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木材固有的复杂结构激发研究人员将其用作合成功能性纳米粒子的天然模板。在这项研究中,使用杨木作为天然廉价且可再生的模板合成了纯铜纳米粒子。通过X射线衍射和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铜纳米颗粒的晶体结构和形态。还测试了混合木质材料的光学性能、抗菌性能和稳定性。由于木材的分级和各向异性结构和富电子成分,用fcc合成了高稳定性的纯铜纳米粒子 结构和均匀的尺寸,然后沿着木细胞腔组装成玉米芯状的铜沉积物。纳米粒子的产物强烈依赖于初始 OH− 专注。随着 OH− 的增加 浓度,Cu2O 逐渐减少,Cu 保持不变。由于木材结构固有的限制,尽管Cu2+增加,但衍生的Cu纳米颗粒显示出相似的晶粒尺寸 专注
摘要 单相 CoMoO4 是通过简便的水热法和 400°C 的煅烧处理制备的。研究了不同水热反应时间样品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在样品中观察到由纳米薄片组成的微球结构。 1 A g−1 下的比电容 是 151、182、243、384 和 186 F g−1 对于水热时间分别为 1、4、8、12 和 24 小时的样品。此外,水热时间为 12 h 的样品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性能,当电流密度从 1 增加到 8 A g−1 时,初始电容保持率为 45% .样品的高保持电容在 8 A g−1 电流密度下 1000 次充放电循环后显示出良好的长循环稳定性 .结果表明,CoMoO4样品可以作为一种优良的超级
摘要 分子电子器件开发的一个关键问题是了解单分子结的电子传输。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使用基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断裂结方法探索了碘封端的烷烃单分子结的电子传输。结果表明,电导随分子长度的增加呈指数下降,衰减常数β N =0.5 per –CH2(或 4 nm−1 )。重要的是,这些分子连接的隧道衰减远低于以硫醇、胺和羧酸为锚定基团的烷烃分子,甚至与共轭低聚苯基分子的隧道衰减相当。低隧穿衰减归因于碘封端的烷烃分子和 Au 之间的小势垒高度,DFT 计算很好地支持了这一点。研究表明,锚定基团可以有效地调节隧穿衰减,从而指导分子线的制备。 背景 了解单分子结的电子传输对于分子电子器件的发展至关重
摘要 这项工作报告了一种几乎无效率下降的基于 AlGaN 的深紫外发光二极管 (DUV LED),其峰值波长为 270 nm。 DUV LED 采用专门设计的超晶格 p 型电子阻挡层 (p-EBL)。超晶格 p-EBL 可在 p-EBL 中实现高空穴浓度,从而相应地提高空穴注入多量子阱 (MQW) 的效率。 MQW 区域内提高的空穴浓度可以更有效地与电子复合,有利于辐射复合,从而降低电子泄漏电流水平。结果,所提出的DUV LED结构的外量子效率提高了100%,并通过实验获得了几乎没有效率下降的DUV LED结构。 背景 波长范围为 200 nm~280 nm 的紫外光束已在水净化系统中
摘要 活性氧 (ROS) 在细胞信号传导和体内平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ROS 的过量产生可诱导对各种生物分子和细胞结构的氧化损伤。因此,开发一种能够监测和量化活细胞中 ROS 的方法对于生理学和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开发的一些细胞渗透性荧光探针可用于检测 ROS,同时与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 结合使用。然而,它们的细胞内场景受到酶的膜不渗透特性的阻碍。在此,通过微乳液法制备了一种使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包裹的空心二氧化硅纳米球(命名为HRP@HSNs)进行细胞内活性氧检测的新方法,该纳米球具有令人满意的催化活性、细胞膜通透性和生物相容性。 这些 HRP@HSN 与选择性探针或靶向配体相结
