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迅智能制造网
工业4.0先进制造技术信息网站!
首页 | 制造技术 | 制造设备 | 工业物联网 | 工业材料 | 设备保养维修 | 工业编程 |
home  MfgRobots >> 亿迅智能制造网 >  >> Industrial materials >> 纳米材料

将等离子体 Ag@AgCl 纳米晶体锚定在具有增强的可见光催化活性的 ZnCo2O4 微球上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通过简单的两步法制备的复合 Ag@AgCl/ZnCo2O4 微球光催化剂的综合研究,并使用补充表征工具,如 X 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X)、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选区电子衍射 (SAED)、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UV-Vis漫反射光谱 (DRS) 和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结果表明,复合Ag@AgCl/ZnCo2O4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微球形态和高结晶度,在全光谱范围内的吸收强度均高于纯ZnCo2O4。观察到复合Ag@AgCl/ZnCo2O4光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罗丹明B(RhB)的吸附效率由于Ag@AgCl的沉积而增加。在RhB的Ag@AgCl/ZnCo2O4降解体系中,0.2Ag@AgCl/ZnCo2O4的光催化降解率在120分钟内达到99.4%,RhB几乎完全降解。复合0.2Ag@AgCl/ZnCo2O4光催化剂的反应速率常数为0.01063 min -1 ,是 Ag@AgCl 的 1.6 倍,是 ZnCo2O4 最小值的 10 倍。此外,自由基捕获实验表明,在Ag@AgCl/ZnCo2O4反应体系中,Ag@AgCl/ZnCo2O4光催化剂的主要氧化物种是超氧阴离子(O · - 2− 2) 和孔 (h + ) 而不是羟基自由基 (·OH)。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g@AgCl/ZnCo2O4复合体系的Z型等离子体光催化机理,以阐明RhB的降解。

背景

水中有害污染物引起的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问题[1],需要科学家和技术人员立即关注[2,3,4]。纳米半导体光催化可见光降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具有高效、环保潜力 [5,6,7] 和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 [8, 9],是一个引人入胜且前景广阔的研究领域。作为最重要的光催化材料之一,TiO2 因其高光催化活性、无毒、低成本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而被广泛研究[10]。然而,由于其带隙较宽(锐钛矿为 3.2 eV,金红石为 3.0 eV),其实际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这意味着它只能利用紫外线(太阳能的 5%)[11]。因此,需要一种具有高光催化活性的可见光光催化体系(占太阳能的43%)以有效利用太阳辐射[12, 13]。

ZnCo2O4 属于一组具有 Zn 2+ 的尖晶石氧化物 [14] 位于四面体位置和 Co 3+ 停留在八面体的地方[15]。由于 2.67 eV [16] 的带隙相对较窄 [16] 和长距离(200-800 nm)光响应 [17],ZnCo2O4 可能是光催化有机污染物降解的合适候选材料 [18]。然而,由于光激发电子-空穴对的分离度低和表面可见光光吸收较弱,ZnCo2O4 表现出较差的量子产率。这导致较差的光催化效率限制了其实际适用性。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将 ZnCo2O4 与其他半导体耦合可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可以改善光生电子的分离和高光催化活性。例如,Rajakumar Ananthakrishnan 等。合成异质结构阳离子掺杂ZnO-ZnCo2O4纳米复合材料,甲基橙在可见光下的脱色率达到92%[19]。

文献展示了不同的基于 Ag@AgCl 的多相光催化体系的研究,如 H2WO4.H2O/Ag/AgCl [20]、Ag@AgCl-Bi2MoO6 [21]、Ag@AgCl/WO3 [22] 和 Ag@AgCl/ rGO [23]。 AgCl 的带宽为 3.25 eV,不能吸收可见光。 Ag@AgCl 表现出优异的可见光吸收,这来自于 AgCl 表面上的金属 Ag 产生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SPR) 效应 [24]。分散的 AgCl 可以提高光致载流子分离效率。 Ag@AgCl优异的可见光吸收和增强的载流子分离都可以提高光催化活性。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通过将等离子体 Ag@AgCl 纳米晶体固定在 ZnCo2O4 上,可以明显提高 ZnCo2O4 的光催化活性。在此,Ag@AgCl/ZnCo2O4 复合材料是通过简便的两步溶剂热法制备的。通过 X 射线衍射 (XRD)、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X)、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 (HR-TEM)、选定区域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电子衍射 (SAED)、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UV-Vis 漫反射光谱 (DRS) 和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仔细研究了加载 Ag@AgCl 前后 ZnCo2O4 结构特性和吸光度特性的影响。还介绍了光催化降解罗丹明 B (RhB) 的活性和稳定性。提出了一种揭示RhB在Ag@AgCl/ZnCo2O4光催化体系中降解机理的机制。

