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materials >> 纳米材料

DNA 四面体递送增强多柔比星诱导的 HT-29 结肠癌细胞凋亡

摘要

DNA四面体(DNA tetra)作为一种具有可修饰性和适当生物相容性优势的纳米级药物载体,有望提高非靶向抗癌药物的抑制效率。在这项研究中,阿霉素 (Dox) 通过点击化学组装到叶酸修饰的 DNA tetra 上,以制备靶向抗肿瘤剂。通过荧光成像测量细胞摄取效率。通过MTT法、细胞增殖曲线、蛋白质印迹和流式细胞术评估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细胞毒性、抑制效率和相应机制。 DNA tetra 没有诱导细胞毒性,但由于DNA tetra 促进细胞膜穿透,细胞摄取率明显增加。因此,叶酸-DNA tetra-Dox 随着细胞凋亡水平的增加显着提高了抗肿瘤效率。具体来说,100 μM 是有效浓度,诱导细胞凋亡需要 6 小时的潜伏期。综上所述,纳米DNA四面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Dox递送系统,并相应提高了抗癌效率。

背景

多柔比星(Dox)是应用最广泛的抗肿瘤药物之一,大量临床研究表明,多柔比星通过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可以显着阻碍肿瘤细胞在各种细胞生长周期中的生长[1, 2]。以往的研究表明,肿瘤细胞的增殖在G1期被有效阻断,转移也被一定浓度的Dox抑制[3]。此外,与其他抗癌药物相比,可以在相对较小的剂量下实现有效抑制[4]。然而,由于缺乏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靶向以及对DNA和RNA的非选择性抑制,Dox通常会引起副作用,严重限制了临床应用[5, 6]。同时,低细胞摄取能力减少了肿瘤细胞中Dox的积累[7]。因此,应开发一种高效的Dox递送系统,使Dox具有更特异性和更有效的靶向性,更易于封装,并具有良好的摄入能力和生物相容性。

纳米药物载体,如脂质体和无机纳米粒子,可以促进 Dox 穿透肿瘤细胞膜,提高靶向效率[8]。尽管如此,由于靶向性相对较差,基于脂质体的递送并不能减少对正常细胞的副作用;同时,无机载体,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体内不能完全生物降解,阻碍了进一步的药物吸收过程并带来潜在的生物毒性。对于这些功能性递送系统,制备的复杂性、纳米颗粒结构的不均匀性和低封装效率阻碍了临床扩展 [9,10,11]。作为一种具有优异药物递送性能的纳米级药物载体,基于 DNA 的结构,如 DNA 四面体(DNA tetra),可以通过避免带负电的 DNA 与质膜之间的不相容性而穿透膜 [12,13, 14,15,16,17]。药物和靶向分子都可以共价连接到 DNA 四面体上。此外,DNA四面体序列的易吸收和生物降解避免了长时间保留。富含鸟嘌呤的适体药物,如 AS1411,已成功递送到 A549 肿瘤细胞中,并作为靶向剂和抑制剂发挥作用 [18]。免疫调节因子,如 CpG 和 siRNA,也可以通过 DNA tetra 载体递送至肿瘤细胞以调节免疫反应 [19]。 DNA tetra具有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靶向可调等优点,显示出生物安全性和Dox递送潜力。

在这项研究中,设计、合成和表征了 DNA 四面体的功能颗粒,其中 DOX 作为抗癌药物,叶酸作为特异性识别分子 [20]。考虑到细胞膜表面的叶酸受体显着上调,对结肠癌细胞的抗癌效率进行了评估。具体而言,测定了HT-29细胞系的细胞摄取水平、Dox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度和对细胞增殖的抑制。