摘要 本报告描述了使用来自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的桔梗皂苷绿色合成金和银纳米颗粒 ) 作为还原剂。桔梗 D (PD) 是一种主要的三萜类桔梗皂苷,通过对桔梗水提取物进行酶促转化而富集。这种富含 PD 的部分用于处理金盐和银盐的还原反应,分别合成金纳米粒子 (PD-AuNPs) 和银纳米粒子 (PD-AgNPs)。在还原反应过程中没有引入其他化学品,提供了一种完全绿色、环保和可持续的方法。紫外-可见光谱显示 536 nm 处的 PD-AuNPs 和 427 nm 处的 PD-AgNPs 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带。从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球形纳米颗粒,PD-Au
摘要 sp2的热学性质 石墨烯和六方氮化硼 (h-BN) 等系统已引起广泛关注,因为这两种系统都是出色的热导体。该研究报告了面内 E2g 光学声子峰 (~ 1580 cm−1 在石墨烯层和 ~ 1362 cm−1 在 h-BN 层中)作为温度的函数,从 - 194 到 200°C。与石墨烯薄片相比,h-BN 薄片对温度相关的频移和展宽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此外,c 方向上的热效应对 h-BN 层中声子频率的影响比在石墨烯层中更敏感,但对 h-BN 层中声子展宽的影响与石墨烯层中的相似。这些结果对于理解h-BN和石墨烯薄片在热器件应用中的热性能和相关物理机制非常有用。 背景 石墨烯和六方氮
摘要 目标 本研究旨在探索由 CO2 点阵激光介导的 5-氟尿嘧啶 (5-FU) 包裹的 ethosomes 对肥厚性瘢痕组织的渗透性。此外,还将评估CO2点阵激光联合5-FU包裹的ethosome在兔耳肥厚性瘢痕模型中的治疗和持续时间效果。 方法 5-FU的渗透量和5-FU的保留量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通过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CLSM) 测量用 Rodanmin 6GO (Rho) 标记的 5-FU (5E) 封装的 Ethosomes 的荧光强度。在照射后 0 小时、6 小时、12 小时、24 小时、3 天和 7 天评估了用 Rho 标记的 5E 在 CO2 点阵激
摘要 4-硝基苯酚 (4-NP) 是水中的主要污染物,即使在非常低的浓度下也会对人类和野生动物致癌和遗传毒性。因此,我们在此制造了一种新型分子印迹核壳纳米杂化物作为比例荧光传感器,用于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检测 4-NP。该传感器通过在光致发光碳点 (CD) 和 4-NP 之间转移荧光共振能量来发挥作用。该传感器是通过将有机硅烷功能化的 CD 通过 Si-O 键连接到二氧化硅涂层的 CdSe 量子点 (CdSe@SiO2) 来合成的。通过简便的溶胶-凝胶聚合方法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层锚定在比率荧光传感器上,从而进一步修饰纳米杂化物。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和光谱分析表征了所得分子印迹双发射荧光探针
