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锐钛矿型 TiO2/聚偏氟乙烯纤维上一步原位负载 CuS 纳米花及其增强的光催化和自清洁性能
摘要
通过低温水热处理电纺原钛酸四丁酯 (TBOT)/PVDF 纤维,将 CuS 纳米花负载在锐钛矿型 TiO2/聚偏二氟乙烯 (PVDF) 纤维上。结果表明,铜源和硫源的量决定了所得产物的结晶和形貌。结果表明,CuS的复合物缩小了TiO2的带隙能,提高了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 CuS/TiO2/PVDF纤维对罗丹明B的光催化反应速率是可见光照射下TiO2/PVDF纤维的3倍。此外,由于制备过程是在低温下进行的,保证了CuS/TiO2/PVDF纤维的柔韧性。此外,在可见光下证明了所得产品表面上的染料液滴的自清洁性能。同时,所得产品由于其疏水性,可以在液滴滚动的条件下自动去除材料表面的灰尘。因此,所制备的CuS/TiO2/PVDF纤维不仅可以降解被污染的化合物,而且由于其自清洁性能,还可以降低维护成本,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前景。
介绍
近年来,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人类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包括空气、土壤和水污染。其中,水污染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由于 Fujishima 和 Honda [1] 的里程碑式研究,半导体光催化技术作为降解水中有毒有机污染物以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潜在解决方案赢得了全世界的赞誉。迄今为止,许多半导体已用于水处理 [2,3,4,5]。马尼坎丹等人。合成二硫化钼/α -MoO3 异质结构纳米花通过一步水热法制备 [6]。制备的 MoS2/α -MoO3 异质结构纳米花具有高表面积和优异的吸附性能。 Wei 及其同事通过水热法制备了多孔 Co3O4 纳米片 [7]。所得产物在电流密度为 10 mA cm −2 时表现出低得多的过电位 318 mV .此外,这些多孔 Co3O4 纳米片还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在众多半导体中,二氧化钛(TiO2)因其无与伦比的效率和稳定性而成为众所周知的光催化剂。然而,二氧化钛的有效性受到其宽带隙(Eg ~ 3.2 eV)的阻碍,这使得它无法直接利用可见光,导致二氧化钛作为可见光催化剂的缺乏。此外,TiO2中光生载流子的快速复合大大降低了其光量子效率。
为了缓解这些问题,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来增强TiO2的可见光光催化能力[8,9,10,11,12,13]。 TiO2 与其他窄隙半导体元件,特别是二维 (2D) 窄隙半导体元件的结合,已被证明是提高光致载流子分离效率的一种有效策略 [14,15,16,17 ,18,19,20,21]。欧阳等。通过阳极氧化工艺和浸渍法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 BiOCl 纳米片/TiO2 纳米管阵列异质结 [22]。所制备的产品通过 BiOCl 纳米片和 TiO2 纳米管阵列之间的界面提高了光生载流子的分离效率。此外,具有良好导电性的二维石墨烯与TiO2的结合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光催化性能[23]。有趣的是,与金属硫化物络合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24,25,26,27,28,29]。尤其是镉铅半导体复合TiO2样品取得了显着的性能,但也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问题。因此,探索良性窄带隙半导体复合材料势在必行。
硫化铜 (CuS) 是一种带隙为 2.0 eV 的半导体材料,具有优异的性能,已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锂电池等 [30, 31]。因此,CuS和TiO2偶联制备具有可见光活性和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高的CuS-TiO2复合材料提供了可能。 Yu 和同事通过直接沉积和双功能接头偶联方法在 TiO2 纳米球上制备了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 TiO2-CuS-a 和 TiO2-CuS-b [32]。与直接沉积法制备的TiO2-CuS-a相比,具有规则“尖球状”结构的TiO2-CuS-b具有增强的消毒能力,提高了其在太阳光和紫外光下的光催化性能。卢等人。使用铜和硫粉通过元素直接反应制备了负载在金红石 TiO2 上的 CuS 纳米花 [33]。与纯 TiO2 或硫化铜相比,由于 CuS 和金红石 TiO2 之间形成异质结,合成的 CuS/TiO2 样品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性能。侯等人。通过静电纺丝和后烧结制备TiO2纤维。将制备的 TiO2 纤维浸泡在 NaOH 溶液中,然后通过水热法在纤维表面生长 CuS 颗粒 [34]。岛状CuS颗粒附着在直径小于100 nm的TiO2纳米纤维上形成异质结构。所制备的样品对甲基蓝 (MB) 染料的降解显示出改善的光催化活性。上述CuS-TiO2复合材料是经过高温处理后的粉状材料或极脆的纤维材料。这些材料在水中光催化实验后难以分离和回收。此外,光催化材料经常受到目标污染物的污染,导致其光催化性能下降。
