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脉冲激光沉积将纳米晶 Fe2O3 薄膜直接沉积在导电基板上,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我们证明了精心设计的 Fe2O3 薄膜电极能够具有出色的高倍率性能 (510 mAh g− 1 在 15,000 mA g− 1 的高电流密度下 ) 和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905 mAh g− 1 在 100 mA g− 1 200 次循环后),这是报道最好的最先进的 Fe2O3 阳极材料之一。所合成的纳米晶 Fe2O3 薄膜优异的储锂性能归功于先进的纳米结构结构,它不仅通过缩短锂离子扩散长度提供快速动力学,而且通过防止纳米级 Fe2O3 颗粒团聚来延长循环寿命。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这种新型Fe2
摘要 ᅟ 通过将纳米玻璃渗透到纳米氧化锆表面,已开发出分级纳米玻璃/氧化锆 (G/Z) 系统,这有利于实现牢固的核 - 单板粘合。老化问题是钇稳定的四方氧化锆多晶 (Y-TZP) 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在其可能的临床应用之前评估老化降解对 G/Z 系统生物相容性的影响。在本文中,这种生物相容性测试是用人牙龈成纤维细胞 (HGF) 进行的,这些细胞接种到未老化/老化的 G/Z 和 Y-TZP 上 2-72 小时。评估包括口腔粘膜刺激试验以及细胞活力、细胞粘附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分析。在 72 小时观察到老化的 G/Z 和 Y-TZP 处理细胞的代谢显着下降。在老化前后 72 小时内,与 Y-TZP
摘要 设计并分析了一种基于纳米线/量子点混合纳米结构阵列的创新太阳能电池。通过在GaAs纳米线的侧壁上生长多层InAs量子点,不仅GaAs纳米线的吸收光谱被量子点扩展,而且由于纳米线阵列的光捕获效应,量子点的光吸收显着增强。通过将五层 InAs 量子点纳入 500 nm 高 GaAs 纳米线阵列,量子点引起的功率转换效率提高是含有相同数量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的功率转换效率提高的六倍量子点,表明纳米线阵列结构有利于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 背景 已提出将量子点 (QD) 并入太阳能电池作为提高器件转换效率的一种有前途的方法 [1, 2]。将 QD 插入太阳能电池的有源区可以设计材料的有效
摘要 量子力学指出,局部轨道之间的跳跃积分使能带分散。但是,在一些特殊情况下,由于量子干涉,会出现没有色散的波段。这些带称为平带。已经提出了许多具有平坦带的模型,并且预测了许多有趣的物理性质。然而,尽管经过25年的积极研究,仍未发现真正具有平带的化合物。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我们发现一些烧绿石氧化物具有刚好低于费米能级的准平坦带。此外,它们的价带由具有各向同性最近邻跳跃积分的烧绿石晶格的紧束缚模型很好地描述。该模型属于一类 Mielke 模型,已知其基态是铁磁性的,具有适当的载流子掺杂和现场排斥库仑相互作用。我们还根据第一原理对空穴掺杂系统进行了自旋极化带计算,发现基态对于某些掺杂区域是铁磁性
摘要 近红外 (NIR) 发射持久发光纳米粒子已被开发为生物成像的潜在试剂。然而,目前还缺乏合成具有长余辉的均匀纳米粒子以进行长期成像。在这里,我们展示了合成尖晶石结构的 Zn3Ga2Ge2O10:Cr3+ (ZGGO:Cr3+ ) 和 Zn3Ga2Ge2O10:Cr3+ ,Eu3+ (ZGGO:Cr3+ ,Eu3+ ) 通过溶胶-凝胶方法结合随后的无还原气氛煅烧制备纳米颗粒。通过 XRD、TEM、STEM、选区电子衍射、光致发光激发 (PLE)/光致发光 (PL) 光谱和温度相关 PL 分析的组合技术对样品进行详细表征。单晶纳米粒子是均匀的固溶体,具有均匀的立方体形状和~ 80-100 n
摘要 由于其增强的电化学性能,三维(3D)自支撑纳米结构材料已被证明是最有前途的储能电极之一。它们也被广泛用于可穿戴储能系统。在这项工作中,通过种子辅助水热法在柔性碳化纺织品(c-textile)上生长互连的 V6O13 纳米片,以形成用于锂离子电池(LIB)的 3D 独立电极。该电极的比容量为 170 mA h g−1 在特定电流为 300 mA g−1 .使用碳纳米管 (CNT) 涂层,其比容量在各种电流速率下进一步增加了 12-40%。它可以保持 130 mA h g−1 的可逆容量 , 300 mA g−1 比电流下 300 次循环后初始容量的 74% .它的性能优于大多数混合价钒氧
摘要 合成了两组核/壳磁性纳米粒子,CoFe2O4/Fe3O4 和 Fe3O4/CoFe2O4,具有固定的核直径(前一组和后一组分别为 ~ 4.1 和 ~ 6.3 nm)和壳厚度高达 2.5 nm从二甘醇溶液中的金属氯化物。通过 X 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磁性测量表征纳米颗粒。对磁性测量结果的分析表明,用壳包覆磁性纳米粒子会同时产生两个效应:一是改变核壳界面的参数,二是使粒子获得核与壳的组合特征。贝壳。当核和壳的参数彼此相差很大时,第一个效应变得尤为突出。所得结果有助于优化和定制核/壳尖晶石铁氧体磁性纳米粒子的参数,以用于各种技术和生物医学应用。 背景 由于结合不同材料和制造具有改
