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materials >> 纳米材料

通过将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与芳香族聚硫脲共混来实现高能量密度薄膜电容器的所有聚合物介电薄膜

摘要

构建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介电薄膜是制造高性能介电薄膜电容器的关键因素。在本文中,基于高介电聚合物和线性介电聚合物构建了一种全有机复合薄膜。在线性介电聚合物芳族聚硫脲 (ArPTU) 的优化缩聚反应后,获得适当分子量的 ArPTU,将其引入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PVDF-TrFE-CFE)三元共聚物中,用于复合电介质。结果表明,ArPTU分子的加入降低了PVDF-TrFE-CFE的介电损耗并有效提高了击穿场强。 PVDF-TrFE-CFE/ArPTU(90/10)复合薄膜的最大能量密度约为22.06 J/cm 3 达到 407.57 MV/m,并呈现约 72% 的高放电效率。这种复合材料可以很容易地浇铸在柔性基板上,获得了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击穿场强、低介电损耗和更高放电效率的PVDF-TrFE-CFE/ArPTU有机复合薄膜。这是对基于 PVDF-TrFE-CFE 基体和线性聚合物电介质的高能量密度有机介电薄膜的未报道探索,该研究结果可为生产用于储能设备的柔性高能量密度材料提供一种简单且可扩展的方法。

介绍

紧凑可靠的电力系统需要具有高能量密度、低介电损耗和高效率的介电薄膜电容器 [1,2,3,4,5,6,7]。在可用的电能存储技术中,介电薄膜电容器具有最高的功率密度,因为它们具有超快的充放电能力 [8, 9]。储能介质材料在介质薄膜电容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介质薄膜的性能决定了电容器的大部分性能和构建高能量密度,而低介电损耗介质薄膜在相关研究中备受关注。然而,目前的介电材料存在着能量密度高、效率高的困境。通常,聚合物具有高击穿场强但低介电常数 [10, 11]。当今广泛使用的线性介电聚合物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的能量密度仅为1.2 J/cm 3 ,远非实际应用的需要。众所周知,陶瓷材料具有高介电常数,但击穿场强很低,制备工艺复杂。将高介电常数无机纳米材料填充到用于高能量密度电介质的有机聚合物中已经很普遍。但是,在很多情况下,由于两种成分的相容性不同,两种材料的复合会导致聚集和界面粘合,从而导致高介电损耗。为此,需要寻找和设计新的介电材料,以进一步提高薄膜和相关器件的能量密度。

与无机材料相比,聚合物是具有吸引力的材料,可用作电介质 [12,13,14],因为它们具有简单的加工技术和轻密度,从而产生轻质且柔韧的薄膜。作为聚合物电介质,聚偏二氟乙烯 (PVDF) 及其共聚物由于其高击穿场和介电常数而被广泛研究用于电容器应用 [15,16,17,18,19]。 C-F 键的高偶极矩产生具有更高介电常数的基于 PVDF 的聚合物。不幸的是,PVDF 及其共聚物的高剩余极化和大滞后损耗限制了它们在电容器介电材料上的应用。解决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是通过将结构缺陷纳入 PVDF 基体来设计一种具有降低滞后的弛豫铁电聚合物。例如,将氯氟乙烯(CFE)引入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PVDF-TrFE)中形成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PVDF-TrFE-CFE),具有窄磁滞回线和高介电常数观察到 [20, 21]。然而,PVDF三元共聚物在高电场下表现出较高的介电损耗[22]。

近年来,由于具有高击穿场强和放电效率,具有极性基团的线性电介质聚合物已被用作高性能聚合物电介质。更重要的是,可以根据不同应用的第一原理计算设计出丰富的具有不同极性基团的线性介电聚合物[23]。在这些聚合物中,芳族聚硫脲 (ArPTU) 已被报道为一种新型线性介电聚合物,具有高击穿场强 (1.0 GV/m) 和高充放电效率 (90% at 1.1 GV/m) [24, 25]。芳族聚合物薄膜在高电场下仍表现出线性介电响应。与其他非极性聚合物不同,ArPTU 中极性基团的随机偶极子和非晶玻璃相结构可以充当陷阱,大大增加载流子的散射,从而大大降低高电场下的传导损耗。然而,ArPTU由于刚性芳基而脆,使其不适合用于介电薄膜电容器应用的大面积薄膜制备,尤其是基于卷对卷加工的器件。至于薄膜制备方法,出现了一些新的方法,如 3D 打印,用于可能的介电层制备 [26, 27]。但在应用于薄膜制造工艺,特别是大面积复合电介质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在本文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了一种 PVDF-TrFE-CFE/ArPTU 全有机介电材料,以实现高能量密度和效率。在复合之前,详细研究了分子量对ArPTU性能的影响,以满足两种聚合物之间良好的协同效应,这将为构建基于线性电介质的高性能全有机电介质提供更有价值的指导材料。然后,通过在 PVDF-TrFE-CFE 基体中掺入少量 ArPTU,利用简单的溶液浇铸方法制备了大面积复合薄膜和具有高能量密度和效率的复合介电薄膜。特别是这种复合聚合物易于加工、重量更轻、成本更低[28,29,30],在高性能介电电容器和储能应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材料和方法