方法

摄政和装备

DNA寡核苷酸链购自中国大连的TAKARA。 Dulbecco 改良的 Eagle 培养基 (DMEM) 和胎牛血清购自美国纽约的 Gibco。青霉素和链霉素购自中国上海的 Beyotime biotechnology。叶酸、阿霉素、3-(4,5-二甲基-2-噻唑基)-2,5-二苯基-2-H 溴化四唑 (MTT) 和琼脂糖购自美国密苏里州的 Sigma-Aldrich。所有抗体均购自中国上海的 Abcam 公司。其他试剂购自中国上海国药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Thermo Evolution 201)和恒温培养箱购自美国赛默飞世尔;离心机(GT10-1)购自北京时代北力离心机有限公司;荧光分光光度计(UV-1800)购自岛津制作所。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Visitech)购自徕卡公司;聚合酶链反应仪(PCR,T100)、蛋白电泳仪、核酸电泳仪购自Bio-Rad公司;动态光粒度仪购自贝克曼公司; 96孔或24孔细胞培养板购自道康宁公司。 C18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HPLC,Agilent 1200)购自安捷伦科技公司。

将人结肠癌细胞系 HT-29 维持在补充有 10% 胎牛血清、100 U/mL 青霉素和 100 μg/mL 链霉素的 DMEM 中,在含有 95% 空气和 5% 二氧化碳的潮湿气氛中,温度为 37°C .

DNA四面体的合成与纯化

在这项研究中,合成遵循图 1 中的示意性程序,DNA 四面体的单链 DNA (ssDNA) 序列也在图 1 中提供。具体而言,将每个ssDNA溶解在0.5×TE缓冲液中,并通过紫外分光光度计在260 nm处测定DNA的相应光密度(OD)值。补充额外的 TE 缓冲液以制备相同浓度的四个链。 100 μL 中 1 μM 的四种 ssDNA 的混合比例为 1:1:1:1。反应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机器中进行,循环条件为:95°C,10 分钟,自然冷却至 4°C。所有单链 DNA 均通过 HPLC 纯化,260 nm 作为特征吸收峰。在HPLC谱中,DNA tetra的峰时间比单链的峰时间快,在相应的时间点收集到产物。

<图片>

叶酸-DNA tetra-Dox、DNA tetra-Dox 和叶酸-DNA tetra 的示意图。提供了DNA四面体的单链DNA序列。描述了靶向肿瘤细胞、穿透细胞膜、插入DNA的过程

叶酸-DNA tetra-Dox 的合成和表征

Dox 和叶酸的游离氢基团用叠氮基团修饰,然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与 ssDNA 的 3'-OH 偶联 [21]。当添加不同数量的官能团标记 ssDNA 时,官能团的比例可以通过侧链的特定杂交进行化学计量控制。合成叶酸-DNA四面体时,将叶酸与DNA四面体的摩尔比设为1:1。 DNA tetra-Dox 的合成中,Dox 与DNA 四面体的摩尔比设为4:1。合成叶酸-DNA tetra-Dox时,叶酸、DNA四面体和Dox的摩尔比分别设为1:1:3。所有合成均在 37°C 下以微摩尔水平进行,然后在 4°C 下储存 [22]。

在本研究中,该系列 DNA tetra 复合物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AGE) 与 8% 分离凝胶 (39% Acr-Bis) 进行表征,以检查纯度和相对分子大小。样品由不同的 DNA 四结构体和 6x 上样缓冲液组成,混合比例为 2:1。样品在 110 V 凝胶电泳 90 分钟后进行染色和分析。为了找出粒径的差异,还使用动态光散射 (DLS) 仪器对 DNA tetra 样品进行了动态光扫描。

DNA 四促进细胞摄取

对于本研究中设计的不同偶联结构,通过比较 HT-29 细胞的摄取率来计算药物递送效率。利用 Dox 的特征荧光光谱(即 470 nm 的激发光和 590 nm 的发射光)评估和量化细胞摄取效率。 HT-29 细胞在 2 × 10 5 /mL 接种在 24 孔板中并培养 24 小时。将细胞与 10 μM 的各种 DNA 四结构体再孵育 24 小时。然后弃去培养基,用PBS漂洗细胞3次。细胞固定时,立即加入4%多聚甲醛,室温共孵育30分钟,再次用PBS漂洗细胞3次。最后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24孔板,比较基于发射光强度的细胞摄取效率。