方法

微波辅助法合成ZnCo2O4微球

在典型的合成过程中,将 2.3 g Zn (NO3)3.6H2O、4.48 g Co (NO3)3.6H2O、3.6 g CO (NH2)2 和 1.14 g NH4F 溶解在 100 mL 去离子水中并搅拌 30 分钟,然后超声分散 30 分钟以获得粉红色溶液。将上述粉红色溶液转移到300mL聚四氟乙烯反应器中,然后将反应器连接到微波反应装置。加热速率设置为 8°C/min,微波在 130°C 下反应 30 分钟。反应结束后,将反应器冷却至室温。通过离心收集淡粉色前体,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 3 次以去除可能的残留物,然后在烘箱中在 80°C 下干燥 10 小时,并在管式马弗炉中在 350°C 下煅烧 2 小时以 1°C/min 获得样品。

Ag@AgCl/ZnCo2O4 微球的合成

在典型的 Ag@AgCl/ZnCo2O4 微球合成中,将 0.17 g AgNO3 溶于 80 mL 体积比为 3:5 的醇和水混合溶剂中。然后,在磁力搅拌下将0.2g ZnCo2O4和0.1 11g PVP加入到上述混合溶液中。在 130°C 加热 3 小时后,Ag + -ZnCo2O4 溶液形成。此外,1.5 克 L −1 向上述溶液中加入 1 毫升 NaCl 水溶液 (20 mL),然后用 HCl (12 wt%) 将 pH 值调节至约 2.5。通过避光和磁力将溶液搅拌 24 小时。一些Ag + 通过用 1000 瓦氙灯照射溶液 30 分钟,溶液中的 2 被还原为银。离心分离制备Ag@AgCl/ZnCo2O4催化剂,分别用去离子水和无水乙醇洗涤3次,80℃烘箱干燥6h。

此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没有ZnCo2O4存在的情况下制备了Ag@AgCl催化剂。

特征化

所得样品的相组成在一台 D/MaxRB X 射线衍射仪(日本)上记录,Cu-Kα 辐射源为 35 kV,扫描速率为 0.02°s -1 在 10° 到 75° 的 2θ 范围内。通过配备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X) 的 JSM-6510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 和 JSM-2100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M) 研究形态。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数据是使用来自 VG Scientific 的 ESCALab220i-XL 电子光谱仪使用 300 W AlKα 辐射获得的。基础压力约为 3 × 10 -9 毫巴。结合能参考来自无定形碳的 284.6 eV 的 C1s 线。采用高速自动化面积和孔径分析仪(3H-2000PS1,中国)测定样品的BET比表面积。

光催化活性测定

通过在水溶液中光降解罗丹明 B (RhB) 来评估所制备的 Ag@AgCl ZnCo2O4 微球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在每个实验中,将 50 毫克催化剂分散在 50 毫升 RhB 水溶液中(10 毫克 L -1 )。在光照前,将悬浮液在黑暗中充分搅拌 30 分钟以确保吸附-解吸平衡。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冷却水流将悬浮液的温度保持在 283 K 以下,并用 1000 W 氙灯进行照射。通过 LAMBDA35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λ =553 nm,Perkin Elmer Instruments Co, Ltd., America)测量基于照射时间的 RhB 浓度变化(C)。作为时间函数,脱色率表示为C t /C 0,其中 C 0 是 RhB 和 C 的初始浓度 t 是溶液中的瞬时浓度。如下检测样品的循环稳定性。光催化性能后,样品经过多次洗涤和干燥后收集。然后,重复上述实验的四次重复使用。

