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了克服作为锂离子电池(LIBs)负极材料的 MoS2 体积膨胀的不足,开发了一种有效的策略,通过简单、易于操作的水热法和退火设计分层多孔 MoS2/碳纳米球。 FESEM 和 TEM 图像清楚地表明,纳米球由涂有碳层的超薄 MoS2/C 纳米片组成,并具有 0.98 nm 的扩展层间距。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MoS2/碳纳米球的初始放电容量为 1307.77 mAh g−1 在电流密度为 0.1 A g−1 .此外,可逆容量为 612 mAh g-1 即使在 2 A g-1 容量保持率为 439 mAh g−1 1 A g−1 500 次循环后 .改进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分级多孔结构以
摘要 近年来,柔性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逐渐深入,可穿戴、柔性的体温监测设备的性能也不断提高。对于人体来说,体温的变化反映了很多关于人体健康的信息,异常的体温变化通常预示着健康状况不佳。虽然体温与环境无关,但体表温度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给体温监测设备带来了挑战。为了实现对人体各部位温度的实时灵敏检测,研究人员开发了多种不同类型的高灵敏度柔性温度传感器,完善了电子皮肤的功能,也提出了许多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用于监测体温变化的高灵敏度图案化柔性温度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首先,总结了柔性温度传感器常用的基板和活性材料。其次,介绍了柔性温度传感器的图案化制作方法和工艺。然后,综合讨论了灵活的温度传感性能
摘要 基于尖端的纳米加工 (TBN) 方法已被证明是一种强大且可行的微结构制造技术。分子动力学(MD)模拟已广泛应用于TBN方法,以探索实验无法完全揭示的机制。本文综述了TBN方法MD模拟的最新科学进展。首先介绍了各种材料仿真模型的建立方法。然后,讨论了TBN方法的加工机理分析,包括切削力分析、材料去除分析和次表面缺陷分析。最后,给出了TBN方法在MD模拟中的当前缺点和未来前景。希望本综述能为后续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介绍 微纳制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环境、能源、生物、医药、国防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1,2,3,4] .为实现高精度微/纳米加工,原子力
摘要 在本文中,提出并研究了一种无掺杂鳍状 SiGe 沟道 TFET (DF-TFET)。为了形成高效的无掺杂线隧道结,引入了鳍状 SiGe 沟道和栅极/源极重叠。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获得具有高导通电流、12个数量级开关比且无明显双极效应的DF-TFET。高 κ 诱导材料堆叠栅极电介质以改善 DF-TFET 的断态泄漏、界面特性和可靠性。此外,通过使用无掺杂的沟道和鳍结构,可以解决掺杂工艺和非对称栅极重叠形成的困难。因此,DF-TFET的结构可以具有良好的制造适用性并显着减少占用空间。本文研究了器件的物理机制和参数对性能的影响。最后,通态电流 (I ON) 为 58.8 μA/μm,最小亚阈值
摘要 已在纳米尺度上检测到由热波动和振动引起的快速扩散。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和理论模型研究了表面波行进的石墨烯层上的粒子运动。证明了粒子在一定的先决条件下会保持波速运动,即速度锁定效应。通过将粒子和波浪表面之间的范德华 (vdW) 势表示为曲率的函数,基于相对波坐标系中的势水坑阐明了该机制。提出两个先决条件:粒子的初始位置应位于势阱中,初始动能不能驱使粒子跳出势阱。参数分析表明,速度锁定区会受到粒子与波之间的波长、振幅和对势的影响。波长越小、振幅越大、vdW 电位越强,锁速区域越大。这项工作揭示了一种基于水坑电位理论的层状材料上粒子的新型相干运动,可以解释纳米尺度的快速扩散现象。 介绍
摘要 二维 (2D) 材料发展的最新进展促进了通过组合原子种类、孔功能化等获得的各种表面化学特性。本研究的重点是亲水性等化学特性如何影响水的传输速率。六边形二维膜。调整膜 - 水相互作用强度以改变亲水性,亚纳米孔用于研究单列通量,已知其保持优异的盐截留率。由于疏水孔的去湿行为,水通量为零或标称低于阈值相互作用强度。在阈值相互作用强度之上,水通量随着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而降低。从平均力分析和扩散系数计算的潜力,发现孔隙入口的近端区域是在高亲水性孔隙处降解水通量的主要因素。此外,2D 膜优于 3D 膜似乎取决于相互作用强度。本研究结果将对二维膜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以保持高水过滤率。 介绍 在
