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敏感疫苗的四项干冰安全指南
我们已经达到了冠状病毒大流行的疫苗分发门槛——制造商、物流公司和医疗保健提供者必须考虑为所有相关人员采取新的安全措施。企业已采取多项预防措施,以帮助保护工人免受病毒本身的感染。但送货司机可能面临与疫苗运输相关的另一个隐患。
几种疫苗选择需要在极冷的温度下储存,而干冰是在持续时间内保持低温的理想解决方案。干冰是二氧化碳 (CO2) 的固体形式,常用于研究领域以实现材料的快速冷却。随着干冰变暖,它会在 -78.5 摄氏度(-109.3 华氏度)升华(直接进入气体而不变成液体)。这种快速转变为气体状态会造成工人安全隐患,包括冻伤和高浓度 CO2 窒息,不应掉以轻心。
许多航运公司都非常熟悉干冰的处理,并且知道如何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作为其处理危险材料的常规部分。但是,干冰处理的数量和频率会随着 COVID-19 疫苗的运输而显着增加。这将增加在处理包装疫苗时面临风险的人数。沟通协议和实施安全措施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指导方针,可以帮助确保每个人在使用干冰时更安全:
- 处理干冰时要小心,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干冰会导致冻伤,如果皮肤直接接触,皮肤细胞会很快冻结并受损。确保工作人员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从护目镜和面罩到隔热手套和实验室外套。尽可能确保他们有钳子来处理干冰。
- 确保工人了解与二氧化碳相关的窒息危险 .在华氏 -109 度以上的任何温度下,干冰都会从固态变为气态。这个过程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这会迅速取代干冰周围空气中的氧气,导致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和死亡。让工作人员佩戴便携式气体探测器,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过高时,它会发出警告。选择一款佩戴舒适、使用简单并通过振动、光线和声音等信号警告组合发出警报的产品。小巧轻便的探测器可以帮助保护工人,让他们立即意识到潜在的危险,而不会妨碍他们的工作进度。简单明了的操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培训要求。
- 确保工人意识到容器爆裂的潜在危险。 由于大量二氧化碳的快速排放,任何储存在封闭容器(如疫苗包装)中的干冰都会对容器加压。如果在正常室温下有足够的时间,如果气体无法逸出,疫苗包装可能会破裂。
- 确保处理包裹的每个人都了解干冰的职业接触限制。 8 小时时间加权平均值为百万分之 5,000 (ppm),15 分钟的短期暴露限值为 30,000 ppm。
通过遵循适当的安全预防措施并为工人提供先进的便携式气体探测器,供应链中的公司可以帮助安全有效地分发急需的疫苗以应对全球大流行。
Bob Fawley 是高级 霍尼韦尔气体分析和安全业务的客户营销专家。
工业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