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 InAs/InGaAs/GaAs 量子点异质结构光电压的双极效应:光敏器件的表征和设计解决方案
摘要
与假晶(常规)InAs/GaAs 量子点 (QD) 结构相比,研究了 GaAs 衬底和附近层对垂直变质 InAs/InGaAs 光电压的双极效应。变质和假晶结构都是通过分子束外延生长的,在生长的 n 处使用底部接触 + - 缓冲器或 GaAs 衬底。与 QD、润湿层和缓冲液相关的特征已在两种缓冲液接触结构的光电光谱中确定,而基底接触样品的光谱显示出归因于 EL2 缺陷中心的额外起始。与基板接触的样品表现出双极光电压;这被认为是由于与 QD 相关的组件与其覆层与基板相关的缺陷和最深生长层之间的竞争而发生的。在缓冲液接触结构的光谱中没有发现直接的底物效应。然而,n 的显着负面影响 + 在 InAs/InGaAs 结构中观察到光电压和光电导信号上的 -GaAs 缓冲层。分析获得的结果和进行的计算,我们已经能够为变质 QD 结构的设计提供见解,这对于开发新型高效光子器件很有用。
背景
在过去的 20 年里,由于光敏性、制造的简便性和低成本、光谱可调性以及寿命短的高效发射,含有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复合材料在光子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2,3,4,5 ]。 In(Ga)As 量子点 (QD) 异质结构是一类重要的红外敏感纳米结构,已广泛应用于各种光子器件,如激光器 [2, 6]、单光子源 [7, 8]、光电探测器 [9,10,11,12,13] 和太阳能电池 [14,15,16]。许多研究致力于改善这种光敏器件的光电特性。例如,可以通过中间带隙[17, 18]或多激子产生[19, 20]的激发来扩展光敏范围,从而使基于QD的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理论上可以超过单个的限制。 -带隙太阳能电池[21]。应变平衡 [22] 和错配管理技术 [23] 以及热退火 [24] 等方法用于减少这些结构中的应变、操作工作范围 [25] 以及增加由于抑制作为复合中心的应变相关缺陷[26]。
一种有效的减少应变的方法是基于 InGaAs 变质缓冲层 (MB) 的生长,而不是传统的 GaAs 变质缓冲层。因此,InAs/InGaAs QD 结构在过去十年中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27,28,29]。通过在 InGaAs MB 上生长 QD,人们可以观察到与 GaAs 基质中的传统 QD 相比,其形成过程和 QD 光学特性的本质差异 [25, 30,31,32,33]。例如,InGaAs 限制层减少了 QD 和缓冲区之间的晶格失配,从而减少了 QD 中的应变。结果,InAs 的带隙减小,并且观察到发射波长显着增加 [34]。 MB 作为限制材料的应用允许将其值转移到 1.3 和 1.55 μm 的电信窗口 [28, 29, 35, 36]。
同样,将变质 InAs QD 结构的光电特性应用于诸如变质红外光电探测器 [11,12,13] 和太阳能电池 [37,38,39] 之类的光敏器件的设计上也有一些有希望的尝试。进行了一些研究以开发结构设计 [25, 31,32,33] 和其他研究以提高光电性能 [39, 40]。正在进行研究以减少异质结构中的应变 [34, 41],因为这会显着改善太阳能电池的光电流密度和光谱响应 [39, 40] 以及此类结构的光发射效率 [ 29, 32, 42]。
光敏器件的开发需要对光电特性进行深入研究。光电压 (PV) 或光电导 (PC) 研究是确定光响应作为光能、能级之间的跃迁、载流子传输和器件工作范围的函数的理想工具 [10, 43, 44]。然而,尽管去年已经对具有变质 InAs QD 的结构的光电特性进行了一些研究 [37,38,39,43],但光响应机制的全部方面仍然不清楚,以及 MB 的影响关于纳米结构的特性。特别是 GaAs 衬底和相关界面对 InAs/InGaAs/GaAs QD 结构光电光谱的影响尚未详细探讨。尽管为避免基板影响做出了重大努力,但光响应受基板和附近层通过分子束外延 (MBE) 生长的影响。因此,虽然应用的接触几何形状是为了保持底层和基板的电活性,但我们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检测到它们对 PV 和光电流的显着负面影响 [43]。最近,我们比较了变质 InAs/In0.15Ga0.85As QD 结构与标准 InAs/GaAs QD 结构的光电特性,发现变质 InAs/In0.15Ga0.85As 异质结构的光电流不受能级的影响与 QD 附近的缺陷有关 [45]。此外,已经得出结论,可以开发出具有类似纳米结构作为活性材料的 1.3 μm 的高效光子器件。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继续研究具有嵌入变质 In0.15Ga0.85As 或传统 GaAs 缓冲器的 InAs QD 的异质结构的光电特性,重点是 GaAs 衬底和附近 MBE 层的影响。为了清楚地了解衬底和缓冲层的作用,我们考虑了在 (i) In0.15Ga0.85As 缓冲层或 (ii) 底部 GaAs 衬底上具有底部接触的结构(见图 1)。因此,根据底部接触选择,电流流过 (i) 仅 QD 和缓冲层,以及 (ii) 包括基板及其与 MBE 层界面的完整结构。对结果和计算的分析使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变质 QD 结构上光传感器的最佳设计。
