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鲁士蓝纳米颗粒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体外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分化、细胞骨架和蛋白质表达的评估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 (MSC) 已用于治疗各种人类疾病。为了更好地了解这种作用的机制和这些细胞的命运,磁共振成像 (MRI) 已被用于跟踪移植的干细胞。普鲁士蓝纳米粒子 (PBNPs) 已被证明具有标记细胞的能力,将它们可视化为一种有效的 MRI 造影剂。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旨在研究使用 PBNP 标记的 MSC 的效率和生物学效应。我们首先合成并表征了 PBNP。然后,iCELLigence 实时细胞分析系统显示,PBNPs 没有显着改变 PBNP 标记的 MSCs 中的细胞活力、增殖和迁移活性。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显示标记的MSCs也具有正常的分化能力。鬼笔环肽染色显示 PBNP 对细胞骨架没有负面影响。蛋白质印迹分析表明,PBNPs 也没有改变 MSCs β-catenin 和波形蛋白的表达。在体外 MRI 中,与 PBNPs 孵育的 MSCs 颗粒显示出明显的 MRI 信号变暗效果。综上所述,PBNPs可有效标记MSCs,且不会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
背景
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成体干细胞,具有抗炎、再生潜力,可以迁移到受损组织中以帮助受损功能的恢复[1]。它们可以在特定的微环境下分化成多种细胞类型,并且很容易从成人和胎儿组织中收集 [2]。因此,间充质干细胞 (MSC) 由于这些优异的特性而被用作再生医学和肿瘤学治疗的有前途的工具 [3, 4]。然而,移植到体内后 MSC 的命运仍不清楚,在体内非侵入性 MSC 追踪对于评估移植的效率及其命运、特性和定位是必要的 [5]。近来,磁共振成像(MRI)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体外和体内研究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信息[6]。
在过去的几年中,多个纳米粒子被用于标记 MSC,作为一种有前途的细胞非侵入性成像工具,以记录其在体内和体外的分布和命运,甚至用于治疗肿瘤 [7]。例如,超顺磁性氧化铁 (SPIO) 纳米粒子和量子点 (QD) 已被用于标记细胞多年 [8, 9]。并使用荧光磁性纳米粒子(FMNPs)标记MSCs,实现胃癌细胞在体内的靶向成像和协同治疗[10]。对于这些新标签,需要对细胞毒性进行仔细和完整的分析,因为一切都有毒性剂量,可能会干扰下游细胞功能 [11]。例如,MRI造影剂氧化铁纳米颗粒归因于ROS的产生并可能导致细胞死亡[12]。
最近,普鲁士蓝纳米粒子 (PBNPs) 已被证明具有作为 MRI 造影剂的潜力 [13,14,15]。普鲁士蓝被认为是一种实用、经济、安全、环保的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临床治疗放射性暴露。重要的是,PBNPs 在水和生物模拟环境(如血清)中具有高度分散性和稳定性,1 周内不会出现聚集现象 [16],并且具有良好的光热稳定性,可以在实际应用中重复使用 PBNPs [17]。例如,梁等人。 [13]首先证明了在近红外区域具有强吸收的 PBNPs 可以作为一种优秀的造影剂来增强光声成像。可以用低成本的化学试剂通过简单的方法制备尺寸均匀、胶体稳定性好的PBNPs。
PBNPs 已被用于标记一些肿瘤细胞作为研究中的 MRI 试剂 [18],但关于 PBNPs 在 MSCs 中的应用报道很少。在这里,我们报告 PBNP 标记的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表现出正常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细胞骨架、分化和蛋白质表达。如果这在体内成为现实,并确定 PBNP 标记的 MSC 的定向病灶内递送是否与细胞追踪思想一样重要,则需要进一步的工作。
方法
细胞培养