材料

PVDF-TrFE-CFE 63.2/29.7/7.1 (mol%) 购自 Piezotech (France)。 4,4'-二苯基甲二胺 (MDA) 购自 Aladdin(中国上海),p -亚苯基二异硫氰酸酯(PDTC)购自Acros(比利时)。 N -甲基吡咯烷酮(NMP)由成都科龙化工公司提供。

聚硫脲合成与成膜

ArPTU 是通过缩聚反应合成的。在 N2 气氛下,将 1.922 g(0.01 mol)的 PDTC 和 1.982 g(0.01 mol)的 MDA 添加到预先装有 40 ml NMP 溶剂的三颈圆底烧瓶中。室温反应6 h后,用甲醇洗涤3-5次,然后在60 ℃真空烘箱中干燥12 h,即得聚硫脲。通过控制合成聚硫脲的两种单体的配比,得到了A、B、C三种不同分子量的聚硫脲。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首先,将预先计算好的ArPTU和PVDF-TrFE-CFE的质量分别溶解在NMP溶剂中形成相应的溶液,并在室温下搅拌4 h。然后,将不同质量比的溶液与上一步制备的溶液分开混合,并通入N2以避免混合过程中产生气泡,并在室温下搅拌6 h。采用溶液流延法在洁净的石英玻璃板上形成厚度均匀的薄膜,在60 ℃真空干燥12 h得到复合薄膜。

电气性能测试

使用配备 4000 V 放大器的 Precision Multiferroic (Radiant) 在室温和 10 Hz 频率下获得介电聚合物薄膜的单极极化 - 电场滞后回线。作为外加场函数的充放电循环效率由放电能量与存储电能的比率给出。使用阻抗分析仪 (Agilent 4294A) 在室温下在 100 Hz 至 1 MHz 范围内测量介电聚合物膜的介电常数和损耗。采用交直流耐压绝缘电阻测试仪(TH9201)在室温下测量介电聚合物薄膜的击穿场强。复合薄膜的击穿强度由威布尔分布统计确定。

材料特性

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Hitachi S-4800)观察介电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形貌。 FTIR光谱仪(8400S,Shimadzu)在400~4000 cm -1 范围内观察了介电聚合物薄膜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曲线 . X射线粉末衍射仪(X'Pert Pro,Panalytical)使用Cu Kα辐射记录介电聚合物薄膜的X射线衍射(XRD)图谱。

结果和讨论

不同分子量 ArPTU 薄膜的介电特性

分子量对 ArPTU 的物理性能有明显的影响,尤其是介电性能和加工性能。通过控制缩聚反应条件,特别是两种单体的比例,合成了不同分子量的ArPTU,如表1所示(A、B、C为PDTC/MDA摩尔比(1/1)合成的聚硫脲、PDTC/MDA (0.95/1) 和 PDTC/MDA (1.05/1))。通过调节两种单体MDA和PDTC的摩尔比,三种ArPTU的重均分子量和数均分子量依次降低,顺序为A> B> C。 图1为不同分子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加权 ArPTU 薄膜作为频率的函数。可以看出,不同分子量的ArPTU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频率的增加而降低。这是因为 ArPTU 分子有一个极性基团——硫脲基团,分子中极化的偶极子对介电常数有很大贡献。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偶极转向极化的贡献降低[31]。特别是在高频下,偶极子转向的速度跟不上电场的变化,导致介电常数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降低。

<图>

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A、B和C是按摩尔比PDTC/MDA(1/1)、PDTC/MDA(0.95/1)和PDTC/MDA(1.05)合成的聚硫脲/1))