细胞毒性和抗癌效率

使用 MTT 测定法评估细胞毒性和抗癌效率,其中 DMSO 中的 MTT 与细胞内琥珀酸脱氢酶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HT-29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培养24 h。

对于 DNA tetra 作为药物载体的细胞毒性,加入含有 0–100 μM 浓度的 DNA tetra 结构的培养基,再孵育 24 或 48 小时。然后,将 100 μL MTT 溶液 (5 mg/mL) 添加到每个孔中,并将混合物在 37°C 下孵育 4 小时。然后除去液体,将细胞裂解并用 200 μL DMSO 溶解。通过 Microreader 在 570 nm 处测量上清液的吸光度。未处理的HT-29样品作为对照组。

对于与叶酸或Dox偶联的DNA四面体,一方面的研究重点是稳定性、生物安全性和抑制效率;另一方面,还探讨了 DNA tetra-Dox 的 Dox 是否具有与以前相当的抗肿瘤特性。因此,评估了 DNA 四复合物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效率。分别为 100 μM 的复合物与 HT-29 细胞一起温育。每 6 小时收集一次细胞样品,然后通过 MTT 法检测以评估潜伏期的影响。特别关注结构变异导致的抗癌效率差异。此外,通过 MTT 测定评估了 0-200 μM 叶酸-DNA tetra-Dox 处理后浓度对 HT-29 抑制的影响。

Western Blot 和流式细胞术

为了表征由 DNA tetra 递送促进的 Dox 诱导的细胞凋亡,使用热解液加热和裂解处理细胞的蛋白质样品,在 100 V 恒流条件下通过 12% SDS-PAGE 分析以分离样品,然后印迹到 0.22 微米直径的 PVDF 膜上 1 小时。样品用脱脂牛奶封闭 1 小时。 PBST 洗涤 3 次后,用兔抗 caspase-3 孵育过夜。然后,用山羊抗兔 IgG 二抗探测样品 1 小时,然后用 PBST 洗涤并通过 Bio-Rad 蛋白质成像系统成像。进一步选择GAPDH作为内参蛋白,因为它在细胞中稳定表达。

流式细胞术进一步用于通过 MTT 测定在选定的浓度和时间点量化细胞凋亡水平。 HT-29细胞与抑制剂孵育一段时间后,采用Annexin V-PI双染法定量流式细胞仪检测。

细胞增殖定量

细胞计数方法用于量化细胞增殖随时间的变化。具体来说,用100 μM的叶酸-DNA tetra-Dox处理一段时间后,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细胞30 s,然后加入等体积的完全培养基终止反应。在 1000 rpm 离心 3 分钟后丢弃上清液,并用完全培养基重新悬浮细胞。用细胞计数板在光学显微镜下记录各检测点的细胞数,绘制细胞增殖曲线。

统计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差异的显着性是使用学生的 t 检验(双尾;两个样本等方差)。 P <0.05 表示不同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结果

叶酸-DNA tetra-Dox 的制备

在具体的合成过程中,Dox与DNA四面体按不同比例混合,完成Dox的加载和组装(w =543.52) 和叶酸 (w =441.4)。如图 2a 所示,由于 Dox 和叶酸是分子量相对较低且相似的单体,四面体中的 DNA 和具有一个功能分子的缀合物具有大致相当的分子量。然而,Dox 或叶酸与四面体的所有四个 DNA 顶点组装使 DNA tetra 的分子大小明显增加。如图 2b 所示,大部分 DNA 四面体单体尺寸小于 15 nm。随着偶联基团的增加,DNA tetra 的对称结构被破坏,化合物的粒径介质显着增加。特别是叶酸-DNA tetra-Dox 的尺寸扩展将介质直径扩展到20 nm。

<图片>

具有不同成分的 DNA tetra 的表征。 从左到右:DNA 阶梯、DNA tetra、叶酸-DNA tetra、叶酸-DNA tetra-Dox 和 DNA tetra-Dox 在 8% SDS-PAGE 中成像。 b 动态光散射检测DNA tetra、叶酸-DNA tetra、叶酸-DNA tetra-Dox、DNA tetra-Dox 的粒径分布