摘要 CoFe/C 核壳结构纳米复合材料 (CoFe@C) 已通过乙炔的热分解与 CoFe2O4 作为前驱体制备而成。所制备的 CoFe@C 通过 X 射线粉末衍射、X 射线光电子能谱、拉曼光谱、透射电子显微镜和热重分析表征。结果表明,CoFe@C 中的碳壳结晶较差,厚度约为 5-30 nm,含量约为 48.5 wt.%。由于固有磁性和高电导率之间的良好结合,CoFe@C 不仅表现出优异的吸收强度,而且还表现出较宽的频率带宽。 CoFe@C 的最小 RL 值在厚度为 4.0 毫米时可以达到 - 44 dB,在厚度为 2.5 毫米时,低于 - 10 dB 的 RL 值最高可达 4.3 GHz。
摘要 BiOCl和Fe3+的合成与表征 据报道,接枝的 BiOCl (Fe/BiOCl) 可作为有效吸附剂去除阳离子染料罗丹明 B (RhB) 和亚甲蓝 (MB) 以及阴离子染料甲基橙 (MO) 和酸性橙 (AO) 0.01~0.04 mmol/L低浓度水溶液。各种技术的表征表明 Fe3+ 接枝诱导更开放的多孔结构和更高的比表面积。带负电荷表面的 BiOCl 和 Fe/BiOCl 对阳离子染料均表现出优异的吸附效率,在 BiOCl 上可在 3 分钟内急剧达到 99.6 和接近 100%,在 Fe/BiOCl 上去除 RhB 和 MB 时在 10 分钟内可达到 97.0 和 98.0%,分别。
摘要 在这项研究中,首次通过简便的一步光超声辅助还原方法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石墨烯/Ag3PO4 量子点(rGO/Ag3PO4 QD)复合材料。复合材料通过各种技术进行分析。根据获得的结果,尺寸为 1-4 nm 的 Ag3PO4 QDs 均匀分散在 rGO 纳米片上,形成 rGO/Ag3PO4 QD 复合材料。通过亚甲蓝 (MB) 的分解来评估 rGO/Ag3PO4 QD 复合材料的光催化活性。同时,还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和rGO用量对光催化活性的影响。发现 rGO/Ag3PO4 QDs (WrGO:Wcomposite =2.3%) 复合物表现出更好的光催化活性和稳定性,在 5 分钟内降解
摘要 背景 对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菌株有效新药的研究 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 是现代医学的一个紧迫问题。防腐剂作为抗生素的替代品,是针对耐药菌株的强效、持续和活性制剂,不违反微生物群落。 材料和方法 测试了原位制备的不同组分比例的壳聚糖-Ag 纳米粒子 (Ag NPs) 溶液对从患者身上分离的 MRSA 的活性。 Ag NPs 是使用绿色化学方法通过化学还原法合成的。为提高Ag NPs的抗菌活性和分散性,采用西曲溴铵(CTAB)对Ag NPs进行表面改性。 采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和分光光度法对Ag NPs和壳聚糖-Ag NPs溶液进行了表征。 结果和结论 XRD、
摘要 研究了辐照后退火对V-4Cr-4Ti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室温 (RT) 下,依次经过氦氢辐照的 V-4Cr-4Ti 合金在 450°C 下进行了长达 30 小时的辐照后退火。这些样品通过高分辨率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观察和纳米压痕测试进行。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RT辐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点缺陷积累成大的位错环,然后形成位错网,促进辐照硬化。与此同时,气泡出现了。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这些气泡长大并合并,最后破裂。在此过程中,气泡尺寸增大,数密度减小。由于辐照后退火引起的微观结构变化对应于硬化的变化。位错和气泡共同促成辐照硬化。保温时间长达 30 小时,硬化恢复不明显。通过分
摘要 基于双栅隧道场效应管(DGTFET)的DRAM具有无电容结构和高保留时间的优点。在本文中,Silvaco-Atlas 工具系统地研究了 DGTFET DRAM 的垫片工程优化,以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包括减少读取“0”电流和延长保留时间。仿真结果表明,源极侧和漏极侧的间隔物应分别应用低k和高k电介质,这可以增强读取“1”电流并降低读取“0”电流。应用这种优化的垫片工程,DGTFET DRAM 获得了最佳性能——极低的读取“0”电流(10-14 A/μm)和较长的保留时间(10s),降低了其静态功耗和动态刷新率。而低读数“0”电流也提高了其电流比(107 ) 读取“1”到读取“0”。此外,对
