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石墨烯(G)和氧化石墨烯(GO)纳米颗粒开始应用于外科植入物表面改性。然而,G和GO的生物安全性和抗菌能力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通过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MSCs) 共培养评估 G 和 GO 的体外生物安全性,并通过将材料植入小鼠肌肉组织观察体内生物安全性。生物安全结果表明,10 μg/ml 是 G 和 GO 的安全临界浓度。当浓度超过10 μg/ml时,G和GO的细胞毒性呈剂量依赖性。 抑菌结果表明,G在浓度≥100 μg/ml时表现出抗菌能力; GO在浓度等于和大于50μg/ml时表现出抗菌能力。 G和GO的体外抗菌作用呈剂量依赖性。 50 和 100 μg/ml 之
摘要 纳米探针正迅速成为各种体内计算机断层扫描 (CT) 成像的疾病诊断的潜在变革工具。与传统的分子级造影剂相比,纳米颗粒 (NPs) 有望提高体内检测能力。在这项研究中,合成了具有强 X 射线质量吸收系数的新型聚乙二醇 (PEG) 功能化星形金纳米粒子 (AuNS@PEG) 作为 CT 成像造影剂。实验结果表明,AuNS@PEG 纳米粒子结构良好,具有超小尺寸、有效代谢性、高计算机断层扫描值和出色的生物相容性。体内成像还表明,所获得的 AuNS@PEG 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用于 CT 增强成像。因此,合成的造影剂AuNS@PEG纳米粒子作为一种极具潜力的候选物可广泛用于CT成像。 背景
摘要 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比例的 In2O3 纳米颗粒杂化孪晶六边形圆盘 (THD) ZnO。所获得的 ZnO/In2O3 复合材料由直径约为 1μm 的六边形圆盘 ZnO 和尺寸约为 20-50nm 的 In2O3 纳米颗粒构成。随着 ZnO/In2O3 复合材料中 In2O3 含量的增加,样品的吸收带边缘从紫外光区域转移到可见光区域。与纯 ZnO 相比,ZnO/In2O3 复合材料在太阳光照射下对甲基橙 (MO) 和 4-硝基苯酚 (4-NP) 的降解表现出增强的光催化活性。由于 In2O3 和 ZnO 的能带隙结构的适当排列,п 型异质结构的形成可以提高光生电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并提供方
摘要 通过X射线、热重分析和介电光谱研究了不同状态的水对微晶纤维素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对不同含水量微晶纤维素(MCC)的研究表明,水分子位于微晶纤维素的大孔内和多分子水合层中。结果表明,随着水合壳中水浓度的增加,微晶表面的纤维素分子发生重组,因此,它们的横向尺寸和结晶度增加。结果表明,在水的浓缩过程中,13%以上的微晶出现在连续的水合壳中。在温度区间 [−180 ÷ 120] °C 内,研究了复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对 f 频率的温度依赖性 =5、10、20 和 50 kHz。观察到低温弛豫过程和高温转变。与纤维素构象分子表面羟甲基从tg转变相关的低温弛豫过程 tt 随着微晶纤维素中水浓度的
摘要 通过使用由聚合物辅助沉积 (PAD) 和原子层沉积 (ALD) 方法组成的两步沉积,将掺铝 ZnO (AZO) 薄膜直接沉积在 p-GaN 衬底上。已形成 p-GaN 上 AZO 的欧姆接触。两步法制备的 AZO 薄膜的最低薄层电阻达到 145 Ω/sq,比接触电阻降低到 1.47 × 10-2 Ω·cm2 . AZO 薄膜在可见光区的透射率保持在 80% 以上。 PAD和ALD技术的结合可用于制备光电用p型欧姆接触。 背景 如今GaN基化合物半导体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高温、大功率和高频器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其中欧姆接触对于器件的良好性能至关重要。到目前为