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在低温下对电纺原钛酸四丁酯 (TBOT)/PVDF 纤维进行一步水热处理,将 CuS 纳米花负载在 TiO2/聚偏二氟乙烯 (PVDF) 纤维上。一方面,制备过程方便简单。另一方面,制备过程中的低温使用保证了PVDF的柔韧性。所制备的CuS/TiO2/PVDF纤维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光催化性能。在可见光下,CuS/TiO2/PVDF纤维对罗丹明B(RhB)的光催化反应速率是TiO2/PVDF纤维的3倍。此外,研究了所得产品的自清洁性能。可以得出结论,所制备的 CuS/TiO2/PVDF 纤维具有良好的可分离性、可回收性和自清洁性能。该工作所得样品为探索新型柔性、可回收和自清洁光催化材料在环境污染可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方法/实验
材料
PVDF(FR904)购自上海三方新材料有限公司,N,N-二甲基甲酰胺(DMF,AR,99.5%),丙酮(CP,99.0%),TBOT(CP,98.0%),硝酸铜(Cu (NO3)2·3H2O, AR, 99.0%)、硫脲 (AR, 99.0%)、RhB、MB 和甲基橙 (MO) 购自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按原样使用无需进一步纯化。
TBOT/PVDF 纤维的制备
在典型的静电纺丝工艺中,4.0 g PVDF 粉末与 10 g 丙酮和 10 g DMF 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 40 °C 下剧烈搅拌,直至变得清澈透明。之后,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0 ml的TBOT,在40 ℃下搅拌1 小时,形成TBOT/PVDF前体溶液。将含有 TBOT/PVDF 前体溶液的 5.0 毫升注射器与钝金属针放在螺旋桨上。推进速度设置为1.8 ml h -1 .纤维收集器是一个不锈钢卷,包裹在一片铝箔中,转速约为 250 rpm。设置为 9 kV 的直流电压源放置在尖端和收集器之间,距离为 11 cm。将制备的 TBOT/PVDF 纤维在 60 °C 下干燥 10 h,以除去任何残留的溶剂。最后,将制备的TBOT/PVDF纤维切成2.5 cm × 2.5 cm的小块,进行后续的水热处理。
CuS/TiO2/PVDF 纤维的制造
将Cu(NO3)2·3H2O和硫脲按固定摩尔比(1:2)加入30 ml去离子水中,继续搅拌30 min。然后,将溶液转移到 50 毫升不锈钢高压釜中,并将切割的 TBOT/PVDF 片放入其中。将不锈钢高压釜置于电炉中并在 150 °C 下加热 24 小时。在水热过程中,一方面将TBOT/PVDF中的TBOT水解形成TiO2/PVDF。另一方面,CuS 在 TiO2/PVDF 表面不断生长,形成 CuS/TiO2/PVDF。最后,将制备好的纤维用乙醇和去离子水彻底清洗,然后在电炉中在 60 °C 下干燥 10 小时,得到柔性 CuS/TiO2/PVDF 纤维(如附加文件 1:图 S1.1 所示)。为了比较,Cu (NO3)2·3H2O的加入量分别为0.1、0.5和1 mmol,相应地,合成的材料分别命名为Cu 0.1、Cu 0.5和Cu 1。
特征化
X 射线衍射 (XRD) 图案在 Rigaku SmartLab X 射线衍射仪上在 10–90° 的 2θ 范围内使用 Cu-Kα 辐射(λ =1.54178 Å),加速电压为 40 kV。此外,所制备样品的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图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图像分别来自 Phenom Pro 扫描电子显微镜和 JEOL JEM-2100 Plus 透射电子显微镜。为了详细了解所制备产品的化学成分信息,在 Thermo Scientific Escalab 250Xi 系统上进行了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检测。通过漫反射光谱(DRS)评估所制备样品的光捕获性能。 DRS 研究是在配备积分球附件并使用 BaSO4 作为漫反射标准的 Shimadzu UV-2600 分光光度计上进行的。在Hitachi F-2500荧光光谱仪上用氙灯在室温下使用320 nm激发波长研究所得样品的光致发光光谱(PL)。
光催化活性
通过降解RhB (5 mg L −1 ) 直接用 RhB 试剂和去离子水制备。该 LED 的光谱显示在附加文件 1:图 S2 中。为了显示Cu源用量对光催化的影响,在光催化实验中采用相同面积的薄膜光催化剂。在光降解实验中,将一片所得产物放入装有 60 ml RhB 溶液的 100ml 石英管中,然后在黑暗中磁力搅拌 30 分钟,以确保 RhB 与所得产物之间的吸附-解吸平衡。然后,将石英管置于光源下,距离为 4.0 cm。在给定的时间间隔内,从石英管中取出 3 ml 溶液,然后离心除去颗粒。然后,在 Shimadzu UV-2600 分光光度计上研究溶液中残留的 RhB 浓度,在 554 nm 处的吸光度。为保证溶液体积大致相等,每次分析后将分析溶液快速倒回石英管中。
RhB浓度比C 在每个间隔到初始浓度 C 0表示光催化降解效率,用C表示 /C 0. 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束后,将所得产物分别用乙醇和去离子水洗涤,风干后进行下一步光降解过程,研究所得产物的循环稳定性能。
自清洁性能
润湿性
