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尝试开发基于纳米颗粒的药物递送系统来治疗癌症。增强的渗透性和保留(EPR)效应是将纳米药物被动递送至肿瘤组织的主要机制。然而,最近的一项系统评价表明这些研究的成功有限,单核吞噬系统 (MPS) 清除纳米颗粒是一个主要障碍。在此,我们建议纳米技术专家应该重新考虑他们的研究重点,瞄准癌症以外的治疗目标。应考虑对不(或较少)依赖 EPR 的疾病进行治疗,例如主动靶向或 MPS 逃避系统。例如,通过静脉注射全身给药可用于治疗败血症、多器官衰竭、代谢紊乱、血液疾病、免疫和自身免疫疾病等。 纳米药物局部给药至肺、直肠或膀胱等器官可能通过 MPS 以较少的清除率提高局部药物浓度。
摘要 研究了具有单一尺寸超材料设计的四波段太赫兹吸收器,该吸收器由金基板上的穿孔矩形谐振器形成,其间具有介电间隙。所设计的超材料结构具有四个吸收峰,其中前三个峰具有较大的吸收系数,而最后一个峰具有较高的Q (品质因数)值为 98.33。探索了这些峰的潜在物理机制;发现它们的近场分布是不同的。此外,最后一个吸收峰的品质因数(FOM)可以达到101.67,远高于前三种吸收模式甚至其他工作在太赫兹频率下工作的吸收带。所设计的多波段吸收和高FOM器件在太赫兹技术相关领域具有众多潜在应用。 背景 具有亚或深亚波长结构尺寸的超材料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它们已被证明具有在自然条件下无法直接获得的奇异电
摘要 控制碳纳米管的运动对于操纵包括纳米机器人在内的纳米设备至关重要。在此,我们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 SWCNT (10,10) 在 Si 衬底上的运动行为。我们表明羟基对碳纳米管的运动模式具有敏感影响。当碳纳米管和硅衬底表面的羟基比例分别大于10%和20%时,碳纳米管的运动由滑动转变为滚动。当羟基比例较小时,滑动或滚动模式可以由碳纳米管的速度控制,最终由界面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竞争决定。运动模式的变化适用于不同具有羟基的碳纳米管。与直径相比,手性对运动行为几乎没有影响,这归因于羟基的比例。我们的研究为通过羟基控制碳纳米管的运动行为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背景 由于表面和界面效应,控制纳米
摘要 氧化石墨烯 (GO) 薄膜通过滴铸法形成,并通过 FTIR 光谱、微拉曼光谱 (mRS)、X 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四点探针法、原子力显微镜 (AFM) 进行研究,在环境条件下低温退火后的扫描开尔文探针力(SKPFM)显微镜。结果表明,在 50 到 250°C 的温度范围内,GO 膜的电阻率降低了七个数量级,并且由两个过程控制,激活能分别为 6.22 和 1.65 eV。结果表明,第一个过程主要与水和 OH 基团解吸有关,使薄膜厚度减少 35%,并使电阻率降低五个数量级。相应的活化能是由不同层的 GO 薄片的解吸和电连接决定的有效值。第二个过程主要与氧环氧基和与位于 GO 基面的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钙钛矿层是通过两步湿法制备的,具有不同的 CH3NH3I(MAI)浓度。电池结构为玻璃/FTO/TiO2-介孔/CH3NH3PbI3(MAPbI3)/spiro-OMeTAD/Ag。 MAPbI3 钙钛矿薄膜是在两步法中使用高和低 MAI 浓度制备的。钙钛矿薄膜在不同的旋涂速度和不同的退火温度下进行了优化,以提高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讨论了基于不同钙钛矿形态的所得器件的 PCE。最佳电池的PCE高达17.42%,开路电压为0.97 V,短路电流密度为24.06 mA/cm2 , 填充因子为 0.747。 背景 有机钙钛矿薄膜因其在薄膜型太阳能电池