摘要 探索和制备具有可控形态和多种组分的多金属氧酸盐基纳米材料 (PNM) 具有挑战性。这里,3d –4f 将金属引入同多金属氧酸盐中,分别制备了安德森型多金属氧酸盐、CeCdW12 纳米花和 EuCrMo6 微片。进行了一系列控制实验,以确定对 PNM 中稀有形态的影响因素。此外,在 396 nm 激发时,EuCrMo6 的发射光谱显示出五个突出的 f − f 在 674、685、690、707 和 734 nm 处的发射峰分配给 Eu3+ 5 D0 → 7 FJ (J =0, 1, 2, 3, 4) 转换。同时,VSM 结果表明 Cr+3 当温度低于 - 17.54 K 时,EuCrMo
摘要 具有特定结构的一维 (1D) 纳米材料因其在催化、传感和能量转换等方面的应用而受到科学和技术兴趣的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开发一种可操作且简单的一维纳米结构制造方法仍然是一个挑战。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阴离子调节形态”策略,其中阴离子可以通过调节不同生长面的表面能来调节 ZnO 纳米材料的尺寸限制各向异性生长。 ZnO 1D 项链状纳米结构 (NNS) 可以通过醋酸锌和尿素混合物的水热处理以及随后在 400°C 下的煅烧程序来制备。在将醋酸根离子替换为硝酸根离子时,硫酸根离子和氯离子分别产生了 ZnO 纳米花、纳米片和六边形纳米片。进行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以解释阴离子调节各向异性晶
摘要 以木材为基础的工业是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森林是各种木质纤维素材料的来源,具有许多未开发的潜力,可用于生产可持续和可生物降解的纳米材料,这些材料具有非常有趣的特性,可用于木材工业本身或许多不同的应用领域。木质产品部门还可以利用各种现成的纳米材料来提高现有产品的性能或从森林中创造新的增值产品。本综述重点介绍了纳米技术在木制品行业应用的最新进展。 介绍 纳米技术被定义为对 1 到 100 纳米之间物质的操纵。纳米技术是一个多学科领域,它结合了科学和技术,旨在开发具有显着功能、物理和化学特性的新材料和改进材料 [1, 2]。与更高维度的相同物质相比,这种规模的材料具有独特的特
摘要 控制二维(2D)钙钛矿薄膜的结晶是提高二维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VSC)功率转换效率(PCE)的重要策略。在本文中,将去离子水 (H2O) 添加剂引入钙钛矿前驱体溶液中,以制备高质量的二维钙钛矿薄膜。用 3% H2O 处理的二维钙钛矿薄膜显示出良好的表面形貌、增加的晶体尺寸、增强的结晶度、择优取向和低缺陷密度。与没有 H2O 的相比,具有 3% H2O 的制造的 2D PVSC 表现出更高的 PCE(12.15% 对 2.29%)。此外,在周围环境中含有 3% H2O 的未密封设备的货架稳定性得到显着提高。该工作为制备用于高效稳定二维PVSCs的高质量二维钙钛矿薄膜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法。
摘要 金红石Snx Ti1−x 氧气 (x =0, 0.33, 0.5, 0.67, 1) 以钛酸四丁酯和五水氯化锡(IV)为原料,采用一步法水热法合成固溶体。一系列 Ru/Snx Ti1−x 然后通过在 RuCl3 中的浸渍过程制备 O2,以研究 CO 和 C3H8 氧化的性能和稳定性。通过XRD、N2吸附-解吸、FT-IR、TEM、XPS、H2-TPR和O2-TPD技术对这些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Sn/Ti摩尔比和水热条件对Ru/Snx低温催化氧化性能及稳定性的影响 Ti1−x O2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Ru/Sn0.67Ti0.33O2催化剂在低温下表现出优异的活性和稳定性。 CO 转化
摘要 LiCoO2 在高电压下循环的稳定性问题是开发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锂离子电池的迫切问题之一。尽管通过用另一种金属氧化物或氟化物涂覆单个 LiCoO2 颗粒来提高 LiCoO2 的循环性能是有效的,但倍率容量通常会受到影响,因为典型的涂层材料是不良导体。在这里,最成功的固体电解质之一的无定形 Li0.33La0.56TiO3 通过磁控溅射直接沉积在制成的 LiCoO2 电极表面。不仅保留了制成的 LiCoO2 电极中固有的导电网络,而且还保留了 Li+ 增强了散装和穿过阴极 - 电解质界面的传输。此外,循环 LiCoO2 电极的表面化学分析表明,大多数稳定性问题可以通过无定形 Li0.