在1000 Hz的测试频率下,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介电常数按A(4.55)>B(4.15)>C(4.10)的顺序递减,这与三种ArPTU的分子量顺序一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大分子量聚合物中 ArPTU 晶界层偶极子的协调取向 [32​​, 33]。在这种分子结构中,ArPTU晶界层的分子链段不仅保持了晶区分子的排列特性,而且不受晶格网络的限制。因此,在 ArPTU 薄膜中,晶界层的体积分数越高,介电常数就越高。含有更多长链分子和晶界层的高分子量ArPTU薄膜也会占据更多体积,从而导致更高的介电常数。

如图(图1)所示,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介电损耗先减小后增大。在 100–10,000 Hz 域中,直流离子电导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降低,从而导致介电损耗降低。当测试频率高于 10,000 Hz 时,偶极子弛豫导致介质损耗随着测试频率的增加而增加 [34]。显然,三个样品的介损曲线差别不大,只是在高频区域有很小的差异。也就是说,ArPTU的分子量对ArPTU薄膜的介电损耗影响不大。

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充放电效率可以通过测量单极极化电场滞后回线来计算,如图2所示。充放电效率随着外加电场的增加而降低。与高分子量ArPTU薄膜相比,低分子量ArPTU薄膜的充放电效率下降速度较慢。在2000 KV/cm的电场下,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充放电效率按A(83.35%)

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A、B、C分别为PDTC/MDA(1/1)、PDTC/MDA(0.95/1)、PDTC/MDA(1.05/ 1))

图3为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XRD曲线。不同分子量的ArPTU薄膜在2θ ≅ 22°处具有较宽的X射线衍射峰,且峰的强度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 ArPTU 具有非晶结构,较高分子量的 ArPTU 膜包含更多的长链分子,导致更大的非晶区。因此,聚合物薄膜的结晶度降低,导致衍射峰减弱[35, 36]。

不同分子量ArPTU薄膜的XRD曲线(A、B和C是按摩尔比PDTC/MDA(1/1)、PDTC/MDA(0.95/1)和PDTC/MDA(1.05/1)合成的聚硫脲) )

PVDF-TrFE-CFE/ArPTU 复合薄膜的表征

图 4 显示了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表征的 ArPTU、PVDF-TrFE-CFE 和 PVDF-TrFE-CFE/ArPTU (90/10) 的表面形态。可以观察到,PVDF-TrFE-CFE 薄膜的表面呈现树枝状结构,表明其结晶度高,由 XRD 结果组成。 ArPTU薄膜表现出非常光滑的薄膜表面,PVDF-TrFE-CFE/ArPTU(90/10)复合薄膜表面出现了一些小颗粒。显然,通过混合ArPTU,PVDF-TrFE-CFE的畴减少了,ArPTU也由XRD数据组成。

不同薄膜的SEM图像。 ArPTU。 b PVDF-TrFE-CFE/ArPTU (90/10)。 c PVDF-TrFE-CFE。 d PVDF-TrFE-CFE/ArPTU (95/5)

不同ArPTU质量比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FTIR曲线如图5a所示。 FTIR曲线表明不同比例的复合薄膜在1230 cm -1 处有明显的吸收峰 ,由聚硫脲中的-HN-CS-NH-基团产生,证明复合膜中存在ArPTU。不同配比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XRD曲线如图5b所示。可以看出,PVDF-TrFE-CFE薄膜和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在2θ ≅ 19.72°处有明显的特征峰,该峰是β相(110)和( 200) 晶面。衍射峰强度随着ArPT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这意味着复合薄膜的结晶度随着ArPTU含量的增加而降低。此外,PVDF-TrFE-CFE薄膜和PVDF-TrFE-CFE/ArPTU(95/5)薄膜在2θ ≅ 17.56°处有较弱的衍射峰,该峰为α相(020)的特征衍射峰晶面。当ArPTU的质量分数达到10%以上时,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α相结晶峰减弱,表明复合薄膜随着ArPTU组分的增加缓慢转变为非晶态。

不同复合比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FTIR曲线。 b 不同复合比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XRD曲线