摘要 在气泡静电纺丝 (BE) 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自由表面静电纺丝 (MFSE),它使用锥形空气喷嘴与铜管制成的溶液储存器相结合,以提高优质纳米纤维的产量。在 MFSE 过程中,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SDBS) 添加到电纺溶液中以在液体表面产生气泡。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了施加电压和产生的气泡对纳米纤维的形态和生产的影响。电场理论分析结果与实验数据吻合较好,表明随着施加电压的增加,纳米纤维的质量和产量提高,产生的气泡会降低纳米纤维的质量和产量。 背景 静电纺丝已被公认为是一种生产聚合物纳米纤维的简单而有效的技术。由于具有高表面积、高表面能和高表面活性等特点,电纺纳米纤维可用于多种应
摘要 该文章报道了嵌入环氧树脂基质中的碳纳米颗粒的电场诱导排列。进行光学显微镜检查以考虑电场强度和配置、填料形态和纵横比对对准过程的影响。对齐网络形成的特征时间与建模预测进行了比较。使用基于有效介质方法的分析模型估计碳纳米管和石墨纳米片旋转时间。根据粒子和电场的几何形状应用不同的去极化因子。 通过使用交流电场制备固体纳米复合材料。我们使用双探针技术研究了石墨纳米片/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的浓度依赖性。已经确定,具有随机和排列填料分布的复合材料的电性能因特定填料含量下的电导率值而异,并且通过具有不同形态的填料的电导率的浓度依赖性形式来区分。这些差异可以从动态渗透和各种导电网络的形成来解释:
摘要 我们从理论上研究了 GaSb 上的横向高拉伸应变 Ge 纳米线。有限元方法已用于模拟 Ge 纳米线中的残余弹性应变。在不同情况下计算Ge沉积前后的总能量增量,包括应变能、表面能和边缘能。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GaSb 上的 Ge 纳米线易于沿 而不是 生长,并且在沉积少量 Ge 时更倾向于通过 {105} 面暴露,而被 {110 } 当Ge量超过临界值时。此外,Γ 中的导带最小值 两种情况下任何位置的 -valley 都比 L-valley 中的值低,导致 Ge 纳米线中的直接带隙跃迁。对于价带,Γ 处的光空穴带最大值 点高于任何位置的重空穴带最大值,甚至高于静水应变的导带最小值
摘要 修订了空间分散介电常数的通用定义。简并电子气对满足矢量亥姆霍兹方程的电场的响应可以通过玻尔兹曼方程的解来找到。计算出的纵向介电函数与 Klimontovich 和 Silin 在 1952 年和 Lindhard 在 1954 年获得的结果一致。但是,它取决于波数的平方,波数是亥姆霍兹方程的一个参数,而不是平面电磁波的波矢。这个新概念简化了非局部效应的模拟,例如,使用广义 Lorents-Mie 理论,因为不应进行傅立叶变换。菲涅耳系数是广义的,允许激发纵向电磁波。为了验证该理论,计算了银和金纳米级球体的消光光谱。对于这些粒子,广义 Lorents-Mie 理论给出了等离子体共振的蓝移
摘要 一种用于检测致病性霍乱弧菌的超灵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V . 霍乱 ) DNA 是基于聚苯乙烯-共聚丙烯酸 (PSA) 乳胶纳米球-金纳米粒子复合材料 (PSA-AuNPs) DNA 载体基质开发的。使用电活性蒽醌寡核苷酸标记的微分脉冲伏安法 (DPV) 用于测量生物传感器响应。在 DNA 乳胶粒子电极上加载金纳米粒子 (AuNPs) 显着放大了 DNA 杂交的法拉第电流。连同已报道的探针的使用,生物传感器已表现出高灵敏度。 DNA 生物传感器对目标 DNA 产生了可重现的宽线性响应范围,从 1.0 × 10−21 到 1.0 × 10−8 M(相对标准偏差,RSD =4.5%,n =