CuS/TiO2/PVDF纤维的润湿性能是通过Theta Attension光学接触角仪在环境温度下测试液滴(包括H2O、RhB、MO和MB)在产品上的接触角获得的。
自清洁性能
通过降解表面染料液滴和去除表面灰尘来评估所得产品的自清洁性能。浓度为 10 mg L −1 的 RhB、MO 和 MB 染料液滴 滴在 CuS/TiO2/PVDF 纤维上并在 9-W 白光 LED 下照射。在给定的时间间隔,拍摄光学照片,用于研究制备的产品对表面污染的自清洁性能。对于 CuS/TiO2/PVDF 纤维的表面除尘,在测量前将灰尘散布在样品表面。然后,将一滴水滴在产品表面上。将样品稍微倾斜,使液滴在样品表面移动并带走灰尘,从而使材料表面清洁。
结果与讨论
结构和形态特征
TiO2/PVDF 纤维、Cu 0.1、Cu 0.5 和 Cu 1 的 XRD 谱如图 1 所示。很明显,除了 PVDF 和 TiO2 的衍射峰外,没有检测到明显的衍射峰,如图 1 曲线所示一个。 20.8°附近的衍射峰可归于PVDF的β相,25.67°、37.8°、48.2°和54.6°的衍射峰可归于(101)、(004)、(200)、和 (211) 锐钛矿相 TiO2 的晶面(PDF 卡 21-1272,JCPDS)[35,36,37]。对比曲线b和曲线a,曲线b在衍射角29.4°和32.6°附近有两个明显的衍射峰,可以指示六方CuS的(102)和(006)晶面(PDF卡06- 0464,JCPDS)。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曲线b中48.3附近的衍射峰强于曲线a,这主要是由于TiO2和CuS的衍射峰在该衍射角叠加所致。这表明在 TiO2/PVDF 纤维上成功形成了 CuS。此外,与曲线b相比,在曲线c和d的衍射角27.7°附近逐渐出现衍射峰,其对应于CuS的(101)晶面。同时,32.6°附近的衍射峰也逐渐成为31.9°和32.9°处的两个明显的峰,分别对应于CuS的(103)和(006)晶面。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发现,随着Cu源和S源的增加,CuS的结晶性更好。
结论
CuS纳米花通过一步水热法在电纺TBOT/PVDF纤维上负载TiO2/PVDF纤维。该方法非常简单方便。此外,CuS/TiO2/PVDF 纤维在较低温度下制备以确保其柔韧性。在制备过程中,Cu源的量决定了TiO2/PVDF纤维上负载的CuS的量和结晶质量。当Cu源量达到1 mmol时,负载在TiO2/PVDF纤维上的CuS呈六边形层状纳米花状结构。 CuS 的复合物缩小了 TiO2 的带隙能量并增强了 TiO2 的光捕获能力。此外,CuS的复合物提高了TiO2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分离效率,相应地提高了TiO2在可见光照射下的光催化能力。在可见光照射下,CuS/TiO2/PVDF纤维对RhB的光催化反应速率是TiO2/PVDF纤维的3倍。此外,在循环使用5次后,CuS/TiO2/PVDF纤维的光催化性能没有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其柔韧性和可重复使用性。另外,所制备的材料对粘附在表面的染料和灰尘具有非常好的自洁效果,可以大大降低材料的维护成本。不难发现,所制备的产物不仅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活性,而且在可见光下具有自清洁性能。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探索新型柔性、可回收和自清洁光催化材料在环境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在当前研究期间生成和/或分析的数据集可根据合理要求从相应的作者处获得。
缩写
- CuS:
-
硫化铜
- DRS:
-
漫反射光谱
- MB:
-
甲基蓝
- MO:
-
甲基橙
- PL:
-
光致发光光谱
- PVDF:
-
聚偏二氟乙烯
- RhB:
-
罗丹明B
- SEM:
-
扫描电镜
- TBOT:
-
原钛酸四丁酯
- TEM: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二氧化钛:
-
二氧化钛
- XPS:
-
X射线光电子能谱
- XRD:
-
X射线衍射
纳米材料
- SrTiO3 改性金红石型 TiO2 纳米纤维的一步静电纺丝路线及其光催化性能
- 两种石墨烯改性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剂的高光催化性能
- 迈向 TiO2 纳米流体——第 2 部分:应用和挑战
- Li/Nb 比对 Li-Nb-O 化合物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Au-Plasmonic 纳米粒子在涂有 MoO3 的 TiO2 纳米管光电极上增强光催化活性
- 中空结构LiNb3O8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
- 具有增强光催化性能的新型 Bi4Ti3O12/Ag3PO4 异质结光催化剂
- 用于有色冷色颜料的 Cr 掺杂 TiO2 的结构和可见近红外光学特性
- TiO2 纳米管阵列:由软硬模板制造和场发射性能的晶粒尺寸依赖性
- Cu2ZnSnSe4 纳米片的一锅法合成及其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活性
- 酸性胶溶剂对 TiO2 纳米颗粒锐钛矿-金红石比和光催化性能的影响
- 通过将 Cd0.5Zn0.5S QD 加载到 Ni2P 多孔纳米片上来增强光催化产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