PVDF-TrFE-CFE/ArPTU 复合薄膜的介电特性

基于上述结果,选择具有较高介电常数和放电效率的 ArPTU 样品 B 制备具有 PVDF-TrFE-CFE 的复合介电薄膜。首先,为了研究 ArPTU 对 PVDF-TrFE-CFE 基体介电性能的影响,在室温下表征了 100 Hz 至 1 MHz 范围内的介电频谱。如(图 6a)所示,可以看出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随着 ArPTU 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复合薄膜在 1000 Hz 时的介电常数分别为 95/5、90/10 和 85/15,分别为 35.72、30.02 和 28.37。复合膜的介电常数降低是由于添加了低介电常数 ArPTU。同时,随着ArPTU添加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频率依赖性降低。这是因为 ArPTU 中的硫脲单元与 PVDF-TrFE-CFE 基质相互作用,这限制了 PVDF-TrFE-CFE 中偶极子的旋转 [37]。

ArPTU、PVDF-TrFE-CFE 和 PVDF-TrFE-CFE/ArPTU 复合薄膜的介电常数。 b ArPTU、PVDF-TrFE-CFE和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

图 6b 显示了具有不同 ArPTU 比的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所有复合薄膜的介电损耗均低于PVDF-TrFE-CFE薄膜,说明ArPTU分子的加入可以有效降低PVDF-TrFE-CFE的介电损耗。这是由于聚硫脲中的硫脲单元增加了晶面间距,聚合物链中的偶极子有更多的空间自由旋转,有效地限制了偶极子弛豫。由于高频下的介电损耗主要来自偶极弛豫,结果再次表明ArPTU中的硫脲基团可能限制了偶极弛豫[37, 38]。

介电薄膜的击穿场强是实际电容器应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具有不同 ArPTU 比率的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由威布尔分布统计表征,如图 7 所示。对于 ArPTU、PVDF-TrFE-CFE、PVDF-TrFE-CFE/ArPTU (95/5)、PVDF-TrFE-CFE/ArPTU (90/10) 和 PVDF-TrFE-CFE/ArPTU (85/15) 薄膜, Weibull 分布计算的击穿场强分别为 467.5 MV/m、324.6 MV/m、366.9 MV/m、407.6 MV/m 和 302.4 MV/m。结果表明,与PVDF-TrFE-CFE薄膜相比,ArPTU的引入显着提高了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且ArPTU含量越多,复合薄膜的击穿场强越高。 ArPTU 的加入增强了复合薄膜中的电子-声子散射和电子-偶极子散射,从而显着改善了击穿场 [38]。然而,当ArPTU含量增加到15%时,复合材料的击穿场强降低,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聚合物的分层现象,导致复合材料缺陷增多,击穿场强相应降低。因此,适当添加ArPTU将有效提高高介电PVDF-TrFE-CFE薄膜的击穿场强。

ArPTU、PVDF-TrFE-CFE和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威布尔击穿

具有不同ArPTU比率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单极极化-电场滞后回线如图8所示。随着ArPTU含量的增加,复合薄膜的最大极化强度降低。三种不同比例的复合薄膜的残余极化相对于PVDF-TrFE-CFE薄膜有所降低,表明ArPTU分子的加入可以有效抑制PVDF-TrFE-CFE的早期极化饱和,从而获得更高的充放电效率.

单极极化电场磁滞回线。 ArPTU。 b PVDF-TrFE-CFE。 c PVDF-TrFE-CFE/ArPTU (95/5)。 d PVDF-TrFE-CFE/ArPTU (90/10)。 e PVDF-TrFE-CFE/ArPTU (85/15)

在实际应用中,充放电效率是介电材料的另一个重要特性参数,因为能量损失总是导致发热,损害电容器的性能和可靠性。图 9 显示了具有不同 ArPTU 比率的 PVDF-TrFE-CFE/ArPTU 复合薄膜的充放电效率。 PVDF-TrFE-CFE薄膜的外加场强从500增加到2000 KV/cm,充放电效率从77%下降到58%,主要是由于高电场下的铁电滞后损耗。不同ArPTU比的复合薄膜的充放电效率明显高于PVDF-TrFE-CFE薄膜。 PVDF-TrFE-CFE/ArPTU (90/10) 薄膜在 2000 KV/cm 的电场下保持 72% 的充放电效率。在 2000 KV/cm 时,复合材料显示出高能量密度,为 5.31 J/cm 3 ,远高于实际使用的BOPP薄膜。 ArPTU的加入改变了PVDF-TrFE-CFE的分子结构,抑制了PVDF-TrFE-CFE过早达到极化饱和。还发现适当的ArPTU添加比例对复合薄膜的充放电效率有明显的影响。由于ArPTU含量较高,85/15比的复合材料充放电效率较低,这可能是由于两种聚合物的分层现象造成的。