摘要 二维过渡金属二硫属化物(TMDCs)由于其独特的性质而在纳米电子学和纳米光电子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特别是,WSe2 具有双极载流子传输能力和相当大的带隙,是未来光电探测器的有希望的候选者。在这里,我们报告了由衬底的界面栅极形成的面内 WSe2 同质结。在这种结构中,绝缘的 h-BN 薄片仅用于直接制造 WSe2 薄片接触基板的一部分。最后,WSe2/substrate 和 WSe2/h-BN/substrate 的结构构建了一个面内同质结。有趣的是,该器件可以在不同偏压下以光伏和光电导模式运行。结果,响应率为 1.07 A W−1 具有超过 1012 的卓越探测能力 同时获得琼斯和
摘要 锂离子电池 (LIB) 作为能源供应和存储系统已广泛应用于电子产品、电动汽车和公用电网。然而,提高LIB能量密度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开发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电极材料显得尤为重要。尽管已经发现了许多新材料,但问题仍然存在:(1)粘合剂和活性材料(金属氧化物、Si、Li、S等)之间的弱相互作用和界面问题,(2)体积变化大,(3) ) 低离子/电子电导率,以及 (4) 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活性材料的自聚集。目前,无粘合剂电极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希望的候选者。首先,通过将活性材料直接固定在导电基材上,可以解决粘合剂和活性材料的界面问题。其次,无粘合剂电极的孔隙率可以适应活性材料的大体积膨胀。第三
摘要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皮肤癌,占死亡率的 80%,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体中位生存期仅为 6-9 个月。通过在单个纳米载体中同时给予双重药物的联合治疗已被证明在对抗癌症方面是优雅而有效的。在此,我们采用基于达卡巴嗪 (DBZ)、FDA 批准的黑色素瘤药物和全反式维甲酸 (ATRA) 的联合疗法,这是一种有希望的脂质纳米制剂 (RD-LNF) 抗癌剂,作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新治疗策略。我们已经成功地将这两种药物封装在脂质纳米制剂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显示出有效载荷的受控释放。我们证明同时递送 DBZ 和 ATRA 可以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有效降低细胞增殖。组合纳米颗粒显着降低了 B16F1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并通过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 (MOCVD) 生长 AlGaN 双通道异质结构,并制造和研究了高性能 AlGaN 双通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 (HEMT)。双通道特征的实现有效地提高了AlGaN通道异质结构的传输特性。一方面,由于沿垂直方向的双势阱和增强的载流子限制,提高了总二维电子气(2DEG)密度。另一方面,由于载流子-载流子散射效应的抑制,每个通道中的平均2DEG密度降低,迁移率升高。结果,最大漏电流密度 (I 在栅极电压为 0 V 的情况下,AlGaN 双通道 HEMT 的 max) 达到 473 mA/mm。此外,AlGaN 双通道 HEMT 的优异击穿性能也得
摘要 纳米粒子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最近在各种应用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特别是在生物医学领域。然而,对纳米颗粒潜在毒理学影响的担忧仍然存在,因为它们更容易产生过量的活性氧 (ROS)。由于具有很强的氧化电位,纳米颗粒诱导的过量ROS会导致生物分子和细胞器结构的破坏,导致蛋白质氧化羰基化、脂质过氧化、DNA/RNA断裂和膜结构破坏,进而导致坏死、凋亡、甚至诱变。本综述旨在总结纳米粒子在细胞水平上产生 ROS 的机制和负责,并提供对 ROS 介导的生物毒性机制的见解。我们总结了有关纳米颗粒毒性的文献,并提出了优化纳米颗粒生物医学应用的策略。 介绍 纳米粒子 (NPs) 是一类尺寸 <100 n
摘要 肝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RAF 激酶抑制剂可有效治疗肝细胞癌 (HCC);因此,抑制 BRAF/MEK/ERK 通路已成为新型 HCC 治疗的新治疗策略。然而,针对肿瘤的靶向特异性递送系统仍然是临床应用的重大障碍。半乳糖 (GAL) 可以靶向在肝癌细胞上高表达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 (ASGPR)。在这项研究中,我们设计了一种新型多功能纳米材料 GAL-GNR-siBRAF,它由三部分组成,GAL 作为肝癌靶向部分,金纳米棒 (GNR) 在近红外光下提供光热能力,siRNA 专门沉默 BRAF (siBRAF )。纳米载体 GAL-GNR-siBRAF 显示出高 siRNA 负
摘要 双金属纳米材料结合了与两种不同金属相关的特性,使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创新应用成为可能。在这里,我们介绍了用于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SERS) 和催化应用的树枝状 Au/Ag 双金属纳米结构的制造。通过结合电化学沉积和置换反应制备树枝状 Au/Ag 双金属纳米结构。在Ag枝晶表面形成Au纳米粒子壳极大地提高了枝晶纳米结构的稳定性,随后显着增强了SERS。此外,与最初的树枝状 Ag 纳米结构相比,这些树枝状 Au/Ag 双金属纳米结构在降解 4-硝基苯酚 (4-NP) 方面非常有效。这些实验结果表明树枝状Au/Ag双金属纳米结构在开发优异的SERS基底和高效催化剂方面具有巨大的潜力。 介
摘要 量子点 (QD) 作为新兴的光转换材料显示出提高白光发光二极管 (WLED) 色彩质量的优势。然而,采用窄发射单色 QD 的 WLED 通常在橙色区域呈现不令人满意的显色性。在此,通过混合基于 CdSe/ZnS 的橙色 QD(O-QD)和红色 QD(R-QD)来开发复合橙红色 QD(复合 QD),以补偿 WLED 的橙红色光。我们研究了复合 QD 中的自吸收和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过程对 WLED 中的光谱可控性和荧光猝灭的影响。浓度和供体/受体比率也被考虑在内,以分析 FRET 效率,并帮助确定合适的复合量子点,用于橙红色光区域的颜色补偿。结果表明,优化后的复合量子点与单色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