方法
采用 MBE 在 (001) 半绝缘 (si ) GaAs 衬底。基材为 n -type,值为 3 × 10 7 厘米 −3 残余载流子浓度,厚度为 500 μm,电阻率为 2 × 10 7 Ω × 厘米。变质 InAs/InGaAs QD 结构由 (i) 100-nm n 组成 + -GaAs 缓冲层在 600 °C 下生长,(ii) 300 nm 厚 n + -In0.15Ga0.85As MB with n =5 × 10 18 厘米 −3 在 490 °C 下生长,(iii) 500 nm 厚 n -In0.15Ga0.85As MB with n =3 × 10 16 厘米 −3 在 490°C 下生长,(iv) 3.0 个单层 (ML) 自组装 InAs QD 嵌入在 20-nm 未掺杂 In0.15Ga0.85As 层中,在 460°C 下生长,(v) 300-nm n -In0.15Ga0.85As 上覆盖层 n =3 × 10 16 厘米 −3 在 490°C 生长,和 (vi) 13-nm p + 具有 p 的掺杂 In0.15Ga0.85As 帽 =2 × 10 18 厘米 −3 在 490°C 下生长(图 1)。除了 QD 的生长速度为 0.15 ML/s 外,生长速度为 1.0 ML/s。未掺杂的层是将 QD 与 n 分开所必需的 掺杂区域,从而减少非辐射复合中心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 QD 发光效率 [30, 46]。标准 InAs/GaAs QD 结构包括 (i) 300-nm n + -具有 n 的 GaAs 缓冲层 =5 × 10 18 厘米 −3 在 600 °C 下生长,(ii) 500 nm 厚 n -GaAs MB 与 n =3 × 10 16 厘米 −3 在 600°C 下生长,(iii) 3.0 MLs 的 InAs QD 嵌入在 20-nm 未掺杂的 GaAs 层中,在 460°C 下生长,以及 (iv) 500-nm n -GaAs 上覆盖层 n =3 × 10 16 厘米 −3 在 600°C 下生长。除了 QD 的生长速度为 0.15 ML/s 外,生长速度为 1.0 ML/s。
未加帽结构的原子力显微镜 (AFM) 图像如图 1 所示。通过对类似结构的 AFM 数据的分析,最常见的 QD 尺寸值估计为 20 纳米(直径)和 4.9 纳米(高度),用于变质标准量子点 [30、31、45] 的量子点和 21 纳米(直径)和 5.0 纳米(高度)。
对于光电测量,在结构上蚀刻了 500 微米厚的圆形台面直到底部缓冲 n + 层数;然后在台面顶部蒸发直径为 400 微米、厚度为 70 纳米的金整流顶部触点。在底部获得欧姆接触 n + -InGaAs 和 n + -GaAs 缓冲层,Au0.83Ge0.12Ni0.05 合金分别在 400°C 和氮气气氛中沉积 1 分钟。在相同样品的其他部分的衬底底部制作厚铟欧姆接触,以便对流过 GaAs 缓冲器和 si 的电流进行测量 -GaAs 衬底。 I 已验证触点的欧姆性 -V 测量,接触一块基材;发现电流-电压特性呈线性(数据未显示)。
遵循参考文献中提出的方法。 [47] 和其他作品 [48, 49] 中使用的薄 p + -Au 触点和 n 之间的 InGaAs 层 -InGaAs 层用于提高肖特基势垒高度,因为通过在 n 上简单沉积金属获得的结构 -InGaAs 表现出相对较低的肖特基势垒高度。因此,薄 p 的沉积 + -InGaAs 层扩大了肖特基势垒高度,使其与 Au-GaAs 接触的势垒高度相似,从而保持了变质结构和 InAs/GaAs 结构的势垒轮廓的相似性。
为了结构和接触设计以及理解由 In0.15Ga0.85As 或 GaAs MB、In(Ga)As QD、未掺杂帽层和 Au/AuGeNi 接触组成的两种结构的能量分布,进行了计算使用 Tibercad 软件 [50]。带分布在漂移扩散近似中建模,考虑到应变条件、与 InGaAs/GaAs 界面区域的缺陷相关的陷阱密度、接触附近的耗尽层和适当的肖特基势垒高度。为了计算变质 QD 带轮廓,考虑了 AFM 数据的大小并包括应变效应,遵循参考文献中已经验证的方法。 [42, 51]。 QD 量子能级的计算超出了本文的范围,QD 建模之前已经在参考文献中进行过。 [45]。然而,在这项工作中,我们计算了包括衬底在内的整个异质结构的能带分布。
在室温 (RT) (300 K) 和相同光源强度 (1.5 mW/cm 2 )。使用电流放大器和直流技术 [10, 43,44,45] 以 1 V 偏置测量光电流。电流是通过 100 kΩ 串联负载电阻上的电压信号降来测量的(参见图 5 中的插图)。在 532 nm 激发的光致发光 (PL) 在 300 K 下测量。有关结构和方法的一些信息在参考文献中进行了更详细的描述。 [45].