药物递送效率

与不同的DNA四结构体孵育24 h后,用荧光成像评估Dox的胞内效率,其中胞内红色荧光为Dox的特征荧光;因此,DNA tetra 培养的细胞没有表现出任何荧光信号,如图3a 所示,叶酸-DNA tetra-Dox 和DNA tetra-Dox 复合物培养的细胞的红色信号明显高于Dox,这意味着DNA tetra 导致Dox 的细胞摄取效率显着提高,促进了膜的渗透,以及Dox 与DNA tetra 结合物的细胞内稳定性。

<图片>

HT-29 细胞与不同复合物孵育 24 小时后的摄取效率。 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红色是 Dox 的荧光激发光,比例尺 =10 μm)。 b 细胞荧光强度。 **P <0.05 与 DNA tetra 组相比

荧光强度的进一步定量分析(图 3b)证明了视觉发现,叶酸-DNA tetra-Dox 和 DNA tetra-Dox 复合物之间没有显着差异(P <0.05)。药物和细胞共孵育的方法阻碍了叶酸靶向能力的完全展现。相对较高的浓度证实了叶酸受体的特异性识别,理论上在复杂循环系统的体内应用中更为明显。总之,DNA tetra 传递保证了Dox 的抗癌效率。

细胞毒性和抗癌效率

首先,HT-29 细胞与不同浓度的 DNA tetra 共孵育的活力使用 MTT 测定进行了检查。 DNA tetra 处理在 HT-29 细胞中以 0-100 μM 处理 24 和 48 小时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图 4a)。因此,纳米尺寸的DNA四面体提供了一个生物安全的药物载体平台。

<图片>

Dox 复合物和 DNA tetra 对 HT-29 细胞的细胞毒性和抗肿瘤效率。 HT-29 细胞与不同浓度的 DNA tetra 孵育 24 或 48 小时的活力。 b Dox 复合物在 100 μM 时的抗肿瘤效率。 c HT-29 细胞与不同浓度的叶酸-DNA tetra-Dox 孵育 24 或 48 小时后的存活率

其次,由于 Dox 递送效率的差异,叶酸-DNA tetra-Dox 和 DNA tetra-Dox 在 48 小时内表现出更显着的抑制效率(图 4b)。由于缺乏有效的抗癌成分,DNA 四叶酸在 48 小时共孵育期间导致存活率的降低可以忽略不计(<10%)。由于 Dox 不能客观地穿透细胞膜,Dox 引起的细胞活力下降小于其他组。特别是叶酸-DNA tetra-Dox 在孵育后 6 h 表现出更早、更显着的下降,证明叶酸靶向帮助药物定位在膜上,使 Dox 起效更及时。相比之下,DNA tetra-Dox 在孵育后 12 小时开始明显起效,表明靶向组的重要性。

此外,用 0-200 μM 的叶酸-DNA tetra-Dox 处理 HT-29 细胞以检测有效浓度(图 4c)。 HT-29 细胞的细胞活力随着复合物浓度 (0-100 μM) 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但 100 和 200 μM 的浓度之间没有显着差异,表明叶酸-DNA 四- Dox,其中 100 μM 可被视为抗肿瘤作用的有效浓度。此外,10、20 和 50 μM 组的细胞活力从 24 小时到 48 小时显着变化,表明孵育时间也是影响基于叶酸-DNA tetra-Dox 的抗癌效率的一个因素。

叶酸-DNA tetra-Dox 诱导的细胞凋亡

因此,基于蛋白质印迹分析(图 5a),叶酸-DNA tetra-Dox 和 DNA tetra-Dox 诱导的 caspase-3 表达显着增加,证明细胞凋亡是 Dox-诱导细胞死亡。

<图片>

不同复合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相关caspase-3的表达(a ) 和 HT-29 细胞与 DNA tetra、Dox、DNA tetra-Dox 和叶酸-DNA tetra-Dox 孵育后的流式细胞术 (be )