结果与讨论

通过XRD测定催化剂的相结构和晶型。在图 1 中,显示了 ZnCo2O4、Ag@AgCl/ZnCo2O4 催化剂的 XRD 谱。在18.96°、31.215°、36.805°、44.738°、59.282°和65.149°处观察到ZnCo2O4的衍射峰,分别对应于(111)、(220)、(311)、(400)、(511)立方尖晶石结构的 ZnCo2O4(JCPDS No. 23-1390)的 (440) 晶面分别表明 ZnCo2O4 是通过微波辅助方法合成的。加载Ag@AgCl后,Ag@AgCl/ZnCo2O4的27.8°、32.2°、46.2°、54.8°、57.5°和67.5°的特征衍射峰对应于(111)、(200)、(220)、立方 AgCl 的 (311)、(222) 和 (400) 面(JCPDS No. 85-1355)。此外,结合立方Ag(JCPDS No.87-0719),Ag@AgCl/ZnCo2O4的XRD谱表明在38.2°处有一个Ag纳米颗粒的特征衍射峰,表明催化剂中存在Ag。因为有些 Ag + 在光还原过程中被还原为Ag颗粒,使得Ag@AgCl/ZnCo2O4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性能显着提高。

<图片>

制备的ZnCo2O4和Ag@AgCl/ZnCo2O4微球样品的XRD图

在图 2a 中,通过微波辅助方法成功制备了直径范围为 5 到 8 μm 的球形 ZnCo2O4 微结构。 ZnCo2O4 微球结构由堆叠的层状结构组成(图 2b)。图 2c 是加载后 Ag@AgCl/ZnCo2O4 的 SEM 图像。可以看出,Ag@AgCl 纳米晶负载在球形 ZnCo2O4 表面。为了进一步观察 Ag@AgCl/ZnCo2O4 的形貌,Ag@AgCl/ZnCo2O4 的 TEM 图像如图 2d 所示。从 TEM 图像可以看出,10-50 nm 的 Ag 纳米粒子均匀地附着在 ZnCo2O4 的表面,而 20-100 nm 的 AgCl 粒子分散在 ZnCo2O4 的表面。图 2e 显示了 Ag@AgCl/ZnCo2O4 的 HRTEM。可以看出,Ag和AgCl颗粒负载在ZnCo2O4上,Ag、AgCl和ZnCo2O4的条纹间距d分别为0.235、0.196和0.244nm,对应晶面Ag(111)、AgCl(220)、和 ZnCo2O4(220),分别。图 2f 是 Ag@AgCl/ZnCo2O4 的 SAED。 Ag@AgCl/ZnCo2O4 的衍射环规则且明亮,表明它是一种结晶度好的多晶。三个晶面的晶格间距为 0.244 nm、0.235 nm 和 0.196 nm,这与 HRTEM 结果非常吻合。图 2g 中 Ag@AgCl/ZnCo2O4 的 EDX 图像显示样品由五种元素组成:O、Co、Zn、Cl 和 Ag。图像中峰值的强度代表每个元素的含量。 Zn、Co 和 O 由 ZnCo2O4 组成,而 Ag 和 Cl 由 Ag@AgCl 组成。 EDX 确认了对应于 Ag@AgCl/ZnCo2O4 的化学元素,没有检测到其他元素。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确定Ag@AgCl均匀分散并负载在ZnCo2O4微球表面。

<图片>

, b ZnCo2O4 微球的 SEM 图像。 ce Ag@AgCl/ZnCo2O4 微球的 SEM、TEM 和 HRTEM 图像。 f , g Ag@AgCl/ZnCo2O4的SAED和相应的EDS图