摘要 已经使用电子顺磁共振 (EPR) 方法研究了富勒烯烟灰 (FS)、富勒烯黑 (FB) 及其聚合物复合材料 Phenylon C-2/FS、FB 的顺磁性能的演变。在 T 温度下泵出时,首次观察到 FB、FS 和复合样品中 EPR 信号的急剧增长 =20 ÷ 300 °C,这归因于碳缺陷与吸附的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 结果表明,FB、FS 和复合材料中顺磁中心的集合是异质的。该集合由三个与不同结构元素相关的自旋子系统 1、2 和 3 组成。子系统给出三个相应的贡献,L 1、L 2 和 L 3、进入EPR信号的整体轮廓。最强烈和最广泛的信号L 3 是由来自碳片表面的二维电
摘要 通过简单的原位聚合制备了一种多层多孔聚苯胺(PANI)复合材料,可用于性能良好的压力传感器和可调灵敏度的气体传感器。商业级海绵用作模板支架,通过原位聚合沉积 PANI。海绵在整个结构中具有丰富的互连孔,为 PANI 纳米分支的生长提供了足够的表面。柔性多孔结构有助于复合材料在压力检测中表现出高性能,具有快速响应和良好的可恢复性,以及具有可调灵敏度的气体检测。还讨论了基于 PANI/海绵的柔性传感器的传感机制。结果表明,该工作为制备高效传感器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具有成本低、制备容易、信号采集容易等优点。 背景 如今,各种传感器,包括压力传感器[1, 2]、应变传感器[3, 4]、
摘要 通过对苯基三甲氧基硅烷改性的气相氧化铝纳米粒子进行热处理,合成了 Al2O3:SiOC 纳米复合材料。通过红外光谱以及紫外和X射线激发的光致发光光谱研究了惰性气氛中退火温度对改性氧化铝粉末结构和光致发光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的增加导致在氧化铝颗粒表面形成二氧化硅沉淀物,伴随着可见光致发光的发展和光谱演变。从Al2O3颗粒表面的结构转变角度讨论了这些观察结果。 背景 最近,据报道,表面通过苯甲氧基热解碳化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在紫外线激发下表现出强烈的可见光致发光 (PL) [1]。在没有重金属活化剂的情况下,在室温下表现出有效的宽带可见光 PL 的材料作为用于基于紧凑型气体放电灯
摘要 纳米级二氧化钛(nano-TiO2)已广泛应用于工业和医药。然而,纳米二氧化钛暴露的安全性仍不清楚。在这项研究中,我们使用小鼠模型评估了纳米 TiO2 的肝脏、大脑和胚胎毒性以及潜在机制。结果表明,在腹腔内(i.p.)纳米二氧化钛暴露后,钛以剂量依赖性方式分布并积聚在小鼠的心脏、大脑、脾脏、肺和肾脏中。心脏、脾脏和肾脏的器官/体重比显着增加,而脑和肺的器官/体重比显着降低。血液生化试验表明,高剂量的纳米二氧化钛显着损害肝肾功能和糖脂代谢。纳米二氧化钛引起小鼠肝脏线粒体损伤和肝细胞凋亡、活性氧的产生和保护基因表达紊乱。我们在大脑中发现了破裂和破裂的神经细胞和炎症细胞浸润。我们还发现,纳米
摘要 这项工作主要通过 150 至 240°C 的温度变化水热法研究二硫化钼 (MoS2) 在二硫化钼/石墨烯杂化物中的结晶条件。花状二硫化钼纳米薄片成功生长在石墨烯纳米片上,并对其进行表征以了解温度依赖性结晶过程和电化学性能。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析氢反应的最高电催化效率是通过在 180°C 下制备杂化物获得的,这得益于平衡的高反应性和高电导率。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 MoS2 结晶的温度依赖性,并为更好的催化材料设计提供指导。 MoS2纳米薄片在石墨烯纳米片上的温度依赖性结晶用于电催化 背景 二维 (2D) 杂化材料已被研究用于光伏、水分解、传感器、电池和许多其他应用,通常以