流式细胞术(图 5b-e)进一步证明,与 100 μM 的叶酸-DNA tetra-Dox 孵育 6 小时可诱导 68.7% 的细胞凋亡。同时,同样培养条件下,Dox和DNA tetra-Dox诱导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8%和60.5%。

抑制细胞增殖

根据 MTT 分析,100 μM 是诱导细胞凋亡的有效浓度,并在细胞增殖实验中选择。如细胞增殖曲线所示(图6),由于细胞摄取过程耗时,在共培养早期并未完全显示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与叶酸-DNA tetra-Dox 孵育 6 小时以上后出现显着抑制作用,证明 DNA tetra-enhanced 内吞作用的存在。同时,6 h 是与图 4b 中检测到的有效时间段的比较时间段。

<图片>

100 μM 叶酸-DNA tetra-Dox 孵育不同时间对细胞增殖的抑制

讨论

点击化学反应作为DNA修饰的常用手段,具有反应效率高、控制良好、操作简便等优点[21]。显示单一品牌的电泳图(图2a),表明通过点击化学反应共价偶联获得了高纯度的产品。 Dox 的荧光特性使其在体外和体内均可追踪;同时,肿瘤细胞内的荧光间接证明了叶酸-DNA tetra-Dox在穿透细胞膜过程中的稳定性。因此,叶酸-DNA tetra-Dox具有良好的生物医学应用能力和稳定性。

DNA tetra 具有将药物输送到细胞中的能力。本研究中使用的所有 DNA 序列均未针对任何遗传信息进行编码。因此,在所有检查中都没有报告对基因表达和细胞代谢的副作用。同时,由于肿瘤细胞表面叶酸受体的高表达,因此选择叶酸作为给药系统的特异性靶向分子,以提高DNA tetra复合物的摄取效率。然而,在DNA tetra浓度较高的情况下,叶酸受体靶向的优势在体外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因此,对于体内应用,叶酸具有提高复杂循环系统靶向效率的潜力。

目前,抗癌药物通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副作用,因此提高肿瘤细胞靶向能力和递送效率的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23,24,25]。以往的研究表明,DNA四面体携带药物的能力是基于其良好的相容性。 DNA四面体是一种具有良好修饰和适当生物相容性的人工容器。本研究中,Dox、叶酸与DNA四面体的成功偶联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抑制效果,并导致HT-29细胞明显凋亡。由于DNA tetra可以被修饰并与药物和靶向分子偶联,实现了肿瘤细胞局部药物浓度的富集。以上结果证明了DNA tetra递送对肿瘤细胞的良好识别和相应增强的抑制作用,该纳米级药物递送系统可以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结论

作为一种新开发的药物递送策略,纳米尺寸的DNA结构具有成本低、稳定性高、合成可行性高等优点;同时,由于缺乏外源性免疫活性,它是生物安全的。 DNA四面体偶联策略促进了Dox的靶向递送,提高了Dox对结肠癌细胞的抗癌效率,为药物设计提供了有希望的启示和思路。


纳米材料

  1. 3D-DNA 纳米结构
  2. 高效石墨烯太阳能电池
  3. 太阳能电池的纳米异质结
  4. 用于灵敏快速检测卵巢癌细胞的柔性石墨烯生物传感器的演示
  5. 用于癌症应用的基于细胞的药物递送
  6. 纳米技术灭活癌症干细胞
  7. 青蒿琥酯的纳米颗粒递送通过激活线粒体介导的细胞凋亡来增强抗肿瘤效率
  8. 基于纳米脂质体的双重给药系统的理化特性研究
  9. 基于紫杉醇的靶向脂质纳米颗粒的抗增殖和细胞凋亡触发潜力,通过转铁蛋白受体增强细胞内化——白血病细胞研究
  10. 石胆酸修饰的金纳米粒子对肝癌细胞的凋亡作用
  11. 具有疏水修饰的普鲁兰多糖纳米颗粒的米托蒽醌新型递送抑制膀胱癌细胞以及纳米药物大小对抑制效率的影响
  12. 氨基末端 HBP 修饰的 rGO 的光热/pH 双响应给药系统和肿瘤细胞的化学光热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