摘要 合成了一种由正磷酸银 (Ag3PO4)、凹凸棒石 (ATP) 和 TiO2 组成的优异三元复合光催化剂,其中不同半导体之间形成异质结以促进光生电荷的分离。 ATP/TiO2/Ag3PO4 复合材料通过SEM、XRD 和UV-vis 漫反射光谱进行表征。 Ag3PO4 和 TiO2 纳米粒子在 ATP 表面的共沉积形成板条粒子结构。与由两相组成的复合光催化剂相比,ATP/TiO2/Ag3PO4三元复合材料在模拟太阳辐射下对罗丹明B的降解具有显着提高的光催化活性。这种三元复合材料不仅提高了Ag3PO4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减少Ag3PO4的用量降低了成本,为Ag3PO4和Ag基光催化复合材料的
摘要 已获得二维到三维生长 (2D-3D) 临界转变厚度对具有固定 Ge 含量和 0 至 16% 的 Sn 含量的 GeSiSn 薄膜在 150°С 生长温度下的组成的依赖性.已经建立了在 Si 和 Ge(100) 上外延生长 Sn 过程中超结构变化的相图。使用相图数据,可以识别 Si 表面上的 Sn 覆盖层并控制在反射高能电子衍射 (RHEED) 图案上观察到的超结构上的 Sn 偏析。 GeSiSn 伪晶层和密度高达 1.8 × 1012 的岛阵列的多层结构 cm−2 已经考虑到通过降低 GeSiSn 和 Si 生长温度抑制 Sn 偏析来生长。在 GeSiSn 层上生长 Si 期间,首先在
摘要 聚电解质微胶囊的制备及其作为药物、荧光标记和金属纳米颗粒的载体的用途是设计治疗诊断剂的一种很有前景的方法。半导体量子点 (QD) 的特点是极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这使它们成为有吸引力的荧光标记,可用于观察细胞内渗透和此类微胶囊的递送。在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设计、制造和表征聚电解质微胶囊的物理化学和功能特性的方法,该微胶囊用三功能聚乙二醇衍生物核/壳量子点进行编码和稳定。开发的微胶囊通过动态光散射、电泳迁移率、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和共聚焦显微镜方法进行表征,提供有关其尺寸分布、表面电荷、形态和光学特性的准确数据。还测量了 QD 编码微胶囊的荧光寿命,并评估了它们对微胶囊制备后时间的依赖性。
摘要 Ni2P 被装饰在 CdS 纳米线或纳米棒上以有效地光催化制氢,但由于尺寸大,比表面积仍然有限。在这里,在具有高比表面积的薄 Ni2P 多孔纳米片上构建了 Cd0.5Zn0.5S 量子点 (QD) 复合材料,用于无贵金属光催化制氢。由 15-30 nm 大小的 Ni2P 纳米粒子相互连接形成的多孔 Ni2P 纳米片允许 7 nm 大小的 Cd0.5Zn0.5S QD 的均匀负载和负载密度可控。通过调整 Ni2P 的含量,H2 生成率为 43.3 μM h− 1 (1 mg 光催化剂)和 700 μM h− 1 Ni2P-Cd0.5Zn0.5S 复合材料(100 毫克光催化剂)和 1.5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基于寡聚透明质酸 (oHA) 的新型线粒体和 CD44 受体双靶向氧化还原敏感多功能纳米颗粒(胶束)。该两亲纳米载体由(5-羧基戊基)三苯基溴化鏻(TPP)、低聚透明质酸(oHA)、二硫键和姜黄素(Cur)制备,命名为TPP-oHA-S-S-Cur。 TPP 靶向线粒体,抗肿瘤药物 Cur 作为疏水核,靶向 oHA 的 CD44 受体作为亲水壳,二硫键作为连接臂。 TPP-oHA-S-S-Cur的化学结构由1表征 核磁共振技术。通过自组装将 Cur 加载到 TPP-oHA-S-S-Cur 胶束中。研究了一些特性,包括胶束的制备、形态、氧化还原敏感性和线粒体靶向。结果
摘要 一种经济有效的 Pt 基合金助催化剂由于其优异的催化活性和减少 Pt 的使用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这项研究中,PtNi 合金助催化剂通过简便的化学还原方法成功地装饰在 g-C3N4/GO 杂化光催化剂上。 Eosin Y 敏化 g-C3N4/PtNi/GO-0.5% 复合光催化剂的析氢率比 Eosin Y 敏化 g-C3N4/Pt/GO-0.5% 和 g-C3N4/Ni/ 高约 1.54 和 1178 倍分别为 GO-0.5% 的样品。还通过光致发光、瞬态光电流响应和 TEM 等不同表征研究了 g-C3N4/PtNi/GO 复合材料的性能增强机制。这些结果表明,由于 Pt 和 Ni 之