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 用于确定产物的组成和化学价。如图 3 所示,图 3a 是产品的全光谱扫描。可以看出,该产品含有六种元素,即Zn、Co、O、Ag、Cl、C,其中C为基体。图 3b 显示了 Zn 2p 的发射光谱。两个主峰出现在 1045 eV 和 1022 eV,对应于 Zn 2p1/2 和 Zn 2p3/2 [25, 26] 的区域峰。可以看出,Zn 2p3/2 在 1022 eV 附近的峰为单峰,是典型的 Zn 2+ 氧化态 .图 3c 显示了 Co 的 XPS 峰,对应于 Co 2p1/2 和 Co 2p3/2 在 781.4 eV 和 796.9 eV 的区域峰,在 785.2 eV 观察到的明显卫星峰是 Co 3 的特征峰+ 氧化态[27]。图 3d 是 O1s 的 XPS 光谱。不对称峰可分为两组特征峰,结合能分别为 530.5 eV 和 535.01 eV。这两组特征峰对应于尖晶石ZnCo2O4晶格中的氧和吸附在材料表面的水分子或·OH基团[28]。 Ag 3d 轨道的 XPS 光谱如图 3e 所示。 Ag 3d 在 367.3 eV 和 373.5 eV 的结合能分别对应于 Ag 3d5/2 和 Ag 3d3/2 的自旋裂解轨道 [29]。 Ag 3d5/2 的自旋分裂轨道可以通过峰分裂软件进一步分解为 368.0 eV 和 366.8 eV 峰。同样,Ag 3d3/2 的自旋分裂轨道可以分解为 374.0 eV 和 372.6 eV 峰,其中 368.0 eV 和 374.6 eV 属于 Ag 0 , 而 366.8 eV 和 372.6 eV 属于 Ag + ,表明在催化剂中形成了 AgCl 和 Ag。图3f是Cl 2p的XPS解析图,Cl 2p的电子结合能出现在197.9 eV。

<图片>

Ag@AgCl/ZnCo2O4 的 XPS 光谱:a 调查扫描,b 锌 2p,c Co 2p,d O 1 s, e Ag 3d 和 f 氯2p

图 4a、c 比较了 ZnCo2O4 和 0.2Ag@AgCl/ZnCo2O4 催化剂的 UV-Vis 漫反射吸收光谱。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在UV-Vis区均表现出强吸收,0.2Ag@AgCl/ZnCo2O4的吸收能力强于ZnCo2O4。根据Kubelka-Munk公式[30]计算ZnCo2O4和Ag@AgCl/ZnCo2O4催化剂的禁带宽度:

$$ \mathrm{A} hv=\mathrm{c}{\left( hv-\mathrm{Eg}\right)}^n $$

ZnCo2O4 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 b (αhv ) 2 与能量 (hv ) 为 ZnCo2O4 的带隙能量。 c 0.2Ag@AgCl/ZnCo2O4 的 UV-Vis 漫反射光谱。 d (αhv ) 2 与能量 (hv ) 为 0.2Ag@AgCl/ZnCo2O4 的带隙能量

其中,A 是吸收系数,h 是普朗克常数,v 是光的频率,c 是常数,Eg 是带隙宽度,n 是常数系数,对于直接半导体,n =1/2,对于间接半导体,n =2.

图 4b、d 显示带隙能量 (αhv ) 2 和能量 (hv ) ZnCo2O4 和 Ag@AgCl/ZnCo2O4 催化剂的图表。带隙宽度分别为 2.63 eV 和 2.55 eV。与ZnCo2O4相比,Ag@AgCl/ZnCo2O4催化剂禁带宽度窄,更容易被可见光激发产生自由基,因此Ag@AgCl/ZnCo2O4的光催化性能有望更好。

比表面积是影响光催化剂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N2吸附-解吸等温测量得到ZnCo2O4和0.2Ag@AgCl/ZnCo2O4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得到的曲线如图5所示,两个样品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呈现明显的滞后回线,属于IV型等温线,证明由纳米片组成的微球具有介孔结构。介孔ZnCo2O4微球的形成主要归因于纳米片自组装过程中形成的空隙和Ag@AgCl负载过程中纳米粒子的随机堆叠。通过N2吸附法测量ZnCo2O4和Ag@AgCl/ZnCo2O4样品的BET比表面积。样品的 BET 比表面积为 9.977 m 2 /g 和 11.67 m 2 /g,分别。结果表明,通过负载 Ag@AgCl 可以增加 ZnCo2O4 微球的比表面积,这主要是由于直径为 50-100 nm 的 Ag@AgCl 纳米粒子的比表面积大。大的比表面积不仅可以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吸附性能,而且可以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有利于载流子的转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图片>

ZnCo2O4和0.2Ag@AgCl/ZnCo2O4样品的氮吸附-解吸等温线及孔径分布

此外,通过Barrett-Joyner-Halender(BJH)模型计算了两个样品的N2吸附-解吸等温线的解吸支曲线。样品的孔径分布曲线如图 5 插图所示。孔径分布曲线表明,ZnCo2O4 的孔径分布主要在 15.96 nm,而 Ag@AgCl/ZnCo2O4 的孔径分布主要在 24.47 nm .这种孔结构非常有利于反应物的吸附、产物的传输和光能的捕获,从而提高材料的光催化性能。

