醇
- LC:
-
液晶
- MLG:
-
多层石墨烯
- PET:
-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 PMMA: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SEM:
-
扫描电镜
- SLG:
-
单层石墨烯
- THz-TDS:
-
太赫兹时域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