摘要 氧化锌是许多酶、防晒霜和止痛药膏的重要成分。由于宽带隙,其微晶在 UVA 和 UVB 光谱区域是非常有效的光吸收剂。氧化锌对生物功能的影响取决于其形态、粒径、暴露时间、浓度、pH 值和生物相容性。它们对枯草芽孢杆菌等微生物更有效 , 巨大芽孢杆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八角藤 , 大肠杆菌 , 铜绿假单胞菌 , 肺炎克雷伯菌 , 普通假单胞菌 , 白色念珠菌 , 和 黑曲霉 .作用机制归因于光激活氧化锌纳米颗粒,其通过扩散穿透细菌细胞壁。细菌细胞的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图像证实,氧化锌纳米颗粒可分解细胞膜并在细胞质中与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导致细胞凋亡,导致细胞死亡。 背景 纳米技术涉
摘要 二维 (2D) 介孔 VO2 微阵列已使用有机-无机液体界面制备。微阵列单元由具有介孔结构的针状 VO2 颗粒组成,其中孔径约为 2 nm,深度为 20-100 nm 的裂纹状孔分布在颗粒表面。从动力学观察中可以看出,液体界面作为形成二维微阵列的模板。由于单元的介孔结构和微阵列的高电导率,这种 2D VO2 微阵列在 1 A/g 下表现出 265 F/g 的高比电容和出色的倍率性能(182 F/g 在 10 A/g)和循环稳定性,表明独特的微观结构对提高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背景 超级电容器是可充电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具有通过快速表面电荷存储过程提供比电池高一阶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循环
摘要 90%)。此外,吸收器对入射角不敏感。宽带吸收率可以保持在 90% 以上,最高可达 50°。重要的是,该设计可扩展以通过添加更多石墨烯层来开发更广泛的可调谐太赫兹吸收器,这些石墨烯层可能在成像、传感器、光电探测器和调制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背景 近年来,由于在光谱学、医学成像、调制器、安全和通信方面的巨大应用,太赫兹波段已成为最有趣的平台之一 [1,2,3]。太赫兹吸收器是一个重要的分支,可以在上述领域找到实际应用[4,5,6]。然而,吸收体的带宽窄、吸收效率低、吸收性能不可调,极大地限制了其在实际中的应用。为了更好地扩展太赫兹吸收器的应用,迫切需要更多新的器件和材料。石墨烯作为
摘要 近年来,等离子超表面由于在偏振切换、局部电场增强(FE)、近乎完美的吸收、传感、慢光器件和纳米天线等许多有前景的应用前景而备受关注。然而,这些应用中的许多问题,如电光开关的只有千兆赫兹的开关速度、等离子体共振的低品质因数 (Q) 以及相对较低的传感品质因数 (FOM),严重限制了等离子体超表面的进一步发展.此外,作为纳米天线,实现超过 100 的局部电 FE 和 99% 以上的近乎完美的吸收也具有挑战性。在这里,分别使用有限元方法和有限差分时域方法,我们首先报告了一种基于面内近场耦合和面外近场耦合混合的新型光学可调等离子体超表面,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解决这些严重而紧迫的问题。通过两种等离子
摘要 纳米颗粒,包括 Al2O3 和 SiO2,以及超声波被用来改善水的凝固性能。研究了纳米颗粒浓度、接触角和超声强度对水过冷度的影响,以及纳米颗粒在凝固过程中在水中的分散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超声波和纳米粒子的共同作用下,水的过冷度降低。因此,过冷度的降低随着超声强度和纳米颗粒浓度的增加以及纳米颗粒接触角的减小而增加。而且,超声和纳米颗粒共同引起的过冷度降低不超过超声和纳米颗粒分别引起的过冷度降低的总和;在控制纳米颗粒浓度和接触角和超声强度的某些条件下,这种减少甚至小于单独超声引起的减少。只有当纳米粒子和超声一起在降低水的过冷度方面表现出优于超声单独操作的效果时,才能保持纳米粒子在凝固过