摘要 银纳米线(Ag NW)是制造柔性透明电极的有前途的材料,旨在在下一代柔性电子产品中替代氧化铟锡(ITO)。在此,展示了一种可行的聚乙烯吡咯烷酮 (PVP) 介导的具有不同纵横比的 Ag NWs 的多元醇合成,并在没有高温热烧结的情况下制造了高质量的 Ag NWs 透明电极 (NTE)。当采用不同平均分子量的 PVP 混合物作为封端剂时,可以定制 Ag NWs 的直径,并且具有不同长宽比的 Ag NWs 从大约30 到大约获得1000个。使用这些合成的 Ag NWs,通过重复旋涂制造均匀的 Ag NWs 薄膜。当纵横比超过 500 时,Ag NWs 薄膜的光电性能显着提高,与 ITO 薄
摘要 开发了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制造蛋黄-壳复合材料,其中可调的 Cu 核封装在平均直径约 210 nm 和腔尺寸约 80 nm 的空心碳球 (Cu@C) 内。在热解过程中,空腔的受限纳米空间确保了 Cu 纳米晶体的成核和生长过程仅发生在空腔内。通过改变铜盐浓度,可以轻松地在 30 到 55 nm 范围内调整 Cu 核的尺寸。通过 KOH 化学活化故意产生壳孔隙,在优化的 KOH/HCS 质量比为 1/4 时,活化样品的甲醇氧化羰基化为碳酸二甲酯 (DMC) 的催化性能显着增强,TOF 高达 8.6 h−1 甲醇转化率为 17.1%。活化的蛋黄壳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性能,可重复使用,催化活性损
摘要 MnZn 铁氧体薄膜沉积在 p-Si 衬底上,用作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中的介电层,用于红外和太赫兹器件应用。在器件制造之前优化了 MnZn 铁氧体薄膜沉积的条件。研究了不同栅极电压下的红外特性和太赫兹波调制。电阻和磁性MnZn铁氧体薄膜对太赫兹波高度透明,这使得通过石墨烯单层的大磁阻对透射的太赫兹波进行磁调制成为可能。 背景 红外 (IR) 和太赫兹 (THz) 设备对于许多电子系统非常重要,例如雷达 [1]、无线通信 [2] 和安全系统 [3]。因此,探索可用于红外和太赫兹范围的材料 [4,5,6,7] 和结构 [8,9,10,11,12,13,14] 至关重要。最近发现,通过调
摘要 羽毛状分级氧化锌(ZnO)是通过连续离子层吸附和反应合成的,没有任何种子层或金属催化剂。提出了一种可能的生长机制来解释 ZnO 羽毛状结构的形成过程。同时,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I-V 和 I-t 测量研究了羽毛状 ZnO 的光电性能。结果表明,羽毛状ZnO分层结构具有良好的减反射和优异的光敏性。所有结果表明,新型羽毛状ZnO的直接生长加工有望在光电探测器器件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背景 氧化锌 (ZnO) 是一种用途非常广泛的材料,因为其带隙宽 (~3.37 eV) 和激子结合能大,高达 60 meV,可用于制造紫外线 [1, 2] 和蓝色发光二极管 [3 ]。近年来,
摘要 本研究描述了一种鉴别龙鱼性别的简单方法(Scleropages formosus )。 DNA 生物传感器能够以极低的水平检测特定的 DNA 序列,低至 M 级。制备了基于丙烯酸微球-金纳米颗粒 (AcMP-AuNP) 混合复合材料的电化学 DNA 生物传感器。疏水性聚(丙烯酸正丁酯-N-丙烯酰氧基琥珀酰亚胺)微球采用简便且完善的一步光聚合程序合成,并物理吸附在碳丝网印刷电极(SPE)表面的AuNP上。 DNA 生物传感器的构建简单地通过强共价连接将胺化 DNA 探针嫁接到琥珀酰亚胺功能化的 AcMP 上。 DNA 杂交反应是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 (DPV) 技术确定的,使用蒽醌单磺酸氧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