为了研究制备的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在可见光下进行了RhB降解实验。通过UV-Vis全波长扫描分析了0.2Ag@AgCl/ZnCo2O4光催化降解过程中RhB的变化。结果如图 6a 所示。 RhB的吸收峰在553nm附近,这是RhB分子中偶氮键的特征吸收,即RhB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553nm处的峰强度越来越低,表明RhB的发色团在光催化剂的作用下被破坏。照射120分钟后,RhB分子完全脱色,550nm处的峰强度几乎为零,表明RhB染料的偶氮结构已完全破坏。此外,在降解过程中,RhB分子吸收峰的形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峰出现了轻微的蓝移,表明降解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小分子中间体。

<图片>

0.2Ag@AgCl/ZnCo2O4 降解 RhB 的可见光扫描图。 b 可见光下不同催化剂对Rh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c 不同催化剂降解 RhB 的一级动力学拟合图。 d 0.2Ag@AgCl/ZnCo2O4微球循环运行降解RhB

如图 6b 所示,研究了 RhB 在 ZnCo2O4、0.1Ag@AgCl/ZnCo2O4、0.2Ag@AgCl/ZnCo2O4、0.3Ag@AgCl/ZnCo2O4 和 Ag@AgCl 催化剂上的光催化降解过程。分析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光催化性能。结果表明,纯 ZnCo2O4 光催化降解最差,120 分钟的光催化降解率仅为 28%。 0.3Ag@AgCl/ZnCo2O4 在 120 分钟内的光催化降解率为 48.8%。 120 分钟内 0.1Ag@AgCl/ZnCo2O4 的光催化降解率为 85.4%,与 Ag@AgCl 的光催化降解率 86.3% 非常接近。结果表明,在 120 分钟内,0.2Ag@AgCl/ZnCo2O4 的光催化降解率为 99.4%,并且发现 RhB 完全降解。实验结果表明,Ag@AgCl可以有效提高ZnCo2O4光催化剂的光催化降解性能。

为了研究不同催化剂的光催化反应动力学模型,图 6c 由方程 –ln(C/C0) =kt 得到。从图中可以看出 (C /C 0) 与反应时间线性相关 tk 是表观反应速率常数,表明RhB的光催化降解遵循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如表 1 所示,k 曲线线性拟合后计算每个样品的值。如表 1 所示,ZnCo2O4、0.1Ag@AgCl/ZnCo2O4、0.2Ag@AgCl/ZnCo2O4、0.3Ag@AgCl/ZnCo2O4 和 Ag@AgCl 的反应速率常数为 0.00107 min −1 , 0.0071 分钟 −1 , 0.01063 分钟 −1 , 0.00239 分钟 −1 , 和 0.00657 min −1 , 分别。其中,0.2Ag@AgCl/ZnCo2O4的反应速率常数最大,为0.01063 min -1 , Ag@AgCl 的 1.6 倍和 ZnCo2O4 最小值的 10 倍。这说明 Ag@AgCl 和 ZnCo2O4 的复合物可以将 Ag@AgCl 负载在 ZnCo2O4 表面,促进 Ag@AgCl 的分散,从而增加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提高基材的光催化性能。活动。

催化剂的稳定性是其实际应用的重要因素。图 6d 是 0.2Ag@AgCl/ZnCo2O4 循环四次的稳定性测试结果。从图 6d 可以看出,催化剂的降解效果在四次循环后没有明显变化。样品的降解率从99.4%下降到85%。降解率的降低可能是由于每个循环过程中催化剂的损失量很小。洗涤过程中高速离心可以减少催化剂的损失。总之,在实验条件允许且无催化剂损失的情况下,0.2Ag@AgCl/ZnCo2O4的稳定性还是很好的,因此0.2Ag@AgCl/ZnCo2O4作为一种新型的可见光光催化剂具有很大的实用化生产价值和潜力。