摘要 最近的工业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增加导致环境污染物水平显着增加,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全球问题。在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全碳纳滤 (NF) 膜,该膜由插入氧化石墨烯 (GO) 纳米片之间的多壁碳纳米管 (MWCNT) 组成,以形成三维 (3D) 结构。所制备的膜具有丰富的二维 (2D) 纳米通道,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对抗生素分子进行物理筛选。结果,制备的膜厚度为 4.26 μm,对盐酸四环素 (TCH) 的吸附率为 99.23%,水渗透率为 16.12 L m- 2 h− 1 bar− 1 .此外,阳离子染料亚甲蓝(MB)也被去除了83.88%,表明所制备的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背景 最
摘要 在本文中,Er3+ -Yb3+ -Li+ 通过添加Li+制备三掺杂TiO2(UC-TiO2) 到 Er3+ -Yb3+ 共掺杂 TiO2。与 Er3+ 相比,UC-TiO2 呈现出增强的上转换发射 -Yb3+ 共掺杂 TiO2。 UC-TiO2 应用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未加入UC-TiO2的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为14.0%,而加入UC-TiO2的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PCE)提高到16.5%,提高了19%。结果表明UC-TiO2是一种有效的上转换材料。该研究为利用上转换材料将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光谱吸收从可见光扩展到近红外提供了一条途径。 背景 有机铅卤化物钙钛矿
摘要 通过热分解方法成功制备了新型 SrTiO3/Bi5O7I 纳米复合材料。所制备的样品通过 XRD、XPS、SEM、EDS、FTIR、DRS 和 PL 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SrTiO3/Bi5O7I纳米复合材料由钙钛矿SrTiO3纳米颗粒和四方Bi5O7I纳米棒组成。 SrTiO3/Bi5O7I纳米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对RhB溶液的降解表现出优异的光催化性能,优于原始的Bi5O7I和SrTiO3。特别是,发现 30 wt% SrTiO3/Bi5O7I 纳米复合材料是最佳复合材料,在 150 分钟的光催化下,染料降解率达到 89.6%。发现 30 wt% SrTiO3/Bi5O7
摘要 铝掺杂氧化锌 (AZO) 薄膜的光学特性通过从光谱椭偏仪 (SE) 数据逐点分析快速准确地计算出来。结果表明,对于可见光和红外区域中与厚度相关的介电常数,存在两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即界面效应和结晶度。此外,随着厚度的增加,AZO 的有效等离子体频率出现蓝移,而 AZO 超薄膜(<25 nm)在红外区域不存在有效等离子体频率,这表明 AZO 超薄膜不能用作负折射率超材料。基于详细的介电常数研究,我们通过蚀刻 AZO-ZnO 替代层设计了 2-5 μm 的近乎完美的吸收器。替代层与反射光的相位相匹配,空圆柱阵列扩展了高吸收范围。此外,AZO吸收剂在不同基材上证明了可行性和适用性。 背景