小鼠 MSCs C3H10T1/2 购自南京凯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Inc. 在补充有 10% 胎牛血清(FBS;以色列)和 1% 青霉素-链霉素(Hyclone,美国)的 Dulbecco 改良 Eagle 培养基(DMEM;Hyclone,美国)中在 37°C 和 5% CO2 饱和度下培养细胞,每 3 天更换一次培养基。传代4次后用于实验。
PBNP 的制备
在典型的合成中,首先在 60°C 搅拌下将 2.5 mmol 柠檬酸 (490 mg) 添加到 20 mL 1.0 mM FeCl3 水溶液中。在 60°C 下,向该溶液中滴加 20 mL 1.0 mM K4[Fe(CN)6] 水溶液,其中含有 0.5 mmol 柠檬酸 (98 mg)。立即形成清澈的亮蓝色分散体。 30 分钟后,使溶液冷却至室温,同时在室温下继续搅拌 5 分钟。然后,将等体积的乙醇加入到分散体中并以 10,000 rpm 离心 20 分钟,从而形成纳米颗粒颗粒。后者再次加入等体积乙醇离心分离。
PBNP 的表征
使用红外分光光度计 (IR; Thermo Fisher Nicolet IS10) 测量合成的 PBNP 的红外光谱。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TEM;JEM 2100F)检查合成的 PBNP 的形态。使用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 Lakeshore 7307) 研究了 PBNP 的场相关磁化。使用 Bruker D8 ADVANCE A25X (XRD) 进行 X 射线衍射 (XRD) 分析。 PBNPs的多分散指数由Zetasizer Nano ZS测定。
标记的 C3H10T1/2 细胞的 PBNPs 和超微结构的细胞内分布
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以评估 PBNPs 的细胞内分布。除去培养基后,用PBS冲洗细胞,然后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然后,将细胞转移到 1.5-mL EP 管中进行离心(2000 rpm,5 分钟)。然后去除上清液,用0.25%戊二醛和1%锇酸固定细胞。再次冲洗细胞后,将细胞分别在 50% 乙醇、70% 乙醇、90% 乙醇、90% 丙酮和 100% 丙酮中脱水 20 分钟。然后,将细胞在 4°C 下嵌入过夜。然后进行3%醋酸铀-柠檬酸双染色切片。最后通过TEM采集图像。
进行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以评估标记的 C3H10T1/2 细胞的超微结构。去除培养基后,用 PBS 冲洗细胞并用 3% 戊二醛预冷 4°C 固定过夜。然后,将细胞用 PBS 冲洗两次并用 1% 锇酸在 4°C 下固定 1 小时。再次冲洗C3H10T1/2细胞后,将细胞在升序酒精(30%乙醇、50%乙醇、70%乙醇、80%乙醇、90%乙醇、95%乙醇和100%乙醇)中脱水2 ×每次 10 分钟。然后,将细胞分别浸入 70%、80%、90%、95% 和 100% 的乙腈溶液中 15 分钟。然后,进行真空干燥和金的喷涂。最后,通过扫描电镜采集图像。
PBNPs 的细胞活力分析
使用MTT(Sigma,USA)评估细胞活力。将细胞以1 × 10 3 接种于96孔板中 在 37°C 和 5% CO2 气氛下每孔培养细胞。孵育过夜后,将培养基更换为 100 μL 含有不同浓度 PBNP(0、5、10、20、40 和 80 μg/mL)的新鲜培养基,然后再培养细胞 1 至 3 天。去除培养基,并将细胞与 20 μL MTT (5 mg/mL) 在 37°C 下孵育 4 小时。通过轻轻摇动将沉淀的紫色染料晶体溶解在 150 μL 的二甲基亚砜(DMSO;Sigma-Aldrich,USA)中 10 分钟。使用酶标仪在 490 nm 波长处测量光密度 (OD) 值。细胞结果以活细胞百分比表示。
增殖分析
与 MTT、MTS、WST-1 和 XTT 相比,RTCA 允许对整个实验期间进行分析,并且不需要对细胞培养实验产生负面影响的标记 [19]。因此,xCELLigence 系统(Roche/ACEA Biosciences)被用于实时测量细胞增殖。简而言之,将细胞以 5 × 10 3 接种到 E-Plate-16 (ACEA Biosciences, Inc. San Diego, USA) 150 μL 完全培养基的每孔细胞。生长 24 小时后,将培养基更换为含有不同浓度 PBNP 的新鲜培养基,并再培养 96 小时。该系统测量电阻抗,这是由细胞附着在微电极集成细胞培养板上 [20] 产生的,以通过 RTCA-DP 仪器实时提供有关细胞数量和活力的定量信息 [21]。在接下来的 4 天内,每 15 分钟定期测量一次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实时监测