为了了解Ag@AgCl/ZnCo2O4光催化降解RhB过程中的活性因素,进行了光催化捕获实验。这里,羟基自由基 (·OH)、超氧阴离子 (O ·- 2), 和孔 (h + ) 分别通过添加 1 mmol 异丙醇 (IPA)、对苯醌 (BQ) 和三乙醇胺 (TEOA) 进行淬灭。图7显示了光催化反应过程中不同活性因子的捕获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加入 1 mmol IPA 30 min 后,RhB 的降解率几乎不低于 RhB。加入BQ或TEOA后,RhB的降解程度大大降低,尤其是加入TEOA后,降解率接近于零。因此,我们可以推断出Ag@AgCl/ZnCo2O4光催化剂的主要活性因子是超氧阴离子(O ·- 2) 和孔 (h + ),不是羟基自由基(·OH)。

<图片>

光催化反应中活性物种的捕获实验

基于实验结果和理论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光催化降解RhB的Z-scheme机制。如方案 1 所示,在可见光照射下,Ag 纳米颗粒和 ZnCo2O4 微球被激发以产生光生电子-空穴对。 Ag纳米粒子上的电子然后转移到AgCl的导电带上,吸附在AgCl表面的O2俘获电子产生O ·- 2,而光生空穴保留在银纳米粒子的价带中。对于ZnCo2O4,相对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可以为污染物提供更多的吸附位点。吸附的污染物可以转移到催化剂表面的降解中心进行污染物降解。 ZnCo2O4 的带隙为 2.63 eV。 ZnCo2O4 的导带和价带能级约为。 − 1.98 eV 和 0.65 eV(相对于 NHE)[31]。这表明 ZnCo2O4 价带中的光生空穴不直接参与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是因为光生空穴的能量比反应势能(E(OH - /·OH) =1.99 eV(相对于 NHE))。而 ZnCo2O4 导带上的光生电子通过肖特基势垒转移到 Ag 纳米粒子并与留在 Ag 纳米粒子上的光生空穴复合。由于 AgCl 的带隙宽度为 3.25 eV,因此 AgCl 的导带和价带能级约为。 − 0.09 eV 和 3.16 eV (vs. NHE),不能被可见光激发; Ag 纳米粒子上的光生电子转移到 AgCl 导带并参与目标污染物的降解,主要是因为光生电子的能量 - 0.09 eV(vs. NHE)比 O2/O 处的反应势能更负·- 2 (E (O2/O ·− 2) =− 0.0 46 eV (vs. NHE)) [32]。 ZnCo2O4价带上的光生空穴转移到AgCl表面并与Cl - 结合 在 AgCl 中形成 Cl · 自由基。 Cl · 自由基具有强氧化性,能有效降解RhB,矿化成CO2、H2O等无机小分子,自身还原为Cl .这些 Cl 然后与 Ag + 结合 再生 AgCl 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结果与淬火实验一致。在Ag@AgCl/ZnCo2O4光催化降解过程中,主要活性因子为超氧阴离子(O ·- 2) 和孔 (h + ),不是羟基自由基(·OH)。

<图片>

Ag@AgCl/ZnCo2O4微球光催化机理示意图

综上所述,光激发电子-空穴对的形成、迁移、转化以及污染物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的最终降解途径总结如下:

  1. (1)

    光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mathrm{hv}\to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 _4\left({\mathrm{e}}^{-}\right)+\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left({\mathrm{h}} ^{+}\right) $$ $$ \mathrm{Ag}+\mathrm{hv}\to \mathrm{Ag}\left({\mathrm{e}}^{-}\right)+\mathrm{ Ag}\left({\mathrm{h}}^{+}\right) $$
  1. (2)

    光生空穴电子对的迁移与转化:

$$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left({\mathrm{e}}^{-}\right)+\mathrm{Ag}\left({ \mathrm{h}}^{+}\right)\to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mathrm{Ag} $$ $$ \mathrm{Ag} \left({\mathrm{e}}^{-}\right)+\mathrm{AgCl}\to {\mathrm{O}}_2^{\cdotp -}+\mathrm{AgCl} $$ $$ \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left({\mathrm{h}}^{+}\right)+{\mathrm{Cl}}^{-}\到 \mathrm{Zn}{\mathrm{Co}}_2{\mathrm{O}}_4+{\mathrm{Cl}}^0 $$
  1. (3)