结果与讨论
A.光电表征
InAs/In0.15Ga0.85As 和 InAs/GaAs 样品的 PV 光谱如图 2 所示。仅接触 MBE 层,厚 n -InGaAs 或 n -GaAs 缓冲液,光谱的特征已在别处描述 [45]。 InAs/In0.15Ga0.85As 在 0.88 eV 处的光谱阈值与 QD 系综中的基态吸收有关,这对应于早先测量的 RT 处 PL 光谱中 QD 带的开始 [45](图 3)。 2a)。变质 QD 发射光谱在 0.94 eV 处显示出宽带,这在 1.3 μm (0.95 eV) 的电信范围内,而 QD PL 表现出良好的效率,正如之前的论文 [30, 45, 46, 52]。 PV 光谱的宽带峰值为 1.24 eV,边缘为 1.11 eV,这是由于 In0.15Ga0.85As MB 和润湿层 (WL) 中的载流子生成,包括穿过浅能级的途径。应该补充的是,为 MBE 生长层计算的 In0.15Ga0.85As 带隙为 1.225 eV [53],在 1.2 eV [45] 处观察到 WL PL。此外,观察到高于 1.36 eV 的显着急剧下降可能是由参考文献中提到的位于相互接触区域外部的重掺杂 GaAs 缓冲层的间接影响引起的。 [43]。缓冲层被许多浅能级和由 MBE 生长缺陷和掺杂中心引起的带非均匀性填充,这些缺陷和掺杂中心使 GaAs 的带间吸收发生红移 [33, 46, 54, 55]。对于传统的缓冲接触 InAs/GaAs 纳米结构,图 2b 中 PV 光谱在 1.05 eV 处的起始源自 QD 基态,正如 PL 光谱所证实的那样,而 1.3 eV 处的急剧步长可能与WL [56] 中的转换。 1.39 eV 之后的特征显然与掺杂 GaAs 上缓冲层的吸收有关。下面将详细讨论这种作用的机制。
结论
我们已经表明,在电活性 si -GaAs 衬底。两种纳米结构都表现出双极 PV 由源自 GaAs 衬底和底部 MBE n 附近的相反倾斜带轮廓的组件的竞争引起 + -GaAs 层在一侧,MBE 生长结构的其余部分在另一侧。另一种允许避免电流通过底层的接触配置展示了单极 PV。最后一种配置与基板上的厚缓冲层一起强烈抑制了源自与 si 界面的光活性深能级的影响 -GaAs 衬底对纳米结构光电特性的影响。然而,当激发被衬底和近衬底 n 吸收时,观察到衬底对来自 InAs/InGaAs 结构的光电压和光电流信号的显着负面间接影响 + -GaAs MBE 层。分析获得的结果和进行的计算,我们已经能够为变质 QD 结构的设计提供见解,这对于开发新型高效光子器件很有用。
缩写
- 原子力显微镜:
-
原子力显微镜
- MB:
-
变质缓冲液
- MBE:
-
分子束外延
- ML:
-
单层
- PC:
-
光电导
- PL:
-
光致发光
- PV:
-
光电压
- QD:
-
量子点
- R :
-
负载电阻
- si :
-
半绝缘
- WL:
-
润湿层
纳米材料
- 5G 设备的设计和开发:5G 性能范围
- S、N 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TiO2 复合材料用于高效光催化制氢
- 三态电致变色器件的浸涂工艺工程和性能优化
- 基于微柱中 InAs 双层量子点的 1.3 μm 明亮单光子源
- 检测自组织 InAs/InGaAs 量子点超晶格中的空间局域激子:提高光伏效率的一种方法
- 用于最大太阳能收集的高效且有效的 InP 纳米线设计
- 石墨烯/WO3 和石墨烯/CeO x 结构作为超级电容器应用电极的评估
- 消除 InAs/GaAs 量子点中的双峰尺寸,用于制备 1.3-μm 量子点激光器
- 1.3–1.55-μm 窗口中变质 InAs/InGaAs 量子点的带间光电导率
- 在硅衬底上设计用于中红外直接带隙发射的应变工程 GeSn/GeSiSn 量子点
- 射频和微波设计指南
- RF PCB 设计中的挫折和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