使用实时细胞侵袭和迁移 (RT-CIM) 分析系统 (ACEA Biosciences, Inc. San Diego, USA) 测量 C3H10T1/2 细胞迁移。由于细胞从上腔室通过膜迁移到下腔室,当细胞接触并粘附到传感器时,细胞具有增加阻抗的能力,因此“细胞指数”读数。简单地说,细胞以 4 × 10 4 的密度接种在上室 在不同浓度的 PBNP 存在下,每孔在无血清培养基中。 CIM 板的下室装有 165 μL 完全培养基,其中含有 10% FBS。 RTCA DP 仪器每 10 分钟监测一次细胞迁移,持续 100 小时。细胞指数(CI)用于反映结果。 CI 的值源自电阻抗的变化,因为活细胞与微孔板中的生物相容性微电极表面相互作用,以有效测量细胞数量、形状和粘附。迁移的细胞数越多,细胞指数越大。
通过 Transwell 检测进行细胞迁移调查
用不同浓度的PBNPs培养48 h后,细胞密度为2 × 10 6 细胞/厘米 2 在 Transwell 室(8 μm 孔径;BD FalconTM,美国)中在 37°C 和 5% CO2 下培养 24 小时。培养后清洁内腔,将内腔底部迁移的细胞固定并用0.1%结晶紫染色。每个步骤之后用 PBS 洗涤 3 次,每次 5 分钟。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CK2,Olympus,Japan)在不同视野下对迁移的细胞进行拍照。
体外细胞分化
C3H10T1/2 细胞标记或未标记的 PBNP 被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或骨细胞的两个下游细胞谱系。细胞在六孔板中汇合后,将细胞培养在成骨诱导培养基(10% FBS/DMEM,含有 10 nM 地塞米松、50 μM 抗坏血酸、10 mM β-甘油磷酸酯,Sigma)或成脂诱导培养基(10% FBS/DMEM 含有 1 μM 地塞米松、0.5 mM 异丁基甲基黄嘌呤、10 μM 胰岛素,Sigma)。 3 周后,细胞用 PBS 洗涤,用 4% 聚甲醛固定,并用茜素红或油红 O (Sigma) 染色。使用倒置相差显微镜(CK2,Olympus,Japan)在不同视野下对诱导细胞进行拍照。
F-肌动蛋白可视化的免疫荧光分析
MSC 与不同浓度的 PBNP 在 24 孔板中培养 48 小时。细胞用 4% 多聚甲醛固定 10 分钟,用 0.2% Triton-100 透化 5 分钟,用 PBS 中的 1% BSA 在室温下封闭 30 分钟,然后用鬼笔碱(1:1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美国)和 DAPI(1:800,Thermo Fisher Scientific,美国)在室温下放置 30 分钟。荧光显微镜在 Nikon eclipse Ti-S 显微镜上使用 NIS 元素软件进行
Western Blot 分析的蛋白质表达
通过蛋白质印迹分析评估细胞的蛋白质表达。将 MSC 用含有不同浓度 PBNP(0、25、50 μg/mL)的培养基在六孔板上培养 24 小时,用冰冷的 PBS 洗涤两次,并在 100 μl PIPA 缓冲液(Beyotime)中刮除蛋白酶抑制剂和原钒酸钠(Beyotime,中国)。 30 分钟后,将样品在 4°C 下以 14,000 rpm 的速度离心 10 分钟,然后使用 BCA 试剂盒(Beyotime,中国)测定样品的蛋白质浓度。相同量的蛋白质在 10% SDS-PAGE 凝胶(Beyotime,中国)中进行电泳,并转移到 PVDF 膜(GE Healthcare)上。膜在室温下用含有 Tween20 (TBST) 的 Tris 缓冲盐水中的 5% 牛奶封闭 2 小时,然后与抗 β-连环蛋白 (1:1000, CST, USA)、抗波形蛋白 (1:1000 , Abiocode) 和抗 β-肌动蛋白 (1:1000, CST, USA) 在 4 °C 下过夜。将膜洗涤 3 次,每次 5 分钟,然后与适当的二抗在室温下孵育 2 小时。使用 ECL 和 ECL-plus(Beyotime,中国)检测信号,并使用增强化学发光的 Image Lab™ 软件暴露于 Molecular Image® ChemiDoc™ XRS+ 系统(Bio-Rad Inc.,美国)。
通过 MRI 进行细胞标记效率的细胞成像研究
MSCs 用不同浓度(25 和 50 μg/mL)的 PBNPs 处理,对照细胞用不含 PBNPs 的完全培养基培养 48 h,用 PBS 缓冲液洗涤 3 次,胰蛋白酶消化,收集,然后嵌入 1 mL 1 % (w /v ) 用于成像研究的琼脂糖溶液。此外,用 50 μg/mL PBNP 标记的 MSC 诱导成骨分化 14 天,然后检查 MRI 信号效应。 T2加权成像是使用倒置恢复梯度回波序列进行的,TE =23 ms,TR =400 ms,NEX =2.0,切片厚度2 cm,FOV 20 × 20 cm,矩阵大小384 ×× 256.