    污染物降解:

$$ {\mathrm{O}}_2^{\cdotp -}+\mathrm{RhB}\to \mathrm{Degradation}\ \mathrm{product}+{\mathrm{CO}}_2+{\mathrm{H} }_2\ \mathrm{O} $$ $$ {\mathrm{Cl}}^0+\mathrm{RhB}\to \mathrm{Degradation}\ \mathrm{product}+{\mathrm{CO}}_2+{ \mathrm{H}}_2\ \mathrm{O}+{\mathrm{Cl}}^{-} $$

结论

In summary, the composite Ag@AgCl/ZnCo2O4 microspheres photocatalyst was prepared by a facile two-step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a set of complementary structural and electronic characterization tools such as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nergy dispersive X ray spectroscopy (EDX),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high-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HR-TEM),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SAED),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XPS),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DRS), and Brunauer-Emmett-Teller (BET).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has good crystal morphology, is highly crystalline, and the absorption intensity of Ag@AgCl/ZnCo2O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in the whole spectrum range i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ZnCo2O4. The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Ag@AgCl/ZnCo2O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and the adsorption efficiency of RhB are found to increase as a result of Ag@AgCl deposition. In the degradation system of RhB,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pure ZnCo2O4 was the worst and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for 120 min is found to have a very low value of 28%. The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rate of Ag@AgCl for 120 min is seen to be 86.3%.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ithin 120 min, 99.4%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0.2Ag@AgCl/ZnCo2O4 takes place and RhB is found to be completely degraded. The reaction rate constant of 0.2Ag@AgCl/ZnCo2O4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is the highest showing a value of 0.01063 min −1 , which is 1.6 times that of Ag@AgCl and 10 times of the minimum value of ZnCo2O4. In the reaction system of Ag@AgCl/ZnCo2O4, the main active factors of Ag@AgCl/ZnCo2O4 photocatalyst are found to be superoxide anion (O ·− 2) and hole (h + ) and not hydroxyl radical (·OH). Th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of composite Ag@AgCl/ZnCo2O4 photocatalyst for the RhB degradation can be explained by a plasmonic Z-scheme photocatalytic mechanism, where the photogenerated electrons from the ZnCo2O4 conduction band at the contact interface of composite photocatalyst Ag@AgCl/ZnCo2O4 transfer to Ag nanoparticles by the Schottky barrier and recombine with photogenerated holes left on the Ag nanoparticles.

缩写

赌注:

布鲁诺-埃米特-特勒

BQ:

p-Benzoquinone

DRS:

UV-Vis diffuse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

EDX:

Energy dispersive X ray spectrometer

HR-TEM: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

国际音标:

Isopropanol

RhB:

罗丹明B

SAED:

选区电子衍射

SEM:

扫描电镜

SPR: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TEM:

透射电子显微镜

TEOA:

Triethanolamine

XPS:

X射线光电子能谱

XRD:

X射线衍射


纳米材料

  1. Sb/坡缕石 (PAL) 纳米颗粒的制备和增强催化氢化活性
  2. Au-Plasmonic 纳米粒子在涂有 MoO3 的 TiO2 纳米管光电极上增强光催化活性
  3. N 掺杂 ZnO/g-C3N4 纳米复合材料的可见光驱动光催化性能
  4. 具有增强光催化性能的新型 Bi4Ti3O12/Ag3PO4 异质结光催化剂
  5. Ag 纳米颗粒/BiV1-xMoxO4 与增强的光催化活性的协同效应
  6. Cu2ZnSnSe4 纳米片的一锅法合成及其可见光驱动的光催化活性
  7. 通过将 Cd0.5Zn0.5S QD 加载到 Ni2P 多孔纳米片上来增强光催化产氢
  8. 金属硫化物纳米晶体在聚(3-己基噻吩)中的原位生长:[6,6]-苯基 C61-丁酸甲酯薄膜具有增强光电流的倒置混合太阳能电池
  9. 用于染料降解的新型 p-Ag3PO4/n-BiFeO3 异质结复合材料的简便合成和增强的可见光光催化活性
  10. Ag/BiPbO2Cl 纳米片复合材料的增强型可见光响应光催化性能
  11. 在可见光照射下具有增强光催化活性的全固态 Z-Scheme BiOBr0.3I0.7/Ag/AgI 光催化剂的原位合成
  12. 在模拟阳光下制备具有优异光催化性能的 CdTe QD/BiOI 促进的 TiO2 空心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