摘要 天线耦合微桥结构被证明是将红外微测辐射热计技术扩展到太赫兹应用的良好解决方案。螺旋型天线在25μm × 25μm微桥结构中提出,除了支撑层上的传统螺旋型天线外,桥腿上还有一个单独的线性天线,两个单独的线性天线,或两个连接的线性天线.讨论了每个天线的结构参数对微桥结构太赫兹吸收的影响,以优化吸收远红外 CO2 激光器辐射的 2.52 太赫兹波。具有两个独立线性天线以实现宽吸收峰的螺旋型天线和具有相对稳定吸收的两个连接线性天线的螺旋型天线的设计是在旋转角为 360* 的低吸收频率下高吸收的良好候选者 (n =1.6)。延长腿的螺旋式天线还提供了一种高度集成的、响应速度快的微桥结构,以及一种
摘要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开发了一种用于制备 Co3O4 纳米线的环保策略。该过程包括两个步骤:金属钴纳米线的可控合成,然后是简单的空气氧化步骤。通过在还原过程中钴离子络合物的磁场辅助自组装,可以轻松实现具有高纵横比的一维纳米线结构。在空气煅烧后,Co3O4 纳米线被大规模制备并准备用作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 Co3O4 纳米线的长度为 3 至 8 μm,纵横比大于 15,当使用少量无缺陷石墨烯薄片作为导电添加剂时,其可逆锂存储容量高达 ~ 790 mAh/g。优异的电化学性能归因于一维纳米线和二维石墨烯之间的协同“平坦”效应。因此,Co3O4纳米线/石墨烯复合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具有广阔的应用
摘要 具有高表面积 (1765 m2) 的活性炭气凝胶 (ACA-500) g−1 ), 孔体积 (2.04 cm3 g−1 ),并通过直接活化具有低氢氧化钾比例 (1:1) 的有机气凝胶 (RC-500) 制备分级多孔纳米网络结构。基于该基材,通过简单的两步程序制备了聚苯胺 (PANi) 涂层活性炭气凝胶/硫 (ACA-500-S@PANi) 复合材料,包括将升华的硫熔融渗透到 ACA-500 中,然后通过在 ACA-500-S 复合材料表面原位聚合苯胺。获得的 ACA-500-S@PANi 复合材料具有高达 1208 mAh g−1 的高可逆容量 在 0.2C 并保持 542 mAh g
摘要 从应用的角度来看,低矫顽力是含有大量稀土(RE:La,Ce)的 RE-Fe-B 永磁体的主要缺点,尽管它们具有许多成本和资源优势。在这项工作中,采用具有大量更丰富元素的工业混合稀土合金(RE100 =La30.6Ce50.2Pr6.4Nd12.8)通过机械合金化的方式制造RE-Fe-B永磁体后退火。在与 Dy2O3 和 Ca 共掺杂后观察到对增强矫顽力的协同作用,对于 7wt.% Dy2O3 + 2.3wt.% Ca 的共掺杂剂,矫顽力从 2.44 kOe 增加到 11.43 kOe。通过对相成分和微观结构的分析,确定部分Dy原子进入RE2Fe14B相的基体,增强了磁晶各向异性;由于
摘要 倒平面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被认为是新一代光伏系统的有前途的器件,与传统的n-i-p PSCs相比,它具有许多优点,例如低温成膜、低成本制造和更小的滞后。作为 PSC 中重要的载流子传输层,空穴传输层 (HTL) 显着影响器件性能。因此,HTL 修饰成为提高 PSC 性能的最关键问题之一。在本文中,我们报告了一种有效且环保的紫外线臭氧处理方法,以增强还原氧化石墨烯 (rGO) 的亲水性,并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将处理过的 rGO 应用于掺杂的聚(3,4-亚乙基二氧噻吩)聚(苯乙烯-磺酸盐)(PEDOT:PSS)作为 PSC 的 HTL 材料。因此,rGO/PEDOT:PSS 掺杂的
摘要 工程纳米粒子 (ENP) 是现代纳米技术的产物,可能会影响海洋环境,从而对海洋生态系统构成严重威胁。然而,海洋浮游植物对 ENPs 的细胞反应仍未完全确定。在这里,我们调查了四种不同的硅藻物种(Odontella mobiliensis , Skeletonema grethae , 三角褐指藻 , Thalassiosira pseudonana ) 和一种绿藻 (Dunaliella tertiolecta ) 在模型 ENP 处理下的细胞外聚合物 (EPS) 释放:25 纳米二氧化钛 (TiO2)、10-20 纳米二氧化硅 (SiO2) 和 15-30 纳米二氧化铈 (CeO2)
摘要 建议采用基于微机械模型的两步技术来确定聚集/附聚纳米粒子对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杨氏模量的影响。假定纳米复合材料包括纳米颗粒聚集/附聚和有效的基质相。该方法针对不同的样品进行了检验,并研究了重要参数对模量的影响。此外,预测模量的最高和最低水平是根据当前方法计算的。假设纳米粒子的聚集/附聚,建议的技术可以正确预测样品的杨氏模量。此外,纳米颗粒的聚集/团聚降低了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杨氏模量。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高模量不足以在纳米复合材料中获得高模量,应调整组分的表面化学以防止聚集/团聚并使纳米尺寸颗粒分散在聚合物基质中。 背景 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专注于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以确定加工-结
纳米材料