统计分析
结果表示为一式三份进行的至少三个独立实验的平均值 ± SD。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ANOVA) 和 Student t 比较治疗组 测试被使用。 p <0.05 被认为是显着差异。
结果与讨论
PBNP 表征
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来表征直径为 20-25 nm 的 PBNP(图 1a)。对于形态,PBNPs 显示出立方体结构。图 1b 显示了合成的 PBNP 的红外光谱。 PBNPs表现出典型的Fe 3+ 吸收峰 -CN 在 2085.23 nm 附近,这与 PBNPs 一致。场相关磁化测量进一步用于研究 PBNP 的磁性。图 1c 显示了室温下 PBNP 的磁化曲线,这证明了 PBNP 的超顺磁性。图 1d 显示了 200、220、400 和 420 处的衍射峰,这与 PBNP 的 XRD 图案相吻合。此外,PBNPs的多分散指数为0.16,表明粒径分布均匀。
结论
总之,我们将 PBNPs 引入到间充质干细胞的追踪中,并研究了 PBNPs 标记后 MSCs 的存活、迁移潜力和细胞特性。此外,我们还证明了 PBNP 作为 MSC 细胞 MRI 的有效 T2 加权 MRI 造影剂的潜力。 PBNPs可以有效地用于MSCs的标记,并且不会影响MSCs的生物学特性。这一结论为MSCs的标记开辟了新的道路。
缩写
- DMEM:
-
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
- DMSO:
-
二甲亚砜
- FBS:
-
胎牛血清
- MRI:
-
磁共振成像
- MSC:
-
间充质干细胞
- 近红外:
-
近红外
- OD:
-
光密度
- PBNP:
-
普鲁士蓝纳米颗粒
- TEM:
-
透射电子显微镜
- VSM:
-
振动样品磁力计
纳米材料
- 聚合物纳米结构上 U2OS 细胞中肌动蛋白和焦点粘附组织的分析
- 纳米技术灭活癌症干细胞
- Au 纳米颗粒对 HT29 和 SPEV 细胞系影响的体外研究
- 石墨烯和氧化石墨烯的体外和体内生物安全和抗菌能力
- ZnO 纳米晶体的合成及其在倒置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 用 6-巯基嘌呤和神经元穿透肽修饰的金纳米颗粒促进 SH-SY5Y 细胞生长
- C60 富勒烯对二苯基-N-(三氯乙酰基)-氨基磷酸酯在硅胶中与 DNA 相互作用的影响及其对体外人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毒活性
- 无配体铱纳米粒子的简便合成及其体外生物相容性
- 用于增强维拉帕米细胞摄取的冻干混合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统计优化和体外评估
- 碳纳米管及其衍生物对体外肿瘤细胞和生化参数、体内细胞血液成分的影响
- 具有疏水修饰的普鲁兰多糖纳米颗粒的米托蒽醌新型递送抑制膀胱癌细胞以及纳米药物大小对抑制效率的影响
- 基于原子力显微镜的软骨分化人类脂肪干细胞纳米显微镜:纳米结构和整合素 β1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