不同复合比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充放电效率

不同复合比的 PVDF-TrFE-CFE/ArPTU 复合薄膜的能量密度如图 10a 所示。复合薄膜相对于ArPTU薄膜的存储密度的提高是复合薄膜介电常数性能的结果。可以看出,与纯ArPTU薄膜相比,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由于介电常数的提高,在相同电场下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 PVDF-TrFE-CFE薄膜在PVDF-TrFE-CFE/ArPTU(90/10)复合薄膜中的最大能量密度为22.06 J/cm 3 在 4076 KV/cm。与PVDF-TrFE-CTFE/ArPTU复合薄膜相比(19.2 J/cm 3 ) [37],我们工作中的薄膜显示出更高的能量存储密度。虽然我们工作中的薄膜显示出略低的击穿电压,但较高的介电常数确保了能量存储密度的极大提高。因此,在构建高能量密度复合薄膜时,应考虑击穿强度和介电常数的权衡。此外,考虑到放电能量密度,我们的工作还表明具有最高放电能量密度的高竞争力,如图 10b 所示。与有机-无机复合薄膜相比,有机复合薄膜可以更有效地提高薄膜的储能密度和效率,在卷对收费设备制造的实际应用中是可行的[41, 42]。总之,通过适当控制ArPTU的分子量和添加比例,基于PVDF-TrFE-CFE/ArPTU的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击穿场强、低介电损耗和更高充放电效率的高性能有机电介质可以被建造。这种高性能聚合物薄膜已被证明是用于高功率密度薄膜电容器应用的有前途的介电材料。

不同复合比的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的能量密度。 b 我们工作的放电能量密度与报道工作的比较[39, 40]

结论

将 ArPTU 引入 PVDF-TrFE-CFE/ArPTU 中,通过溶液浇铸法制备复合介电薄膜。与PVDF-TrFE-CFE薄膜相比,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具有更高的击穿场强、更高的充放电效率和更低的介电损耗。更高的击穿场强意味着能量存储密度的增加。 PVDF-TrFE-CFE/ArPTU (90/10)复合薄膜的存储密度为22.06 J/cm 3 407.57 MV/m。复合薄膜介电性能的提高与晶体结构的变化有关。 PVDF-TrFE-CFE/ArPTU复合薄膜优异的介电性能和简单的制备工艺使其成为未来介电材料的重要研究突破和储能器件的广阔应用前景。

数据和材料的可用性

所有数据集均在主要论文或附加支持文件中提供。

缩写

AC:

交流电

ArPTU:

芳香族聚硫脲

BOPP:

双向拉伸聚丙烯

CFE:

氯氟乙烯

DC:

直流电

MDA:

4,4'-二苯甲二胺

NMP:

N -甲基吡咯烷酮

PDTC:

p -苯二异硫氰酸酯

PVDF:

聚偏二氟乙烯

PVDF-TrFE:

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

PVDF-TrFE-CFE:

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氯氟乙烯)

PVDF-TrFE-CTFE:

聚(偏二氟乙烯-三氟乙烯-三氟氯乙烯)


纳米材料

  1. 用贵金属纳米粒子装饰的电纺聚合物纳米纤维用于化学传感
  2. 用于超高密度对齐单壁碳纳米管膜的加热增强介电泳
  3. 用于高效偏振分束器和光学涡流发生器的高阶介电超表面
  4. 使用基于 AFM 尖端的动态犁式光刻在聚合物薄膜上制造具有高通量的纳米级凹坑
  5. 基于三苯基膦的功能性多孔聚合物作为一种高效的多相催化剂,用于从 CO2 合成环状碳酸酯
  6. 具有高拉伸性的导电 TPU 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用于柔性应变传感器
  7. 基于柔性聚(偏二氟乙烯)压电薄膜的超灵敏应变传感器
  8. 基于与铝/聚四氟乙烯纳米层压板集成的增强能量性能
  9. 金属硫化物纳米晶体在聚(3-己基噻吩)中的原位生长:[6,6]-苯基 C61-丁酸甲酯薄膜具有增强光电流的倒置混合太阳能电池
  10. 用于高性能对称超级电容器的掺氮微孔碳球的简便合成
  11. 用于高能量转换效率的接触式摩擦纳米发电机理论系统
  12. 用碳纳米管和石墨烯改性的 FeF3·0.33H2O 高性能正极材料,用于锂离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