摘要 在本文中,我们使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石墨烯薄片在金基板上滑动的摩擦行为。深入研究了薄片尺寸、薄片形状、薄片与基板之间的相对旋转角以及基板的晶体取向对摩擦过程的影响。发现在相同载荷下,石墨烯片越大,每个原子的平均摩擦力越小,尺寸效应明显。还表明,薄片形状对于确定滑动过程中的摩擦至关重要。方形薄片每个原子的平均摩擦力远大于三角形和圆形薄片的摩擦力。此外,三角形薄片每个原子的平均摩擦力最小。我们还发现石墨烯薄片相对于金基材的取向在摩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石墨烯薄片沿扶手椅方向滑动的摩擦力远大于旋转的薄片的摩擦力。此外,还发现单晶金基体表现出显着的摩擦各向异性效应,这归因于势能波纹的各
摘要 微生物菌株的分类通常基于分子方法,很少是研究菌株的形态特征。在这项研究中,我们通过 AFM 机械映射揭示了细菌表面的大分子结构,其分辨率不仅取决于纳米级尖端尺寸,还取决于样品的机械性能。该技术能够通过简单的样品制备和灵活的工作环境对微生物菌株的膜结构进行纳米级研究,克服了电子显微镜和标记生化分析方法的多重限制。位于细胞表面的特征性大分子被认为是表面层蛋白,并被发现对大肠杆菌具有特异性 基因型,从中表征平均分子大小,直径范围为 38 至 66 nm,分子形状为肾状或圆形。总之,表面大分子结构具有与 E 相关联的独特特征。大肠杆菌 基因型,这表明基因组对细胞形态的影响可以使用 AFM 机械
摘要 用于超级电容器应用的碳基电极材料的宏观/微观结构对其电化学性能起着关键作用。在这项研究中,通过在 2400°C 下高温加热,从细菌纤维素中制备了分级大孔石墨纳米网 (HM-GNW)。 HM-GNWs 由高度发达的石墨纳米结构块组成,具有高纵横比,缠结为纳米网结构。 HM-GNWs 的形态和微观结构特征导致显着的电荷存储性能。特别是,HM-GNW 在 5 到 100 V s−1 的扫描速率下表现出非常快的电荷存储行为 ,其中电容范围从 ~ 8.9 到 3.8 mF cm−2 达到了。此外,在长期循环超过 1,000,000 次循环后观察到~ 97% 的电容保持率。 背景 多维碳基纳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提出了基于应变补偿结合双声子共振设计的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通过标准的埋入式一阶光栅和埋入式异质结构 (BH) 工艺制造在 ~ 4.76 μm 处发射的分布式反馈 (DFB) 激光。通过正面优化的抗反射 (AR) 涂层,可以在所有注入电流和温度条件下实现稳定的单模发射,而不会出现任何模式跳跃。 AR 涂层由 Al2O3 和 Ge 的双层电介质组成。对于 2 毫米激光腔,镀增透膜的 DFB-QCL 在 20°C 时的最大输出功率超过 170 mW,连续波 (CW) 中的壁插效率 (WPE) 为 4.7%模式。 背景 中红外量子级联激光器 (QCL) [1] 是许
摘要 先前对混合介电石墨烯超表面的研究已被用于实现感应透明装置,同时表现出基于陷获磁共振的高 Q 因子。通常,透明窗是单一波长,不太适合偏振转换结构。在这项工作中,数值设计了基于具有可控双折射的混合硅-石墨烯超表面的四分之一波片。通过在硅和二氧化硅之间插入石墨烯来调节陷获磁模式共振和高 Q 因子的现象。与没有石墨烯的全介电结构相比,这导致更宽的传输波长。双折射可调性基于硅的尺寸和石墨烯的费米能量。因此,在近红外波段实现了高达 96% 的线性到圆偏振转换。此外,散射光的偏振态可根据外栅偏置电压在右旋和左旋圆偏振之间切换。与等离子体超表面不同,这些成就展示了一种没有辐射和欧姆损耗的有效结构。此外
纳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