摘要 我们制造了氧化铜纳米线 (CuO NWs) 紫外 (UV) 光辅助氢气传感器。制造的传感器在暴露于紫外线 (3.0 mW/cm2 )。已经进行了一百个循环的器件稳定性测试,发现对于在 100°C 升高的样品,与没有紫外线照射的样品相比,紫外线激活的样品在第一个循环中达到了稳定性,后者需要大约 10 个循环才能达到初始阶段的稳定性,而在室温下测试的样品能够在紫外线照射的帮助下稳定。这表明在紫外线的帮助下,经过一段时间的“预热”后,通常在高温下工作的常规 CuO NW 传感器有可能在室温下工作,因为据推测紫外线源在增加CuO纳米线表面与曝光后吸收的氢气分子的相互作用。 背景 近年来,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通过多金属薄膜的固态去湿,在蓝宝石 (0001) 上证明了 PdAg 和 PdAuAg 合金纳米结构的演变。双金属和三金属合金纳米结构的各种表面配置、尺寸和排列是根据退火温度、退火持续时间、薄膜厚度和沉积排列如双层 (Pd/Ag)、三层 ( Pd/Au/Ag)和多层(Pd/Au/Ag × 5)。具体而言,三层薄膜显示过度生长的纳米颗粒、空隙、摆动的纳米结构和孤立的 PdAuAg 合金纳米颗粒 (NPs) 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逐渐演变。相比之下,相同厚度的多层膜表现出增强的去湿速率,导致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形成空隙,更宽的间距和较高温度下合金纳米颗粒的结构规律。去湿增强归因于界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我们提出了一种改良的金纳米颗粒 - 氧化石墨烯片 (AuNP-GO) 纳米复合材料,用于检测蛋白质和混合纳米复合材料之间的两种不同相互作用,用于生物医学应用。 GO 片具有高生物亲和力,这有助于生物分子与羧基的连接,并已导致其在传感机制的开发中使用。当 GO 片用 AuNPs 装饰时,它们会在光谱变化的共振能量转移中引入局域表面等离子体共振 (LSPR)。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 AuNP-GO 的无标记免疫测定法检测疾病生物标志物和快速诊断传染病具有广阔的前景。结果显示在 10 ng/ml hCG 非特异性干扰蛋白中检测到抗 BSA,动态响应范围从 1.45 nM 到
摘要 众所周知,悬浮单层石墨烯在法向入射时的光吸收效率较弱,约为2.3%,这对光电器件中的某些应用是不利的。在这项工作中,由于超材料中的多个磁偶极子共振,我们将数值研究单层石墨烯在整个可见光谱上的多波段和宽带吸收增强。超材料的晶胞由夹在四个不同直径的银纳米盘之间的石墨烯单层和银衬底上的 SiO2 间隔物组成。单个银纳米盘和银基板之间的近场等离子体杂交形成四个独立的磁偶极子模式,导致单层石墨烯在光频下的多波段吸收增强。当通过改变银纳米盘的直径来调整磁偶极子模式的共振波长以相互接近时,可以实现宽带吸收增强。单层石墨烯中吸收带的位置也可以通过改变 SiO2 间隔物的厚度或银纳米盘之间的距离来控
摘要 很少报道具有不同几何形状的具有高功能蛋白质涂层的金纳米粒子的生物合成,而无需额外的加帽步骤。本研究首次描述了从食用菌根真菌Tricholoma crassum中绿色合成蛋白质包覆的金纳米粒子 (伯克。)Sacc. 纳米颗粒的尺寸范围为 5-25 nm,并且具有不同的形状。光谱分析表明,在生产过程中,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吸收最大值发生红移,随着pH值的增加,吸收最大值发生蓝移。这些通过光谱学、SEM、TEM、AFM、XRD 和 DLS 进行表征。可以通过改变合成参数来改变粒径。它们对细菌、真菌和多重耐药病原菌具有强效抗菌活性。这些也对细菌的生长动力学和真菌孢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当用彗星
摘要 基于羟基磷灰石的复合材料广泛用于骨组织工程。有证据表明,在 Ca/Sr 为特定比例的情况下,在骨可塑性材料中存在锶会产生积极影响。检查添加 Sr2+ 的效果 ,通过将其引入基于生物羟基磷灰石和硼硅酸钠玻璃(50/50% wt.)的材料组合物进行了研究。锶以1重量%的量引入到组合物中。在 780°C 的最终烧结温度和 1 小时的烧结时间下获得复合材料。借助 X 射线相分析和红外光谱,研究了玻璃相和锶的添加对生物源羟基磷灰石晶格变化的影响。并研究了复合材料在生理溶液中的体外行为。 背景 羟基磷灰石 (HA) 和其他生物活性磷酸钙材料,包括生物活性玻璃,可用于组织工程以替代骨组织。天然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